
美丽的群猴

猴儿大道

绝壁小路

为猴备餐

猴餐之后

合影留念
觅猴队伍
猴山脚下
桥上小憩
(红网保靖站4月10日讯 记者:易果)去年11月,我随保靖县广电局农网中心主任唐显富一同到水田河镇金落河村采访农村数字电视安装情况,听说金落河村有好几十只野生猕猴,目前已安排护猴员进行保护,这可激起我这位电视记者的极大兴趣,可是,村支书石志龙告诉我,拍野生猕猴群要在村里休息一个晚上,次日凌晨爬两个多小时山坡,才能到达有野猴群的地方。因为第二天还有采访任务,我只得暂时放弃野猴群的拍摄计划,但是我在心里默许,我将与这群猴群有个美丽的约会。
今年4月5日,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彭司进说县林业局已经作了安排,当天打算去金落河村住宿、次日凌晨拍摄野猴群,想着那个美丽的约定,我欣然前往。晚上,我们一行四人住在村支书石志龙家,村支书的妻子梁二花特意让我换上她新缝制的苗族服装,说是可以拍照上镜。身着苗族盛装,睡在村支书家的吊角阁楼的木板床,听着稻田此起彼伏的一片蛙声,想着第二天就可以与野猴合影,或者还可以跟它们玩一玩,我的心早已飞到心中那群美丽的野生猕猴身边,激动得难以入眠。
6日凌晨三点,来不及洗刷,村支书、村主任、县林业局两名技术员,还有一名同事一行6人坐上面包车,向着群猴出没的深山进发。因为护猴员父子俩石志安、石桂华住在邻村龙潭村,我们到龙潭村与那边父子俩碰头。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龙潭村,天仍未亮。跟护猴员父子俩会合后,我们打着手电筒,开始赶山路,我看到,今年63岁的石志安,背上了一大袋玉米粒,一问,原来是给野生猴群送干粮。石志安的儿子石桂华今年20岁,一直走在最前头,到底是护猴员,每天往返两趟给猴群喂食练就一身走山路的硬功夫。即使走夜路,两人的速度也照样飞快,一会儿功夫就把我们落下一大截,他们不时停下,在前面等候我们。
我到过保靖县有名的碗米坡镇补足村,以前没通车路时,有人用赶一头牛只能把牛劈成块才能下山来形容山路的陡峭;我也曾步行到过如其名一样形容像人的耳朵一像陡直、被人们惊呼为天路的水田河镇陡耳村,但是这两个村的山路跟这次的险路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这次我们从龙潭村几乎是贴着山崖下行,全是近乎垂直的悬崖路,一不留神就会坠下高高的黑漆漆深谷,真是考验我们的体力、毅力以及耐力。石志龙说,幸亏这是凌晨,天黑,看不到两边,不然,你们可能连路都不敢走了。一个多小时过去,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连路休息了三四次,终于下到了山脚。可是,要看到猴子,还得再向上爬另一座更陡的山峰,行程还不到一半。这时,护猴员老石让金落河村村支书、村主任留下休息,说是人多容易惊动猴群,并告诉我们说话不要高声,要赶在巡逻猴王巡逻前到达猴儿生活的地方,他自己则选择另一条更陡但更近的捷径敏捷地攀了上去。
护猴员小石讲述,金落河有三个猴群,群猴占山为王。大王处有20只猴,住在狮子山,二王处有25只猴,住在像鼻山,三王处有18只猴,住在白岩寨,“怎么大王处有20只,而二王处反而有25只猴呢?不是以数量来划分大王二王吗?”我们道出心中的疑问,“不是,大王、二王、三王的区分,主要是以它们打架的厉害程度划分,大王打架最狠,但它失兵也多,二王带兵多,打架稍逊一筹,因为大王、二王居住较近,却经常打架,相对来说,三王胆小怕事,它居住远一点,如果大王、二王到它居住的白岩寨去玩,三王就会跑到它们这边来玩。”只要一说到猴群,小石就津津乐道。
而我因为很久没有这样强耗体力行走,渐渐体力不支,休息片刻,我跟同事打趣,为了见到那群美丽的猴,为了我的那个美丽约定,我一定要坚持。强打精神,我让同事帮忙找来一根树枝,作为拐杖,倒也起了蛮大的帮助。继续走了一个多小时的上坡路,已经迂回到了金落河村的后山,这边山土砂泥多,容易滚滑,不过也终于进了猴儿们经常嬉戏、息憩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护猴员在猴群生活区标识了“猴井、人泉、猴儿大道”等醒目字眼,也看到为群猴摆设的玉米棒、柑橘等食物,有的挂在树枝上的玉米棒只剩枯叶,或者棒芯。到底是野猴群生活的地方,两边都是悬崖峭壁,鬼斧神刀似的山峰随处可见,有的地方几乎无路可走,悬崖边仅靠一根树枝搭过来,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万丈深渊,有时却又峰回路转,层峦叠嶂。
