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找浦市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万冲 编辑:易果 2015-02-05 11:06:03
—分享—

  文/石万冲

  国庆节和朋友游了一天凤凰,第二天便一个人悄悄去了浦市。这次也算是圆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在读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姓徐的浦市籍同学,他说浦市即使是冷场天,每天杀四百头猪都能销售一空。浦市真有那么大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多年了。浦市位列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素有“小南京”之称,我早有了想游浦市的念头。可惜,10多年了,我已经遍游了王村,里耶和茶洞,唯独浦市之行,一直未能如愿。

  3号,天公作美,秋风习习,可惜吉首直达浦市的班车没赶上,只好先去白沙,再从那里转车。还好,从白沙去浦市的车很方便,15分钟一趟。车出白沙城,在沅水岸边的沿江公路上蜿蜒前行,快到浦市时,地势突然变得异常开阔起来,一路上高大雄伟的湘西大山,在这里不知被什么东西削开了去,变小变矮了,远远随水流向东望去,天地之间差不多是一望无际,没有尽头。加上沅水宽阔的河面,看上去深绿清洁的河水,许多的小鱼船停泊在江水两岸,挖沙船在河水的中央,通过长长的支架帮助它的主人源源不断地输送砂石。沅水两岸的卵石,白花花的,圆鼓鼓的,散落在平坦的河滩上,透过车窗远远望去就像是沅水在尽情显露自己洁白的肌肤,在晾晒南方深秋那暖烘烘的太阳。

  这片土地真的太美了,当时我这样想。确实,我是第一次走近这条湘西最大的河流,它看起来碧绿清澈的河水,在深塘处静如照镜,在水浅的滩头,则扬起无数的波纹,叮咚作向,簇拥着向前奔流而去。两岸的河滩上,到处睡满滚圆的白色卵石。高高的河堤之内,是村庄,集镇和一望无垠的肥沃田野。

  汽车到达河堤时,我本想好好欣赏一下沅水风光,但车子却向巷子里开去,左拐右弯,沿途的街面,多处都在修屋修路,各种交通工具来来往往,所以尘土飞扬。车子开了好半天,才到达浦市车站,可见其集镇之大。下车后进了老街,里面又是另一翻天地,青青的石板路,两边多半是仿古建筑,各户门前都挂有红红的灯笼。街道弯弯曲曲,巷子曲折通幽,街通巷,巷连街,像个迷宫。饭馆,杂货,茶馆,理发店,客栈,沿街鳞次而立,我在里面转悠了几个小时,都未能走完浦市的街街弄弄。

  我在一些破败的老建筑前久久驻足,感想万千,除了拍几张照片外,我还能做什么呢?国民党陆军监狱旧址(吉家祠堂),杨家大院,周家大院,李家大院,无不都在向每天路过这里的人们述说着岁月的沧桑,保存最为完好的吉家大院在一荷塘旁边,里里外外皆以青石,青砖和木材构建而成,前后相隔有六,七十米之距,四周是高十丈有余的防火墙,防火挡风防盗防土匪。整个建筑系两层木楼,屋内由“三井三堂十二房”构成。室内的天井,既通风透光又消水融雪。井面由青石板平砌而成,井底的下水道几百年来从不淤塞。两面的厢房按家室的辈分依次居住,厢房的木窗雕龙刻凤,每一板雕刻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梁祝》、《天仙配》、《老鹰抓鸡》灯雕刻更是入木三分,唯妙唯肖,楼上则主要用于囤积货物,摆放杂物、晾晒衣物等,它的后侧则建有伙房和侧房,生活起居较为便利,居住起来冬暖夏凉,十分宜人。

