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久违的美妙味道

来源:团结报 作者:叶梅玉 编辑:易果 2018-10-08 10:16:49
时刻新闻
—分享—

  

 

  自强食品店的师傅正在将泡好的绿豆炒制成细腻的豆沙馅儿。

  

 

  吕师傅(右)和杜师傅有着几十年的传统洗沙月饼制作经验。

  

 

  ▲保靖洗沙月饼,融融的豆沙馅,甜蜜的幸福感。

  

 

  ▶刚出炉的洗沙月饼香味四溢,常有慕名而来的顾客上门提货。

  文/叶梅玉 图/石 健

  大约十岁之前,我从未见过月饼长啥模样,也从未吃过月饼,只记得第一次读到关于月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对月饼便充满了甜蜜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

  十二岁那年中秋,父亲单位发月饼,我第一次吃上了月饼。一枚小小的月饼,被我翻来覆去地研究了好几遍,我把它贴在鼻子上,深深嗅它芝麻的醇香,爱不释手地抚摸包装纸上的嫦娥奔月绘图,心里便有了数不清的小欢喜。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纸,却不舍得三两口把它吃完,而是很珍惜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一边吃一边细细品咂,似乎要把月饼的味道吃进记忆深处。吃完一个月饼,意犹未尽,于是把掉在包装纸里的饼渣,用舌头把它舔得干干净净。就连那张包装纸,我也不舍得立刻扔掉,往往要拿在手里把玩几日,或用铅笔描上好几遍嫦娥,玩得发腻了才丢弃。

  渐渐地,生活条件好了,机器流水线生产的月饼大批量占领市场,月饼再也不是稀罕物了。京式、广式、苏式、潮式、滇式,豆沙、蛋黄、五仁、葡萄干等各种风味、各种馅仁的月饼我都尝了个遍,却再也吃不到儿时的味道了。

  渐渐地,各种防腐剂和添加剂也充斥于月饼中,各种问题月饼时不时流入市场,月饼于我也失去了原有的诱惑力。记不清有多少年,我已是不食月饼了。

  而今,到底是耐不住手工制作的诱惑,中秋前夕,在一个秋阳明媚的周末,我们三五好友,驱车去了慕名已久的保靖县自强食品店,亲眼目睹了它的招牌产品“老码头”月饼的整个制作过程。

  自强食品店的三位老师傅,都是从保靖县原国营副食品加工厂退休的。她们三位平时各居一地,哄孙玩耍,每到农历七月初集结上岗,开工制作洗沙、五仁、芝麻月饼。

  负责人是六十五岁的吕自强师傅。她十六岁进入县里的国营食品加工厂工作,从事食品加工制作几十年,掌握了保靖传统的手工制作月饼技术。后因企业改制,吕师傅带领一师一徒,自主创业,开办了这家自强食品店。

  店内三位师傅中,年龄最大的是80岁的杜师傅,这是一位岁月格外青睐的老人。老人皮肤白皙,额头、眼角只有浅浅的几道皱纹,她揉面、切面、包酥等一系列动作娴熟、利落,让她看上去只像个花甲老人。年龄最小者是吕自强师傅的爱徒黄师傅,也已年过半百了。

  在机器流水线代替手工制作的今天,三位老师傅依然坚持上世纪五十年代流传下来的月饼制作工艺流程,从洗、煮、炒、冷却绿豆,到包酥、烘烤、包装、装箱等程序,无一例外,全是纯手工制作,未加入任何防腐剂、添加剂。

  只见长长的案板上,一团团大小均匀的面团,一堆堆炒好冷却的洗沙,在她们双手灵巧的揉、捏、翻转、轻拍下,一个个圆圆的月饼转眼间就制作完成了。

  放在案板上小小的电子台秤上称一称,刚刚好,一个月饼的重量介于65克至70克之间。这是吕师傅几位根据几十年摸索出的经验,把烘烤中损失的水分包含在内估算出的重量。对此,吕师傅说,这样的重量,一是为了烘烤出来后口感好;二是为了不短斤少两,不亏欠消费者。

  三位老师傅在案板前各自忙碌,我无意中发现,她们头戴的专用帽里隐隐露出来几缕银发。她们都已经老了。到了她们老得做不动了的那一天,谁来传承她们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传统的纯手工月饼制作工艺呢?年轻人大多是不愿干这种费时费力赚钱少的活儿了。

  正怅然若失,耳畔忽闻爽朗的笑声。吕师傅颇为自豪地对我们说,虽然手工制作程序繁琐,人很辛苦,远不如机器制作轻松,但机器永远做不出传统手工月饼的味道。来来来,尝一尝这些热乎乎的月饼。

  吕师傅从烤箱里端出一盘新鲜出炉、黄灿灿的月饼,房间里顿时弥漫一股诱人的香味。

  我闻着香喷喷的月饼,亲眼目睹这些沿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的放心月饼,再也抵挡不住月饼的诱惑!我从盘子中取出一个温热的月饼,咬上一口,刹那间,儿时第一次吃月饼的感觉猛地从记忆的闸门里跳出来。

  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味道,一种儿时吃月饼的滋味,一种久违的美妙味道。

来源:团结报

作者:叶梅玉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