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明好
“腹有《论语》气自华!”是我品读《论语》的内心感受,也是我追求人生品味的一种境界。这样的一种境界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儒雅,一种淡定,一种超越,是任何一次华丽的装扮都无法比拟的。借一盏灯辉轻轻地把书面展开,轻抚上面的文字,和先哲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或喜,或忧,或悲,或感慨,在这些难以名状的阅读体验中,我收获的是智慧,是一种追求的坚持,是一种活着的态度。
我曾悸动于三毛、琼瑶笔下的懵懂情愫;也曾沉湎于金庸、古龙笔下刀光剑影中的快意恩仇,也曾在中外名著的涉猎中激扬文字,感悟人生。直到,我走上三尺讲台,真正意义上地步入社会,恍然觉得:原来做人、做事、教书并不简单!在瀚若星辰的书籍中,有没有一本书可以给我直接的经验,给予我启迪?有,那就是———《论语》。
孔子的《论语》穿越沧桑,历经2500多年,传承到了今天,他的每一句语录,都发人深省,震聩人心。《论语》所阐述的处世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教书育人之道,让我在智慧中淡定生活,在宽容中超越自我,在恬适中教书育人。
面对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你是否知道自己该坚守什么?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坐标体系中,你是否能安守属于自己的那一隅?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种豁达的贫富观念,让我坦然地接受了现实生活。“知足常乐”,我深深地知道:为人子女尽孝道,为人父母尽义务,为人师者尽能力。这些都是快乐的源泉。
幸福和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在基本的条件下幸福和快乐的多少与贫富是不成比例的,与职业、地位本身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这个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某种精神,这种奉献精神其实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做好当下,潜心育人,不负家长所托。子曰:“既来之,则安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的,我接受着祖国的培养,享受着祖国的恩泽,就要忠于自己的祖国,既然选择了教书,就应当忠于自己的事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谨记孔子的教诲,安心教书,不图虚名,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感谢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让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贫富、贵贱、愚智等原因把一些学生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用我的爱心去熨帖那些心理有创伤的孩子;用我的真心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渴望;用我的善心在孩子的心灵中播种善良。
是《论语》让我在传承启发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中,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是《论语》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让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认真备教材,精心备学生。
是《论语》让我成长了;是《论语》让我成熟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又何须在患得患失间惶恐彷徨!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又何须在漫漫征途上畏缩不前!
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圣人的教诲犹在耳边。
静夜窗外,约会《论语》,神清气爽,剖析心灵,灵魂坦荡幽远;
岁月悠长,圣人教诲,入心而化,摊开人生,青春无怨无悔。
(作者系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教师)
原文链接:http://www.xxnet.com.cn/epaper/tjbwbb/html/2015-05/17/content_124569.htm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明好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