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吕洞山下最炫“苗”族风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春芳 刘军 编辑:易果 2015-11-20 20:28:31
—分享—

副标题:——保靖县夯沙学校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纪实

夯沙校园大课间活动 

接龙舞表演

苗家拦门酒

石慧老师在教学生打苗鼓

学生们正在认真学习苗画

  武陵山脉宛若巨龙,在大湘西蜿蜒游走。行至保靖夯沙,一座奇峰兀自突起,一大一小两个天眼穿山而过,像一个睡着的“吕”字,故名“吕洞山”。

  吕洞山下有所学校名叫夯沙学校。每天,学生在这里唱苗歌,打苗鼓,绘苗画,习苗武……校园刮起了最炫“苗”族风。

  初冬时节,笔者来到美丽的吕洞山下,感受这所民族学校的魅力。

  “民族学校就该传承程民族文化”

  夯沙学校的当家人叫石先贵,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苗家后生。2005年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第一站就来到了夯沙学校。2011,他到水田中学任副校长,2013年,回到夯沙学校当校长。

  再次站在夯沙学校的校园里,石先贵感到陌生又熟悉。

        学校比以前几乎扩大了一倍,新建的项目正在热气腾腾地进行。而腾不出场地做操的校园,气氛沉闷。近几年,学校的教学质量走下坡路,不时有学生辍学离开校园。

  而夯沙地区的旅游业却日益兴旺起来。

  随着国家级AAA级景区挂牌,湖南卫视直播探秘,曾经养在深闺的吕洞山山门大开,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画家和学者欣赏吕洞美景,追溯吕洞神话,探寻苗族文化。

  旅游的兴旺怎能映照出教育的凋敝?夯沙学校教育应该像当地旅游一样火起来。

  路该怎么走?石先贵陷入沉思。

  “夯沙是纯苗区,在这个学校,99%的学生讲苗话。作为少数民族后人应该具有民族素养;少数民族学校,应该传承民族文化。”石先贵的思路清晰起来。

  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和乡镇领导的认可。

  “民族学校就要打民族牌,挖掘民族元素和地方特色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县教体局局长宿云胜对石先贵的想法也大加赞赏。

  “夯沙”在苗语里是指飘满歌声的峡谷。在这条美丽的峡谷里,不仅有动听的苗歌,还有气势雄浑的苗鼓,美丽的苗画,神奇的苗绣,变化多端的苗族武术;吕洞神话引人入胜;赶秋、喝拦门酒等醉人的习俗让人神往……

  苗族人尤喜打苗鼓。风雨桥上放着两面苗鼓,上山的大嫂每每路过,都要放下背篓,挥舞两根柴棍酣畅淋漓地打一段。正是凭着这种对苗鼓的热爱,吕洞山区的苗鼓队将苗鼓打到北京,打出了国门。

  “对,就从苗鼓入手。”石先贵一阵激动。

  为了筹到一定数量的大鼓。从未求过人的石先贵抛开面子,到处化缘,乡政府、县教体局、香港郭氏基金会、香港沃土发展社,不管是公家还是民间机构,他都不放过机会去争取。石先贵的虔诚打动了大家,随着百余面大鼓陆续抵达,夯沙学校响起阵阵欢快的鼓声。

  苗鼓队成立了,夯沙学校还把苗鼓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内容,要求所有教师必须会打一种以上苗鼓。

  紧接着,石先贵又根据学校实际,紧扣青少年特点,把苗画、苗拳、接龙舞和盾牌舞引入课堂,出台了《夯沙学校民族文化素养培养方案》,通过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形式传承民族文化。石先贵亲自主持的研究课题《苗文化在农村民族学校的传承与探究》,获得省规划课题立项。

  传承民族文化的大幕在夯沙学校拉开。

 

 

{Ky:PAGE}

 

 

 

  “大师”是怎样练成的

  教授民族文化的教师哪里来?这是石先贵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夯沙学校六十来位教师中,外地教师占60%,他们连苗话都听不懂,如何教授苗族文化了?而本地教师中,会说苗语的多,会打苗鼓者廖廖数人,更不要说耍苗拳、画苗画了。

  “只要是政府聘请的苗族文化传承人,可以随时为学校师生授课。”了解到这个难题后,夯沙乡党委书记王胜给予了特别的支持。于是苗族“武术大师”龙承道、“花样鼓王”龙清菊等民间艺人走进夯沙学校课堂,为学生传授民族技艺。

  “大师”授课毕竟有限。让民族文化在校园很好地传承下去,必须建立起学校“大师”队伍。

  文质彬彬的石刚老师,副校长、科任老师、班主任一肩挑。尽管每天忙碌得像旋转的陀螺,但他认为不管作为校长的得力助手还是苗家后人,自己都有责任担起传承苗族文化的重任。他和同是苗族老师的德育处主任龙斌自觉任起苗族武术教练,三番五次到龙承道家拜师学艺,再一招一式传给学生。无论工作再忙,每天早晚打一套苗拳已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生于苗乡,长在苗寨,工作又在苗区的石慧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对苗族文化深深地喜爱,却也深深地遗憾,读书时没有人教她这些苗族人本领,直到工作后,才和同事学会打一点苗鼓。吕洞山旅游初热时,会讲苗语的她被乡政府聘请为编外导游,看着游人对苗族文化的强烈的兴趣,更让她后悔自己对苗文化知之太少、学艺不精。学校定下传承民族文化的调子后,她主动兼任苗鼓指导老师,一有空就去和龙清菊学习苗鼓,慢慢成了苗鼓的行家,夯沙学校教师打苗鼓几乎都是她手把手教的。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三个学艺术的女孩?

