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山的父亲

来源:团结报 作者:孟春绒 编辑:易果 2016-10-31 16:56:31
—分享—

  都说树大要分桠,儿大要分家。

  如今,长大的我们都离开了家,父亲那棵大树却还留守在大山里。

  父亲是个普通农民家庭出生的普通人,几经周折,人到中年时,回到寨子里扛起了锄头,直到现在。

  因为外出务工,寨子里的十余栋吊脚楼里,基本上都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屋后那栋房顶的青瓦片里,已经有好几年没有飘出炊烟了,原来一打开后门就可以端着饭碗闲聊的情景,暂停了。

  父亲跟祖祖辈辈一样,爱着大山、守着大山。还记得我十岁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正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着土豆,天空飘起了雨,父亲抬头看看了说:“你先回去吧,别淋雨感冒了。”我追问父亲为什么不一起回去时,父亲却笑着说:“我今天要和天斗、和地斗。”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每逢秋雨时节,我便会想起父亲那弯着身躯,战天斗地的酸楚姿态。这句话,父亲不仅记得,还一直在用行动为之恒温。

  种豆、种菜、种谷子,父亲总是忙个不停。曾经是为了吃饱饭,为了从地里刨出我们的学费。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任凭儿女怎么劝说,母亲何等责怪,他也要继续守着大山,想必父亲是挚爱着大山的。

  大半辈子以来,父亲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挫折,但他如山一样挺拔的脊梁从未松懈,依旧扛着儿女和责任,奔波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除了至亲的离世,我从未见过父亲的眼泪,兄妹几个开朗的性格,也应该源于他的坚强乐观。他如山一样博大的胸怀是最温暖的避风港,再多的委屈也能随即消散,表哥表姐们也乐于来这个避风港里化解心中不快。在他如山一样多彩的世界里,还教会了我们在春的露水下努力成长,在夏的炎热中享受考验,在秋的收获后懂得感恩,在冬的洁白里学会思辨。

  国庆回家,父亲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村里有自驾游的游客了,很多人还专门去和门口的那棵千年银杏树合影留念。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父亲却不太满意,原因在于一名女游客穿着高跟鞋歪歪斜斜好一阵才走到了树边,漂亮的长裙上沾满了野草,看起来情绪变得很低落。

  这一次因工作路过家门口时,却发现父亲一个人正在为银杏树修路,背砂、调水泥、装模,累得满头大汗的父亲却高兴地说,路修好了,游客去拍照就方便多了。

  “等我再挣点钱,明年在银杏树旁修个亭子,这样来的人还可以坐下来慢慢欣赏美景了……”

  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父亲让我敬佩之外,也心痛不已。得知父亲还要整修一下四处漏雨的屋顶,要把离家最近的那个田埂砌上水泥,便于来年放养稻花鱼。我在家里的抽屉中悄悄放了点工钱,让他请几个人帮帮忙。等我安心得回到单位后,父亲却打电话说他把钱又放回了我的包里,他还只有60岁,还能挣到钱,让我们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父亲让我明白了儿女在父母心里是一辈子都长不大的孩子,是他们一辈子都要护着爱着的孩子。就像大山一辈子都要义无反顾养育着山中的树木一样。

  看着一条条皱纹爬上额头,看着一根根青丝变成白发,看着健壮的父亲日渐消瘦。儿女们别无所求,只求所有正在老去的父母都别再拼了,让老去的时光可以慢点,再慢点,让青山常绿,赏四季花开……

来源:团结报

作者:孟春绒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