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矛盾的统一体。对于乡村生活的认识,总是在我不经意时产生诸多变化。闲暇之时,难耐的孤独,使我内心生出些烦闷的情绪。这种境况一般持续不了多久,情绪改变后,眼前事物又发生诸多变化,对于生活,内心变得无比喜爱起来,认为风轻云淡的情景,能让自己心事安妥,仔细地体味安宁,情怀变得恬澹。
我时常在这种矛盾中徘徊,无所适从。
近日,经过手术还没有完全康复的身体,总让我行走之后,隐约体味到针刺一般的疼痛。这似乎是让我极度灰心和悲伤的事情。我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前,我一个人总从小学宿舍走到中学,现在只能驱车了。已是初夏,气温升高,遇上天气晴朗的日子,黑色的车体,贪婪地吸收燥热的阳光,它且不会理睬车内的我是否能够透得过气来。短时间不去搭理它,坐在车内,我难免大汗淋漓。
教学楼之后,有一块偌大的平地,正东面角落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树木,法国梧桐、香樟树、松树、香椿树,它们各自固守着属于自己的地盘,只把浓密的枝叶伸展开来,遮出一方清爽的空间。脚下的平地,刚好能容一辆车子进出,寂静无人之时,鸟雀也罕至。这算是校园内的一块圣地,我把车欣然开进去。
这般境界,适合阅读。和静静品茶、听琴一样,阅读渐渐成为自己追求闲适的方式之一。放下坐椅靠背,将身子斜躺在车内,随手从旁边座位上拿起一本书来就可以阅读。紧闭车窗,将所有声音拒之窗外,围出这方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让阅读来得心平气和,来得无所牵挂,轻轻翻动书页,纸片清脆的声响格外舒缓。人总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得到收获,阅读也一样,郑重、仔细、认真地阅读,完全可以让我轻易找到一架可以抵达天堂的梯子。黑色的文字在面前徐徐铺展开来,了无声息却又热闹地呈现出它千回百转的姿态。人间情理,或曲或直,或隐或现,总引领着我的思维四处遨游。那般享受,抵达仙境,人间烦忧,瞬息了无痕迹,心绪安然了。
不过,阅读过程中,我还拥有恬淡闻香的愿望。那种油墨的香味,时有时无。虚实带来的美感,朦胧、迷离、浮游,难以在我面前落到实处。这恰好为我创设出一种至善的阅读情境,那种徐徐弥漫开来若有若无的油墨气息,能让我阅读的速度明显地慢下来。迅速或者舒缓表面上看来是行为上的差别,其实关乎的还是个人的内心。
缓慢阅读,心慢慢会静下来,快速阅读,眼光到了纸上,心还在外面野着,再好的书,恐难品出韵致来。
视觉疲劳,我放下手中书本,摇下车窗,观赏窗外之景。我知道,墙垣、柱廊、老树、甬道乃至于小桥流水,都是城市风景的固有之物,它们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它们的造型可谓精美绝伦,但这些都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表达,远不似我眼前这些画面。眼前清风、绿叶、白云、蓝天的构图,是自然对人的表达,它来得温婉、来得细腻、来得美妙。清风飘来,它从左边车窗摸进来,又从右边车窗逃出去,像个调皮的精灵,头顶绿叶也被它摇得哗啦作响,其间伴与嘤嘤鸟语,颇为悦耳动听。阳光悠悠,白云悠悠,清风悠悠,自然随性的清凉,瞬间祛除了我身上的俗气,这恐是城市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难以言说的愉悦从心头滋生。
此时若得一杯茶饮,当是无比惬意的事情了,只是,茶要新茶,水要好水。好在外形精美的茶叶在这里并不难寻,小镇村民在清明之前赶制的细茶比比皆是,想要饮用,随便走进一人家去取就是。水与其说是泉水,倒不如说是隐士,它居于高处,藏密林之间,远离红尘,取来直接饮用,其味清冽甘爽。看来,明天我得要妻子烧出一壶开水,泡出上等好茶水出来,就在这车子外,就在这树木之下,捡一块水泥砖坐下,随性举杯,随意饮用,不也很快乐吗?
突然间,自己的思维变得开阔,仔细想来,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不就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两本书吗?只是乡村生活的书本淡雅而城市生活的书本浓烈些而已。选择什么样的书本去读,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浓烈的脂粉女子,有人喜欢素面朝天的清爽女子,这都无可厚非。扪心自问,我钟爱的还是乡村这本书,它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僻静而淡雅,完全可以在珍重、仔细、认真的阅读之后,抹我心中诸多欲望。人生就是一次奢侈的旅行,既然回不去,又要那么多的欲望干吗呢?我内心释然,放眼窗外,景物明妍而美好。
想到此处,我才从那种复杂的矛盾中走出来。我想,先前的无所适从,只能算作人性中的野性、蛮荒和狂热,只能算作肤浅而浮躁的表现,它与沉潜与笃实无关。
不知觉间,校长从教学楼拐角处走来。他在我面前站定,说是简陋的校园将在明年得到彻底改观,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教学楼将被拆掉,取而代之的将是弥漫着现代化气息的风景。我说这样的风景是人造的,而眼前这片绿荫是无法造就出来的。校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心窃喜,看来,这片供我阅读的绿色不会在这次校园环境的改造中被撕毁掉,它将在这里得到停泊,这或许应该算是一种难得的庆幸。
来源:团结晚报
作者:龚洪生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