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腹部现暗格 首现年代石砖题记

来源:新华网 编辑:易果 2014-05-09 09:27:33
—分享—

  

  5月7日,文物修复人员在展示千手观音造像发现的年代石砖题记正面。

 

  近日,备受关注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取得发现,文物专家们在主尊造像腹部软弱夹层带石材修补处发现暗格,经过勘察后清理出石砖题记和金箔残片、瓷器残件等。此次发现的石砖题记为六面长方体,正面、背面均刻字,文字为红色。据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卉丽介绍,这是千手观音造像首次发现有年代的题记。

  目前,文物专家们对此次发现的石砖题记及其他文物开展进一步考据工作。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年间,石龛高7.7米、宽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只手臂,状如孔雀开屏。由于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和酸雨的影响,近年来“千手观音”病情严重,很多造像产生渗水、细部风化、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此次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作从2008年启动,整个修复工程预计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是文物专家在进行千手观音造像主尊腹部左侧补配石砖揭取的场景(5月8日翻拍影像资料)。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是文物专家用内窥镜对千手观音造像主尊腹部的空腹处进行勘察的场景(5月8日翻拍影像资料)。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社会)(1)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5月7日,文物修复人员在为进行裸露基岩脱盐作业的千手观音主尊造像做详细工作记录。近日,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主体揭取金箔层的工作,进入基岩脱盐作业阶段。据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卉丽介绍,主尊像修复将关系着千手观音造像整体修复是否成功。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年间,石龛高7.7米、宽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只手臂,状如孔雀开屏。“千手观音”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龛窟和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和酸雨的影响,近年来“千手观音”病情严重,很多造像产生渗水、细部风化、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此次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作从2008年启动,修复工作中首次大规模运用了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拉曼测样等先进科学仪器。整个修复工程预计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社会)(2)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5月7日,一名文物修复人员在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程作业现场为千手观音贴金箔。近日,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主体揭取金箔层的工作,进入基岩脱盐作业阶段。据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卉丽介绍,主尊像修复将关系着千手观音造像整体修复是否成功。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年间,石龛高7.7米、宽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只手臂,状如孔雀开屏。“千手观音”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龛窟和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和酸雨的影响,近年来“千手观音”病情严重,很多造像产生渗水、细部风化、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此次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作从2008年启动,修复工作中首次大规模运用了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拉曼测样等先进科学仪器。整个修复工程预计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社会)(3)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5月7日,一名文物修复人员在为千手观音主尊造像进行基岩脱盐作业。近日,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主体揭取金箔层的工作,进入基岩脱盐作业阶段。据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卉丽介绍,主尊像修复将关系着千手观音造像整体修复是否成功。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年间,石龛高7.7米、宽12.5米,造像雕刻于15米至30米高的崖壁上,有1007只手臂,状如孔雀开屏。“千手观音”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龛窟和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和酸雨的影响,近年来“千手观音”病情严重,很多造像产生渗水、细部风化、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此次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作从2008年启动,修复工作中首次大规模运用了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拉曼测样等先进科学仪器。整个修复工程预计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