  音乐教师陈文娟、张潇和美术教师张苗住在同一套宿舍,三个女孩都是苗文化兴趣小组负责人,不是苗族,却天天热热闹闹聊起苗族文化。

  “我们都中了苗族文化的蛊,无法自拔了。”陈文娟说。

  三人里,最走火入魔的就是陈文娟。这个吉首女孩不会说苗话,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苗歌。在每次从吉首往返学校的路上,听到司机放苗歌,她都要问出歌名,然后到网上找来听。往场上过路,听见苗家阿婆唱歌,她也会停下脚步;遇上挑葱会等有对歌的节日,她更不会错过,跑去现场听着过把瘾。她还尝试自己写歌词或改编流行歌曲,让学生翻译成苗语,再把翻译好的苗歌拿给经常买菜认识的一位苗家大嫂唱,自己再找音阶谱曲。因反复琢磨,不停哼唱,同伴张潇打趣道:“你天天唱这一句我都要听呕了。”陈文娟也不示弱,“你排这《苗家娃娃爱绣花》的舞蹈,天天做那个绣花动作,我也要呕了。”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张苗是来自怀化市的汉族女孩。偶然机缘,她看到苗画大师梁永福笔下的苗画,那些色彩浓烈,五彩缤纷的作品,一下就打动了这个热爱绘画女孩的心。接下来的几天里,张苗的脑海里全是苗画的倩影。为了进一步了解苗画,她在网上搜索大量资料。听说梁永福的儿子梁德颂在吉首乾州开有一家小店,有事没事她便经常去逛,琢磨技法,并偷偷学艺。了解到梁永福一个孙子在夯沙学校读书,张苗把她拉入兴趣小组,不耻下问,还通过她求得梁永福的两幅“真迹”,张苗如获至宝。现在,张苗笔下的苗画也让人惊艳不已。

  ……

  在逐渐“回归”或被“苗化”的过程中,他们修炼成了学校苗族文化传承的“大师”。

 

 

{Ky:PAGE}

 

  民族花开靓校园

  如今的夯沙校园,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散发着浓浓的民族气息。教学楼的廊前,悬挂着一幅幅制作精美的照片,吕洞风光、苗族习俗、苗家风情,应有尽有,一不小心便和苗族文化撞个满怀。

  学校活动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百余面大鼓。每天下午,吃过晚饭,老师们三三两两来到操场,女教师打起苗鼓,男老师耍起苗拳;学生放下碗筷,飞跑着加入队伍;功能室里,打底、描摹、勾线、着色,不少学生认真学起苗画,旋转、扭腰,学生对着大镜子跳起苗舞,校园一派热闹的气息。

  每天大课间,都按照跑步热身——朗诵苗族童谣——表演苗舞——学生打鼓伴奏、表演苗族武术——放松舞蹈、退场六个环节进行,让学生沐浴着苗族文化成长。

  大课间上演的苗族风让前来听课的教师和检查工作的领导们惊讶不已,保靖民族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李树印说:“明年我一定要争取来夯沙支教。”

  停办多年的“鼓王争霸赛”又擂响了战鼓;班级武林大会在操场热烈上演;学校艺术节成了附近村民节日的盛会,丰富多彩的节目引得吉首己略、水田河翁科、葫芦徬海等村寨三四千人前来观看。

  在一年一度的吕洞山旅游文化节中,夯沙学校的师生也加入了表演的队伍,通过媒体和游人的镜头,将苗族文化远播山外。夯沙学校已经成为苗族文化传承的后备军。

  民族文化为学校注入了活力因子,保靖县这所最偏远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当地旅游一样,成为保靖县闪亮的窗口。

  2015年,在全县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中,夯沙学校苗语合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一等奖,舞蹈《苗家娃娃爱绣花》获二等奖;在全县“三独”比赛中,该校选送的五个节目全部捧回了一等奖的奖杯。九年级的石红梅,这只苗山的百灵鸟,在全省少儿才艺比拼中获得了第二名。现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就读的龙明妹,这位曾经夯沙学校的第二届“鼓王”,把苗鼓搬上大学的舞台,征服了多才多艺的大学生们,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

  更让人意外的是,七年级的王柏和龙雪本来考上了保靖县民族中学,他人却放弃了去全县最好学校的机会,选择留在夯沙,因为“这里好有味!”

  然而,石先贵告诉笔者,在传承民族文化这条路上,这仅仅是启程,要将积淀多年的苗族文化传给后人,学校任重而道远。

  “这里,我们将把它围上栅栏,在上面画上苗鼓,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在上面练习苗鼓技法,将来让所有学生都会打苗鼓。”石先贵指着学校前的花坛说。

  石先贵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校本教材《苗祖圣山》,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夯沙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及民俗文化。

  “我们正准备把它编成英语校本教材。”同行的县教育和体育研究所所长米郁立说。

  据石先贵介绍,吕洞山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风景区,五行苗寨正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洞山必将被推向更大的舞台。学校开发旅游英语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不仅能用普通话、苗语、还能用英语来为游人介绍家乡,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吕洞美景,了解苗族文化。”石先贵说。

  说话间,几个身着艳丽苗服的女孩从眼前走过,她们嘻笑着正准备去操场打苗鼓。我们相信,苗族灿烂的文化将在她们挥动的鼓槌下传承得更远。

扫描二维码

加入“保靖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新鲜资讯任你获取!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春芳 刘军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5/11/23/58858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