  浦市曾经是湘西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古代通往外界的水路和通向苗疆的山路的最佳结合处,是通达川、黔的重要驿站。很多货物在这里登船上岸,上岸后再往前就是通往苗疆的陆路驿道。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浦市市区百业兴旺,物流暗涌,大街小巷商号庞杂,万商汇集:拥有十三家省级会馆,三家银行,七户钱庄,三座洋行,五大家典当,一百二十五家爆竹业,一百六十多家杂货业,一百八十多家绸缎,油行,造纸,印刷业,上百家手工作坊,三百多处铁匠铺,四十多家茶馆,酒楼,三十多家剧院,澡堂,客栈。那时间,镇上一下涌出许多大财主,大资本家,先后崛起了富甲一时的唐康杨四大巨贾,仅一家在汉口城里就有三百六十多家货铺,继而,又有吉李两大家族发迹。后来,又诞生了万贯家财的十二家大财主,名振古镇内外。

  过去,浦市有“湖南庙乡”之名,明清时期,有寺庙七十二座,宫,殿林立,庙,堂遍布,九十座牌坊,佛,儒,道,天主,基督各教在此都设有圣坛,圣地。

  浦市的历史如此厚重,今天来到这里,觉得应该有许多地方可去,可待走了一通后,又觉得似乎是无地方可去。浦市啊,你曾经的深宅大院,殿堂庙宇,澡堂剧院,洋行匠铺,客栈码头,都到哪里去了?是谁破坏了你那尊贵的容颜?整个市镇,旅游者廖廖,不像昨天到过的凤凰,人山人海。不过还好,我不喜欢太过热闹,反而喜欢安静一点的地方,所以觉得凤凰是好象别人的凤凰,和我无关。我喜欢浦市的安静和寂廖,似乎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才能找到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幽径,使人的心灵得到安息。然而当我一个人在这里走久了以后,忽然感到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孤独感深深地向我袭来,于是便有了逃跑的念头。

  浦市确实没落了,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所有人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浦市已经沦落为一个三流的小镇,没有个性,没有特色,遗忘了历史。曾经贵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它,现如今已被里耶,王村和茶洞远远抛在了身后。

  我站在沅江岸边的河堤上,曾经的十里江边,十多个码头在这里一字排开,“江上船来船往,舟楫络绎”,送走南来北往的人们。堤里街市“商家辐辘,烟火万家”,热闹非常。现如今我眼望沅水,目力所及,很难看到人影,我不能想象百年前“沿河长街的油坊,二三千新油篓晒在太阳下”的场景,以及码头边停满“结实高大四橹五舱运油船”的繁荣景象。江水默默向东流去,裸露的河滩上的白色卵石,一堆连着一堆,哑然无语。只有风,只有那些来自八百里洞庭湖的风穿过河口,涌向河堤,吹拂我的脸庞。

  正对岸有村庄,江东寺寺院翘檐屋宇依稀可见,不知道沈从文当年所说的转轮藏还在不在,我不想过江去一探究竟。那20多里用青石板铺就的通往凤凰的古驿道,是沈从文当年回家的路,我也不想去走。我要上车回吉首了,透过车窗,依稀看见江对面有几处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不知道那又是不是沈从文所说过的箱子岩,算了吧,我去看,去走了又怎么样呢?算了,还是把某些东西留给他人和未来吧。

  今日浦市一游,本来是满含高兴和憧憬而来,没想到却是感受了它的没落,心中无限遗憾和感伤。但重要的是,我同时用心体会了它辉煌的过去,感受了它的厚重和沧桑。现在我知道,过去在湘西它无处能及,它的历史让人读不完,阅不尽,理不透。

  十多年了,我一路寻找,今天终于来到这里,亲自感受了浦市所承载的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寻找浦市,其实也是在寻找我们的过去——浦市是一部浓缩了的湘西历史画卷,民族的逃难和迁徙,商业,宗教,战争和建筑艺术,在这里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沅水,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浦市,是一个岁月的窗口,把湘西和外面世界的文明紧紧连接了起来。

  我想,湘西应该是先有了浦市,后才有里耶,王村和茶洞。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浦市在湘西的历史地位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把一些希望留给未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去寻找浦市,去发现浦市,去认识浦市——或许,我们都想了解和认识过去的自己。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万冲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5/02/05/58886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