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湘河 通讯员 易果 张承印
8月6日下午,83岁的留守老人张顺仙的水缸又装满了水。老人连声说:“还是党员干部好,又送来两桶水,太辛苦了!”这一幕情景,已连续20多天出现在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该村村支两委组织村里3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了党员背水队,每天义务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以及五保户们送水。
土家山寨沙湾村,虽地处酉水河畔,但距河水垂直高度1037米,祖祖辈辈靠长木桶背水,山高坡陡,取水需爬上3000多个阶梯。村里大部分人家只好在屋檐下搭建接水长管,留住雨水。连续多日的高温干旱,导致附近水井干涸,村里的16户五保户、30名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和32名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饮水问题,成为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最大难题。
“村里在家的党员干部组成党员背水队,轮流义务背水。”村支两委作出了决定。
于是,每天下午4时多,党员背水队便出发了。他们背着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长木桶,沿着陡峭山路,往返于山寨与酉水河之间。为了防止水从木桶里溅出来,每个木桶上方都插放着一把竹叶。村支书何义国虽然闪了腰,可他敷了些草药,依然坚持背水。连续20多天来,党员背水队每天将水送到各自联系负责的村民家中。他们背着木桶在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个村民的心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湘河 易果 张承印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