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菜园摘菜 彭伟 摄
家里摆设 彭伟 摄
吕开厚准备做饭 彭伟 摄
婆孙两居住的房屋 彭伟 摄
红网保靖站8月17日讯(记者 宿任人 彭伟)高考成绩牵动着数万人的心,当高考志愿第一批录取名单出来后,保靖民中高三学子吕开厚重重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消息确认的那一刻,他少了同龄人的激情万丈,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沉稳与宁静,似乎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这份难能可贵的沉稳与宁静背后,是他不一样的逐梦之路。
记者从县城乘车半小时左右可以抵达扁朝村,但到达吕开厚的家还需要十多分钟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曲折向上,沿着硬化的水泥路,碧草青山,农田庄稼,乡村的气息,宜人的美景减缓了舟车劳顿的疲劳感。在他家的坪场里,举目眺望,群山、白云、村落尽收眼底,自然之美醉人醉心。
虽然上天赐予了吕开厚一个美丽的家乡,却也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在自己一岁多时便执意要外出打工,之后却一去未返,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
“我不怪他们,但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了。”吕开厚平静地告诉记者,难以置信,这是一位19岁少年所讲出的话。
其实,他又何尝是铁石心肠,不为所动,只是时间让他在学会习惯,以另外一种视角看待自己所处的境况。
父母的不知所踪,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无法填上的空洞,更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只剩下他与外婆两人,而抚养他的重担全都落在年老体衰的外婆与条件同样不佳的两个舅舅身上。
最困难的时候,吕开厚下城读书,需要车费,走的话起码要三个小时,但当时外婆手中一分钱也没有了,为了让外孙有车费,能去读书。外婆硬是从扁朝村的山顶顶上走到原来的水银场将自己长发卖掉,换来了外孙的车费。吕开厚现在谈起这段往事,依然感触万千,眼泛泪花。
心灵的苦楚与生活的困难没有击倒吕开厚,让他比同龄人更早熟、更懂事。
外婆辛苦一手拉扯大,他深知外婆的不易,外婆外出做农活,刚读小学一年级的他,凭着自己平时的印象,在家学着洗衣、煮饭,尽力为她分担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读书,对于吕开厚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只有在读书的时候,他在知识的海洋徜徉,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是求索的满足感。而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无形中在心里就埋下了一粒梦想的种子,要考起大学,至于原因当时年纪尚小的他也无法说清。
从小学起到高中,他要好同学看来,他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人,而且很喜欢读书。
小学时候,捧起一本课外书可以从早看到完,课间看,放学看,在家看,不看完誓不罢休。
到初中、高中的阶段,这个习惯还依然不改,早操完、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睡前时间。他在除正常时间外,像海绵一样汲取着自己需要的能量。
而且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初中、高中班主任老师非常关心他,经常谈心交流,面对老师的额外关心,吕开厚也是心怀感恩,将感恩之情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谈起青少年无法逃避沉溺上网问题,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上网,但不怎么玩游戏,喜欢读书,因为也没什么其它事做。”吕开厚坦言,自己电脑游戏也玩不起,读书时对他而言最廉价的娱乐活动。
期间,记者问坐在吕开厚身旁的外婆,她身材微驼,头发花白,皱纹爬上了脸庞。
“这么多年来,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没什么事,都平平常常的!”外婆坚定地说。
而吕开厚似乎也被外婆深深影响,面对自己不一样的生活,吕开厚如今更多的是淡然,他觉得与其抱怨,不如习惯,而且要去改变。
不一样的成长的路上,他愿意选择性忘记家庭的缺失,他更多的愿意去记得外婆、舅舅的抚养之恩,老师的无私付出,同学朋友的厚重情谊。
“听说大学是个大染缸,你怕被污染吗?”记者半开玩笑地问。
“其实我听他们说过,到大学容易堕落,但是我觉得还是看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吕开厚腼腆地笑了笑说。
如今,吕开厚的大学梦已经实现,下一步,他打算在大学勤工俭学,为家里分担压力,同时,珍惜时光,学好专业,毕业后就近找个工作,反哺外婆与舅舅。
命运虽不公,给了吕开厚不一样的生活,却也给他插上了一双别样的翅膀,愿他逐梦之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宿任人 彭伟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6/08/17/588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