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族成长的精神轨迹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宋世兵(土家族) 编辑:易果 2012-08-31 16:35:59
—分享—

  盛世中国,和谐保靖,一部煌煌巨著——《诗画保靖》,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破茧而出,化茧成蝶,羽化为保靖文学艺术星空里一道迷人的彩虹,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全书收集展示了诗人的342首代表作,作品的时空跨度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在历史长河的这一瞬间,一群艺术家的匠心之作在大规模集结,呐喊之声穿云裂石,铿锵前行,步伐豪迈,按受万千读者的审视,等待芸芸众生的检阅。这是一种何等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足以见证保靖千古文脉亦如酉水奔腾不息,绵绵不绝。

  保靖是盛产诗词的沃土,酉水是催生诗词的不绝动力。百里酉水穿越而过,从黔山到吕洞山,从土家族发祥地到吕洞秘境,从梯玛神歌到苗族鼓舞……无一不流淌着艺术的血脉,潜伏着艺术的基因,嵯峨的山峦赋予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伟岸的艺术气质,蜿蜒的河流赋予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柔情似水的艺术情怀,千姿百态的文化节赋予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色彩斑斓的生活,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源流,万千诗人和歌者从中汲足了养份,爆发出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力,创作出一大批流传千古的优秀诗词作品。从首八峒八部大王涅壳赖的传说、吕洞山的传说、梯玛神歌中,可以了解到酉水诗词的生态原貌;从土家山歌、婚丧嫁娶歌、苗歌、酉水船工号子、“勋猷垂简篇驰封八部,灵爽式斯土血食千秋”中,可以触摸到原生态诗歌渐近演化的痕迹;从古诗、词、散曲、现代

  诗中,可以欣赏到酉水诗词脱胎换骨的鼎盛风貌。酉水诗词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晰,酉水诗词至明清、民国时期因文人骚客兴起,到新中国井喷式涌现,可以说因文化奠基,文人引路,盛世勃兴,为酉水流域的土家、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告别过去,走向未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足以成为一个民族成长进步的英雄史诗。一个民族没有英雄史诗是可悲的,而拥有史诗不知道传承、弘扬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史诗以悲悯、思索、拷问示范了一个民族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行动速度,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诗画保靖》中的诗词作品建构了身份识别、价值认同的民族精神脉络,锻造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民族文化标识。明清以来,历代统治者推行“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民族羈縻政策,生活在这里的民族突破禁锢,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成就了灿烂的文明史。酉水、天开文运、黔山、首八峒、吕洞山、四方古城、艨朣溪等成为民族的文化标识,得到了广泛认同。“保靖亦大都会也……真乃南彊美景之域也。”(清·王钦命)一个城市是需要历史的,历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化为民族的记忆,成为诗人长歌不绝的精神源头。“烟霞玉露,访苍茫五溪,百里寻古。庙址残碑犹在,土酋何处?黔山藏匿千秋梦,暖息间,化为烟雾。个中意味,酉江流水,任凭人诉。有谁知,荒蛮故土,尚一代辉煌,八部威振。楚郡边城汉县,历经风雨。沧桑几度渔樵赋,问夕阳,重托谁负?叹文明久,辱忧已去,再寻新路。”(《桂枝香·游黔山感悟》郑欣平)首八峒,诗人心中的故土,虽辉煌不存,残碑犹在,然思绪飞扬,追问来者,再寻新路续辉煌,诗人的视野苍凉之处,更见憧憬,再现了民族拥抱过去,开拓未来的大胸怀。“天然酉水像神龙,驾雾腾云永奔东。恰似母亲施奶乳,文明哺育建勋功。”(《古酉溪》谭子超)诗人笔下的酉水即是母亲河,千里奔腾不息,荡涤一切污浊,冲破艰难险阻,浩浩荡荡,成为民族成长的精神源流,多少优秀儿女在此吸足营养,奔向远方。每一处遗存,每一处人文景观,都珍藏了民族成长的记忆,以诗传承记忆,诗人之功善莫大焉。

