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 宁 彭司进 杨劲松 彭 智 图片除署名外由 黄益民 提供
从某种意义上说,胡祖军的从业经历,几乎就印证了近几十年保靖工业的发展轨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先后在县里的化工三厂、铝肥厂、镁厂等企业工作。直到2004年,所在企业破产改制,他成为下岗职工。而这时,随着改革深入和市场发展的时代潮流,保靖县各曾红火一时的化工企业都相继步入低谷。
2011年,一家名为湖南新中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在保靖成立。作为第一批员工,胡祖军进入了该企业。
20多年工业企业的工作经历,让胡祖军对工业生产高消耗、重污染等印象,在这个新企业被全部打破。
“以前的工厂,要么机器轰鸣,要么灰尘满天。”5月底,初夏阳光明媚,已任职新中合行政部经理的胡祖军坐在整洁明亮的新办公室里。“而这里,你看,绿树鲜花,像一个花园。”
他指的花园,是新中合2015年刚搬进的新厂区,位于保靖县创新创业园内。厂区共占地108亩,已建成3栋6000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有33条光通信核心器件材料生产线,还有3栋厂房正在建设。
这里,也是“湘西光谷”的核心。
“湘西光谷”概念提出,其实与新中合企业诞生一脉相承。
2011年3月,保靖人陈波辞去美国ADC电讯公司中国区总裁职务,并谢绝公司准备将其调回美国总部担任更高职务的挽留,回到了家乡创办新中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他带回的,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还有一个以新中合为核心,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光通信产业集群,为家乡打造一个“湘西光谷”的梦想。
在他感召下,16名工程师随他一同来到保靖,开始筑梦之旅。
2011年8月,新中合光电科技公司正式投产;当年10月,公司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月,公司通过国家工信部认证;2012年1月,公司获得出口专营证书,当年2月,公司出口创汇20万美元。
3个月时间完成建厂,5个月时间获得国内外销售资质,陈波和他的新中合创造了湘西高科技工业史上一个奇迹。
此后,新中合与四川大学联合成立无线及光通讯技术研发中心,与中南大学成立光通讯研发中心,并与南京大学、韩国全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一大批光学专家加盟新中合。
截至目前,新中合公司已获得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以领先的技术优势和雄厚的光通信核心器件生产实力,站在了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前列。
2015年,对“湘西光谷”来说,应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4月,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挂牌上市。11月,搬进位于保靖县创新创业园核心区的新厂区,AWG/Splitter光学晶圆生产线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首家能自主研发和生产AWG晶圆的企业,国内第四家能自主研发和生产Splitter晶圆的企业。至此,新中合形成了生产基地在保靖、研发中心在长沙、销售总部在上海的发展格局。
几年间,新中合先后与韩国HBL公司、香港裕恒祥公司、上海欣跃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韩国ts60s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一个以新中合为核心的光通信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新型产业的崛起,也为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截至目前,新中合接纳就业2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聋哑残疾人35名。2016年,公司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
从一个海归博士建设家乡的梦想出发,“湘西光谷”也逐步走进了保靖县甚至湘西州决策者的发展规划。
2016年9月,州委书记叶红专到保靖县调研,提出要以“湘西光谷”为平台,以新中合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创业经济等新业态,形成全州乃至全省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017年1月,保靖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推进“湘西光谷工程”建设被写进2017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3月11日,保靖县人民政府下发《“湘西光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湘西光谷工程”建设为旗帜,以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智慧园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聚力打造以光通信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税收、就业“三量齐升”,积极引领保靖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
方案还明确了“湘西光谷工程”工作目标:到2020年,建成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引进以光通信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30家;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30名;每年新获得专利30件以上;吸引和撬动建设资金30亿元以上;实现以光通信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值3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实现就业5000人以上。
从此,“湘西光谷”不仅是一个梦想,而拥有了前行的目标与规划,更拥有了奋进的方向与力量。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文/彭宁 彭司进 杨劲松 彭智 图/黄益民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