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唯美的草根诗词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宋永生 编辑:易果 2012-08-31 16:35:33
—分享—

副标题:——以胡泽敏先生诗词例谈保靖《酉水诗词》美学欣赏

  大不敬地说,酉水诗词相对于中国文学而言属于草根诗词。其大部分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带着土家人气息和特质的草根诗人。这些草根诗人的草根诗词表现的虽然都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草根文化,但细细品味,如饮香茗,甘美宜人,回味悠长。读罢每一首诗词,你就会发现,无论是描写的物象、表现的意境,还是抒发的感情和艺术手法,都会使你产生“情感上的愉悦和情绪上的冲动”——给人以美感,也一定能撞击你的心扉,荡涤你的灵魂,使你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走进其中就会得到美的收获。

  一、描写的物象美

  虽然酉水诗词的作者,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人物。但是,他们从唯美的视觉角度审视社会生活,摄取生活中的美丽物象,将美好的物象描绘出来,呈现给读者。如胡泽敏先生的《南歌子·重九登青峰山》:“竹影斜阳下,娇松映碧窗。小桥农户菊花黄。丹叶飘飞,频叹好秋光。讥戏登临事,何能弃杖篁?半途风送酴醿香。十里烟村,花树醉重阳。”词人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绝伦的乡村景色:竹林在爽朗的秋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夕阳温暖宜人,娇逸俊美的松树映于窗下;村前小桥静卧于淙淙的溪流之上,金黄的菊花绽着笑脸芬芳娇艳,真是一派“好秋光”。这样的美景,不仅让人流连忘返,就是连“十里烟村”也陶醉在这重阳佳季的“好秋光”里。在这里,作者不作任何点染,更没有任何的赞誉之词,就将一幅景色迷人的乡村秋色图,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又如他的《越溪春》:“桃浪熏风花吐艳,春色绿天涯。山溪两岸绯桃笑,翠柳柔,点染

  烟霞。红杏墙头,修篁影里,流水人家。 隐隐流莺婉啭,一碧燕风斜。正值陶醉,幽香散处,朦胧月照梨花。多情更有姮娥,清辉洒透窗纱。”作者抓住具有春天特色的物象:桃花、春风、碧草、翠柳、梨花、春燕、飞莺组合成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让你徜徉在春光中,沐浴在温馨的春风里。读罢,让你赏心悦目,让你忘我,让你陶醉其中。其诗词的物象组合及其物象之美,达到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最高艺术境界。

  二、呈现的意境美

  早在晚唐时,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就在他的《二十四诗品》中提出,“思与境偕” 的美学思想,诗歌创作应该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谓“思与境偕”,就是要求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感与形象的融合;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超越于具体有形描写之外而暗示出来的令人驰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诗歌意境;他的这一审美理念,要求诗词创造都应精美深邃,以致达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境界。

  酉水诗词的作者,虽然谈不上有高深的美学理论。但是,其优美的诗词意境俯拾皆是。如若愿意,作者会把你带到旖旎的田园生活的意境之中:“四季务桑麻,鸡栅养,披蓑牧鸭溪沙。若来雅兴,汀渚钓鱼虾。处处烟村夕照,黄昏里,木叶吹笳。君莫走,割蔸嫩韭,共醉流霞”(胡泽敏《东风齐着力·农家情》下阕)。词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在这一幅幅画的后面都隐藏着无尽的遐想和意境。词人试图通过这些优美的意境,让你忘返于“披蓑牧鸭溪沙”的田园生活之中;在“汀渚钓鱼虾”的乐趣中,感受“孤舟蓑笠翁”的闲暇;让你流连于“木叶吹笳”的牧歌里,在“四季务桑麻”的谈笑中,在“烟村夕照”里把你带进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当中;置身其中仿佛村夫就在眼前,与你“共醉流霞”。这一切,体现了“思与境偕”的意境美。不信,请看那“红杏墙头,修篁影里,流水人家”的民居,若隐若现地藏于竹林之中,让你体会到村居环境的闲适、恬淡与清新;墙头的红杏也仿佛昭示着村民生活的殷实、和谐与幸福。“正值陶醉,幽香散处,朦胧月照梨花。多情更有姮娥,清辉洒透窗纱。”那朦胧的月照与清辉,把你带到乡村幽静的夜晚。一个“透”字意会出了月光的清澈和乡村夜晚的空灵与宁静。在如此的空灵与宁静中,如沐山岚,无尘无染,沁人心脾。世间什么样的“景外之景”还能超越于这样的意境呢?

 

{Ky:PAGE}

 

  三、抒发的情感美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一理论,充分说明了在创作中情感、语言、音韵和意义四者的辩证关系。认为诗歌创作,情是根本,是诗词的基础和支柱。只有根深,才会苗壮花艳,也才会果实累累。在诗人的胸中,他们能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能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把自己的感情付诸于笔端:“导引湘人伴旅临,貂裘换酒宴山亭。浣纱溪上人南渡,无奈断肠望远行”(胡泽敏《九九恋别》)。目送“南渡”“远行”的朋友,此时,诗人的思绪万千,难舍难分,真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那种复杂的感情和难以名状的惆怅,朋友深情溢于言表。在“江城子”中,作者抒发了老友重逢的喜悦之情:“伴幽香,兴飞觞。皤鬓童颜,聊发少年狂”。老友重逢哪怕是白发皤然,也要酌上几杯,述说往日之交,聊一聊旧时之情。由此可见,作者与友人的情感是真挚而美好的,是人间的真情。觞咏之间情意绵绵,使人忘却世间的烦恼与浮躁。在诗词中他们表达的情感复杂而丰富,除了忧,更多的是喜: “川原稻浪翻腾,一片金黄。喜逢丰稔,笑语荡山岗。”对丰收的欣喜之情,毫不掩饰地自然地流淌于字里行间。

  四、表现的艺术美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当然,文学的艺术美也是以文学为载体得以实现和达成,两者相辅相成,诗词也不例外。例如胡泽敏先生的《古风·山村晚眺》“夕阳西下焕红霞/酉水欢流鼓暮蛙/樵歌唱晚辞云壑/归家牧笛下山崖/勤男河畔欣拖罟/淑女溪边笑浣纱/万缕炊烟多啸傲/一天明月助繁华。”作者运用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将一组组镜头不断拉伸,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将单个场景组合成一幅流动的画面,形成境换景移的艺术效果。同时运用“焕”“鼓”“唱”“下”“拖”“笑”等动词,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感官,将晚霞中的山村渲染得热闹而欣然。樵夫牧童、勤男淑女们的勃勃生气跃然纸上。作者除了在词语上匠心独运,在音韵上颇费讲究。诵之,朗朗上口,咏之,韵律流畅。另外,作者在《九九恋别》中,将告别友人的时空场景,放在九九重阳节来写。本来重阳节是一个美好的时节,是老朋友相聚叙旧的时节,可是朋友却要离我而去,真让人无奈、忧伤。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别具心裁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和想象及其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使诗词能够达到“以乐境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总之,酉水诗词蕴含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诵读之余,一定会感受到她的物象、情感、意境和艺术之美。欣赏之后,一定会得到美的熏陶。因为,每一篇作品都是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唯美的产物。

  (责任编辑:郑欣平)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宋永生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2/08/31/58935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