  《诗画保靖》中的诗词作品凝聚了敢为人先、开拓奋进的民族精神内核,增强了从酉水走向世界的民族文化自觉。在牧野之战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华阳国志·巴志》)土家先民执戈而舞,所向披靡,定格在史册中的姿势凌厉而浪漫,它就像一个个精神的基因,蛰伏在土家苗族的血脉里,使这个民族有了一部壮丽辉煌的民族英雄史:酉水土家先祖涅壳赖,明代获“东南战功第一”的土家族抗倭英雄彭荩臣,民主革命先驱姚彦、米世珍,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文学大师沈从文从这里走向世界,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彭司勋,奥运冠军

 

{Ky:PAGE}

 

杨霞……群星璀璨,闪烁在中华民族的星空。讴歌时代,讴歌时代中涌现出的人杰,缅怀他们的丰功伟业,成为酉水保靖诗词的主旋律。“……呜呼!地灵人杰,启我乡邦。我邑荩臣智勇,土酋威镇边疆。苗土著功勋,一万健儿骑盗贼;东南昭战绩,三千倭首奠炎黄。袁门仲谦,育教英材堪师表;沈氏岳焕,一代文豪出酉江。世珍姚彦,甘为真理何惧死;抗美朝越,千名乡士战沙场。工程院士,彭门司勋昂洞出;巾帼杨霞,奥运冠军美名扬……”(《八部大王祭》郑欣平)诗人笔下字里行间,始终迷漫着一股浩浩正气,冲天豪气,勃勃朝气,昂扬锐气,这正是酉水流域土家、苗族人民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

  《诗画保靖》中的诗作品积淀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民族精神营养,滋长了爱国爱乡的民族文化情结。湘西武陵腹地,酉水保靖,黔山巍峨,吕洞耸峙,碗米坡高峡平湖,百里酉水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白云山高耸入云端,迁陵八景诡异多姿,天开文运突兀壁立,土家吊脚楼星落棋布,珍禽异兽出没其间,珍稀植物冠绝湘西……在这里生息繁衍,讲究顺其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天人合一,物我相亲,随遇而安。诗人笔下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生成了久久让人难以释怀的文化情结。“《烟霞浣翠》(清·彭祖绶)《佛阁晓钟》(清·罗经畬)、《狮洞樵歌》(清·江大焜)、《石楼仙洞》(清·章瑞应)、《华峰献掌》(清·胡兴仁)、《龙潭演钓》(清·江大焜)、《石山丛桂》(清·罗经畬)、《月坡春艳》(清·江大焜)”一群文人一次不经意间的聚会,把酒吟诗,把迁陵古镇自然景观尽收眼底,脱口而出,成就了“保靖八景”的人文景观,字里行间充盈着知识分子浓浓的人文关怀,传唱着百看不厌的文化景观,呵护了保靖古城的精神家园,从此,保靖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八景的标签挥之不去,难以释怀。“余乡山水,神韵四季,观后不能自已,词以咏之。”(向仁佑)。

  《诗画保靖》中的诗词作品呈现出多彩多姿、异彩纷呈的民族精神世界,鼓舞了休戚与共、继往开来的民族文化自信。生活在酉水流域的各民族文化之间不断碰撞与交融,呈现出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生态原貌,成为各民族休戚与共、继往开来的精神原动力。在酉水诗词中,多元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大多得以记录下来。在《吊脚楼》(彭司银)里,《迎宾门》(彭善治)为客人打开,《摆手堂》(彭善治)上踏歌而来,《茅古斯》(廖东城)舞粗犷神奇,看到《土家姑娘织八绵》(龙顺忠);《春游苗乡》(彭世煌)《喜吟吕洞山苗族艺术节》(谭子超),《赞苗族鼓舞》(张明志)、《苗族八卦鼓舞》(龙志德)、《苗族跳花舞》(龙顺忠);《游仙人茶场看茶》(郑欣平),到《冷寨河畔品黄金茶》(郑欣平),《清明醉归》(清·向宗先)。保靖在哪里?在诗人的千古咏唱里,在美仑美奂的画卷里,循着诗画保靖的诗韵画心,就一定找到通向未来的出口,看到民族振兴的曙光。

  保靖诗人用心铸诗,用诗注解了湘西酉水流域保靖独特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折射出独特的思想光芒与精神光辉,犹如一道道耀眼的闪电,在时空的穿越中划出一道民族从弱小到壮大、从童稚到成熟历尽艰难曲折、铿锵前行的精神轨迹,永远照亮我们告别过去、珍惜现在、拥抱未来的漫漫长路。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宋世兵(土家族)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2/08/31/58935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