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报完名后意料之中的错过了回家的公交。于是便和同事步行回家。其实家离学校很近,步行顶多20分钟。只是一直以来惰性作怪,已记不清上次步行回家是什么时候,更记不清那时候印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风景 .
初秋的天气,少了些许炎夏的酷热。偶尔吹过的阵阵清风,送来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消息。所以,撑着伞走在阳光下也不觉得难受,和同事放慢步伐边走边聊,很惬意。
初秋的乡村显得特别好看,天高云淡,蓝白相间的天空下是绿的逼人眼的世界。在浓浓的翠色里点缀着片片金黄,很惹眼。我的视线被一串"嗡嗡......"的声音吸引。循声望去,在不远处的田地间,几位戴着草帽,身穿长衣长裤的农民在奋力地收着稻子,汗水打湿了衣衫,紧紧的贴在背上。打谷机的声音被传的老远,像一首动听的丰收乐章。金黄的稻田,晚稻的幽香,收割的人们,定格在初秋里,似颜色暖和的油画。
就可以收稻子了么?我满脸诧异,急忙环顾了一下四周,记忆中那些矮小的秧苗,细小的叶子不知何时变长了,变宽了,变黄了,一串串稻穗上挂满了颗颗饱满的谷粒,在秋天里笑弯了腰,喜洋洋的在飒飒的秋风中摇摆欢舞,和农民乐呵呵的笑脸交织在一起,蔓延出一片希望。
我的思绪顺着眼前的这一切,穿越时光隧道,儿时“拾稻穗”的一幕幕场景就像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在脑海里回放。
读小学的时候,每年的国庆节,我们学校总会举行“勤工俭学”的活动,因为老师一再嘱咐要自己动手,农村孩子,加之年纪又小,所以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去秋收后的田野间,翻找人们收割时遗落的稻穗。那时候,孩子多,为了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们总会在放假的第二天的早上,邀上几个要好的伙伴,背着小背篓早早的出发。一到田野间,我们便会很自觉的分散开来,谁也不许跟着谁。烈日当空,我们却全然不顾,都瞪大眼睛搜索猎物。拾过稻穗的孩子都会很有经验地把一堆堆谷渣作为首选目标,因为谷渣堆里有很多人们在收割时漏掉的稻穗,所以,往这些地方找,我们从来都不会落空。常常一上午可以捡一大把稻穗,
固然打不出几斤谷,但却格外欢喜,因为每一颗稻谷都包含着汗水。
当然,不是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这个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在小伙伴面前丢脸,为了能满足自己那小小的虚荣心,我们就会满眼放光的盯着还没收割的稻田,再三确定周围没有可疑的人之后,就蹑手蹑脚的靠近目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下几串稻穗,再飞似的跑开,留一片惊慌失措在身后。
当夕阳拉长了地面上的影子,当耳畔响起了牧羊人一声声长长的吆喝,当我们的肚子开始唱起了空城计,望着小背篓里颇丰的收获,小伙伴一行人便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当时学校规定了要拾得多少斤才算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往往要捡几天的稻穗才能够数,这并没有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拾来的稻穗晒干,然后用棒子把谷粒打下来,再用簸箕之类的东西把谷粒和渣滓分开,最后用干净的袋子装好,上学时交给老师。我现在都还能想起那时小小的得意和神气十足的模样。
可是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也有好些年没去过田野间,没用手去触摸那份丰收的喜悦,那些小小的成就感也随着时光在岁月里变得越发淡薄。
望着秋收后的原野,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
那远方的稻香弥漫开来,泛出金黄色的笑容,温暖了这个季节。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秋宇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2/09/23/589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