踌躇中,小石把我们领入一个小树林内,吩咐我们说话小声。他接了个电话,告诉我们今天还是来迟了,刚才他爸已经看到巡山猴飞跃而过,翻上绝壁去了。如果它发现我们了,猴群今天就不会来这个山头玩耍吃食了。“那我们还能不能看到猴群啊?”我们细声问。“我们只有等待了,万一刚才的猴王没有发现我们,它们就会来。”
不过,我们还是失望了,通过电话通话,我们得知,大王、二王猴群已到山对面,而且还正在打架,老石在沿路放置一些玉米,试着将它们引到我们这面山来,以便拍摄。因为山对面坡陡,且没有山路,猴群过去,全靠攀岩。小石决定让我们留在小树林,他去猴群那边看看。
在树林中呆了许久后,我、同事彭运生、林业局技术员程永生都感到了初春的山林的寒意。被汗水湿透了多次的衣裤,在山风的吹拂下,贴在身上更显冰冷,我们一个个冷得直打哆嗦。我的嘴唇开始冷得发乌,没有多余的衣物,我索性将盘发放下,希望借助头发挡住一点点寒冷,尽管一直在原地跺脚,可是依然抵挡不住寒冷,再也坚持不住,看着满地的枞树干枝,本能让我们不约而同想到用火取暖。程永生到底是林业局技术员,防火意识更强,他找来棍子,划出一平方米左右的湿地来,“湿地可以烧火了,不过要控制火苗高度。”他比划着高度,好在彭运生又随身带了打火机,捡些柴火,干枝点燃了,我们的身上开始有了暖意,逐渐恢复了气色。在火堆旁边,我们开始吃起早餐——小石从家里带来的一盒八宝粥。在野外,似乎什么都会变得好吃,就连平时从不光顾的八宝粥,那一刻吃起来也格外地香甜。也难怪,累了,饿了,自然什么都好吃。望着火苗,不知足的我们又幻想着如果带着糍粑烤吃该是多好的美事。“哈哈,还可以想像烤全羊呢!”程永生开起了玩笑。
小石回到了树林,他确定猴群已经发现了我们,老石试着赶了几次,想把两个猴群赶向这边,它们选择停留,依然呆在那个山头,相互嬉闹。“猴子警惕性相当高,别人来,都是它先看到人,而不是人先看到它。猴王也就是巡逻王先望路,发现有人的话,它就会绕道走,没有人的情况下,才带猴群去,吃东西也一样,没有人的情况下才会吃。但我爸爸还在那边努力赶猴群。”小石建议我们还是耐心等待,等待猴群玩累了回来休息,要么要村里再歇一夜,明日再来。小石随身带个了DV,从去年元月份以来,他与父亲连续拍摄了79段有关猴群的视频,每段长短不一,有的显示一群猕猴在红薯地里吃食,有的是巡逻猴王在悬崖上攀岩,有的则是一群猴子在嬉闹,小石一边在DV上回放给我们看精彩片段,一边说,他很珍惜现在的这份工作,目前,他已经开始记录猴群的生活笔记,打算以后出书。
正在开心地聊着,我接到领导的电话,说是下午三点要赶回县城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我只能果断决定,先将猴儿生活的地方,还有同期声采访先录制好,视频资料就借用小石的,以后再选时机来。
我们将火熄灭,直到不见一颗火星才离开。下山时,小石告诉我们,因为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们打算在山坡上租地种植雪莲果、种植玉米、红薯等,加强对猴群的保护,“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政策,保护措施,能让猴子得到我们的了解,能让猴子走进我们村寨,成为村民的好朋友。”小石这样对着镜头说。老石说,对比以前村民拿枪打、拿套子套、用炮轰野生猕猴,现在在林业部门保护下,村民与猴群慢慢熟识,保护它们,他们感到很欣慰。站在狮子山山脚,我们依依不舍地与群山告别,护猴员父子俩恋恋不舍地与我们告别,希望我们改日再来。
虽然这次没有亲眼见到猴子,但是,我似乎已经与猴群完成了那个美丽的约会,因为,我已经近距离、很真实地感受了野生猕猴群的存在,从护猴员父子俩的“电话直播”中,从他们的视频记录中,我完全而又清晰地感受到了它们的生活气息,感悟了它们的灵性可爱,这次的寻猴经历,将让我回味一辈子。回到保靖,休息一晚之后,我的双腿,酸痛了好几天,虽累,心却是充实的,我觉得此行真得很值,很有意义。
作者:易果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