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碗米坡的九妹

来源:团结晚报 作者:潘年英 编辑:易果 2016-08-19 13:39:30
—分享—

  九妹是个精灵。一个艺术的精灵。

  她画画,摄影,写字,作文,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但她为人却极其低调,从不张扬自己。我老庚———吉首大学田茂军教授说她开会时总喜欢躲在一个角落里,不说话,只埋头记笔记。我好多次见到九妹,似乎也是这样,在任何热闹的场合,我都很少看到她发言,或者表现自己。

  我忘记了自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结识九妹的。印象里似乎是在她的博客里,我通过研读湘西作家的网上文字而无意中闯入了九妹的博客。我在她的博客里看到她的新书《叠梦》出版的消息,就跟她索要一册。她居然就真的给我寄来了。其实那时候我们还素不相识。

  后来我去湘西,经过田茂军的介绍,跟九妹就算正式见面和认识了。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九妹竟然就是田茂军的表妹,湘西保靖碗米坡人。我在她的《叠梦》一书的扉页上看过她的照片,那张照片拍摄的很不错,她拿一本书,一朵花,着横条衫,格子裙,黑毛衣,侧脸,低头,眼睛没有直视镜头,目光忧郁,似乎在思想些什么,地上满是散落的花瓣。那张照片把九妹深层内秀和伤怀柔美的一面表现出来了。但她的真人,却比我想象的以及照片上看到的还要美很多。她有一双明亮而温柔的眼睛,还有善良而性感的厚嘴唇,尤其是,她有一条这年头绝对稀罕少见的大辫子……一个村姑,这是九妹留给我的最初的印象,也是后来永远挥之不去的恒久印象。

  九妹似乎不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作家。她不写长篇。也不写那种时尚的应景文字。她每天都读古书,或品评宋元字画,明清小品,或钻研地方文史,边疆古籍,然后写下一些短而又短的读后感,发于博客和微信。表面上看,她的写作跟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关系。她的文章,怎么说呢?大家公认的是她的干净与简洁。干净,简洁,当然,这是她文字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而我特别看中的,是她的自然和自由。她的文字有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没有多余的废话、套话和俗话,也没有华丽辞藻和陈词滥调,自由奔涌,活泼灵动。我每每读她的文字,都常常被她的灵动所折服,同时能感觉得到,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自己的心灵而写的。

  九妹把她读书读画时写下的心得统称为“水墨笔记”。这名字取得真好。她在跟随老师学习绘画,这“水墨笔记”自然是一语双关了。既是自己学习水墨的笔记,也是关于品读古人字画的笔记,真贴切而准确。她又把其中的一卷命名为《光线写作》。这名字也很好,还是一语双关。“光线写作”,讲的是摄影的本质。因她的笔记写的多半是关于摄影的见闻故事和心路历程,那么她的这些笔记,以《光线写作》命名,自然是再适合不过。

  我没有系统读过她的这些笔记,只陆陆续续在她博客或个别杂志上读过一些。就我读到的部分而言,感觉很享受。她那些貌似东拉西扯絮絮叨叨的文字,就像是一个经历了时间岁月磨洗而内心异常安静的人在弹奏古琴或轻诵古诗,会把人引入一个很纯粹的清凉世界,让人暂时忘却了还有世俗世界的嘈杂和烦忧。《黑白凤凰》,《画里流年》,《一简梅花》,《春事渐了》,《一地青蒲》,《一面湖水》,《瞻望弗及》,《家族密码》,《明月前身》……看看这样的篇目,你就会明白,九妹不是一个活在当下世界的人,她俨然是古代一个读书人,恭恭敬敬站在书桌前,磨墨添香,铺纸洗笔,抑或拂袖弹琴,或吟诵诗词。在这些篇章中,她讲叙的是自己学习光线写作的故事,但学习的过程中她举手提出的许多疑问,却不是提给老师的,而是提给她自己的。

  有一年,我去湘西,见到了九妹和另一位同样属于艺术精灵的湘西女子。她们带我去凤凰游览。我去过凤凰多次,所以无心游览。但我很喜欢跟着她们在凤凰古城里漫步。在一古宅里,我突然看到了有一束光从楼顶天窗上斜射下来,照在古宅宁静的照壁上,我赶紧提出为九妹拍照。她同意。在那里,我一口气为她连拍了十几张照片。后来,她说,她很满意那一组照片。我当时的想法,是觉得那个古色古香的环境,很适合九妹的气质,我说,九妹你是属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我很高兴九妹对此表示了相当的认同。

  又有一回,我回故乡老家,途经湘西,九妹送我一石头。石头很普通,就是一般的青石。但经过她的绘画,那石头却变了模样。她画的是一个仕女。好看。青蓝的底色。我喜欢。我这才知道九妹原来是画画的。之前我一直以为她只是个散文作家。

  去年的五月间吧,我跟随一位湘西作家沿着酉水行走,我们的意图是重走沈从文先生走过的河流和道路,结果走了好几天,我们根本没找到沈从文笔下的诗意世界,倒是在经过一个叫碗米坡的地方时,我突然想起来九妹是碗米坡的人,就在那地方停留了很久。从山上往下看,碗米坡是一个临江的古镇,似乎还能看到一些难得一见的残存的古建筑,可惜新修的水库把古镇淹没了大半,古镇也已经不古了。我们在那镇上停车吃饭,跟当地人倾情攀谈。我想象着九妹小时候在这地方生活的样子,想半天还是想不出个大概来。但小镇人的质朴热情,却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九妹的身上很多美好的素质,应该是跟这片土地与生俱来的。当时我心里始终思想着的一个问题是,就好比凤凰这地方必然会诞生一个沈从文一样的文学巨匠一样,碗米坡这地方也必然会出产一个仙女般的艺术精灵九妹?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九妹真名叫什么?其实我对九妹所知甚少,我读她的文字也不是很多。但九妹在我心中却是永远的艺术女神。因为在这个纷乱嘈杂的世界里,能像九妹这样安静读书写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太少了,能像九妹这样懂得相夫教子和重情忠义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

来源:团结晚报

作者:潘年英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