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长沙召开
●听取和讨论了徐守盛受省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
●决定递补刘尧臣、徐湘平、李发美、曹慧泉为省委委员
湖南日报7月20日讯(记者 夏似飞 唐婷)今天,中共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长沙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简称《决议》),重点研究和谋划下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主持。
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向全会作关于《决议》的起草说明。胡彪、黄建国、李微微、郭开朗、陈肇雄、许又声、韩永文、孙建国、易炼红、张文雄、李江、马必强、于来山等领导出席会议。
出席全会的省委委员应到79人,实到76人;省委候补委员应到9人,实到8人,符合规定人数。
不是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的党员省级领导、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部分民主党派省级领导,省长助理,省直有关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常委,各县(市、区)委书记列席会议。
全会认为,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常委会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促进“三量齐升”、推动“四化两型”,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一批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和成效,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民生、扶贫攻坚等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党的建设和省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全会要求,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改善民生、政策支撑要发展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在思想、行动、能力上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积极引领新常态,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法治化方式、互联网思维、全球化视野来推动经济工作。要千方百计稳增长,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进一步稳投资、稳消费、稳出口,高度重视扩大工业投资,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实;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企业精准服务,把加快新型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加强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政策的“加法”激发创新创业的“乘法”,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建设为引领,带动全省形成创新创业热潮;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全面放宽投资领域,完善经济发展环境,解决投资者无处可投、无心可投、无力可投的问题。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往前推,狠抓改革落实,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精神,加大专项督察力度,真正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要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实打实做好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重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问题;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等工作,牢牢守住社会大局稳定这条底线。要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动向,吃深吃透国家政策,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落地,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工作。
全会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要以精准扶贫为方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脱贫奔小康为首要任务,统筹抓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坚持静态识别与动态退出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外源输血与内生造血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整合资源与精准发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实行“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喷灌滴灌”式精准扶贫方式,做到精准到户、到项目、到资金、到产业、到举措、到效果,真正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保障,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尤其是贫困地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加快扶贫立法,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合力。
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省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到2020年突破10000元。
全会强调,各级党的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四有”为镜子、以“四人”为标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从严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以“三严三实”为抓手,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切实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让“不严不实”的干部失去市场、没有舞台;以“三严三实”为标准,提高领导全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用新思想、新视野、新模式思考问题、推动工作;以“三严三实”为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深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推动作风建设从高压态势下的“不敢”向新常态下的“不想”、“不能”转变,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全会要求,把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践中、基层中、群众中去,创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和经验。要坚定信心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保持好的发展态势,保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聚焦问题抓落实,真正做到从问题入手,拿问题开刀,向解决问题要动力、要发展;强化责任抓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转化责任;改进作风抓落实,大力发扬“实干”精神,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发展的实干家、稳定的维护者。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递补刘尧臣、徐湘平、李发美、曹慧泉为省委委员的决定。
全会号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而不懈奋斗!
【评论】
精准发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湖南日报评论员
7月20日,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向全省发出了集中精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响亮号召。
省委全会以精准扶贫为主题作出决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省贫困地区面貌已发生显著变化,仅去年一年,全省就减少贫困人口108万。
扶贫攻坚如登山,越往后越艰难。省委、省政府清醒地看到,目前全省还有2个片区、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596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功之举在于精准。要补齐扶贫攻坚这块“短板”,确保贫困群众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必须摆脱传统工作习惯和路径依赖,改变“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粗放扶贫方式,着力在“精准”二字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精准到户。扶贫必先识贫。要深入调查,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困难家底搞实,把贫困原因核准,通过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到项目。斩断穷根、开掘富源,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扎实抓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以项目建设带动和推进扶贫攻坚。
——精准到资金。要改革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加大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防止“跑冒滴漏”。
——精准到产业。要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因村因户、分类指导实施产业扶贫,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切不可市场行情没摸清,本地特点又没把握住,通过行政力量,搞一窝蜂的养殖热、种植热,结果在市场上栽了跟头,群众不但没富起来,还让大量投入打了水漂。
——精准到举措。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产业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帮扶;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
——精准到效果。要有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工作机制,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有激励有约束。
“到2020年,全省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全会决议既明确了精准扶贫的原则要求和重点举措,还明确提出了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狠抓落实。
能力是“硬通货”,作风是“软实力”。扶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虚浮和应付,党政“一把手”尤其是贫困地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扶贫攻坚不能悬在半空、忽视基层组织建设,要锻造一支真正懂扶贫、通民情、接地气、善实干的扶贫工作队伍。扶贫攻坚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