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成就自己 造福乡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 谢威 黄威 编辑:彭振 2020-07-11 14:43:50
时刻新闻
—分享—

2345截图20200711140600.png

翁草村风貌。 黄威/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谢威 见习记者 黄威

□ 邵伟

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灰黑色的屋瓦,暗黄色的木板墙,一栋栋吊脚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褐青色的石板路将它们连接成串,犹如一幅温婉的山水画。这里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一档节目《向往的生活》让这个湘西大山深处的苗家村寨声名远播。

节目播出后,很多城里人往这里跑,都想要过上几天“向往的生活”。村里适时发展起民宿产业。村民洪丁凤家的民宿去年赚了两万多元,再加上在村里茶园上班的工资,“要比以前出去打工多了不少”。

欧三任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回想当初刚来村里的时候,他觉得这里除了美得“像世外桃源一样”,其他“啥都没有”。没路、没资源、没产业、没劳动力制约着寨子的发展。2018年,浙江吉安不但给翁草村捐赠了白茶茶苗,还带来了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务工等方式实现劳务收入260万元,贫困率也从6年前的近四成降至如今的不足1%。“等茶叶批量上市以后,我们要把翁草村建成以茶为核心的苗家民宿旅游基地。让村民也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精准扶贫 开启村民“向往的生活”

像翁草村这样的村子,在湘西州还有不少。相较翁草村,80公里外的十八洞村更加典型。因为穷,男青年很难找媳妇,姑娘们也都远嫁他乡,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从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引。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成为湘西州最重要的课题。

湘西州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但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孕育了湘西州得天独厚的旅游和种植资源。“笼罩在温柔如纱,山水峦嶂下人们的生活,竟是人情瑰丽而浪漫,习俗魅惑而诡异”,是沈从文眼中的湘西。这也让湘西人民找到了用苗乡特色旅游带动种植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几年来,十八洞村、翁草村、墨戎苗寨、芙蓉镇……这些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景区成了湘西的新名片,黄桃、猕猴桃、茶叶、烟叶……一大批特色种植基地也在它们周边悄然而生。2019年,全州小康实现程度达89.9%。

生活有了起色,以前总想往外跑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浙江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施林娇回来了,田间地头、灶台阁楼成了她的直播间。仅靠直播十八洞村的生活变化、美景美食就让她收获了近10万粉丝和26万点赞,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

“要用外面学到的东西帮助家乡人民增收。”和其他返乡的年轻人一样,施林娇用实际行动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今年才开直播的她已经帮着村里卖出了几千斤腊肉,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腊肉姑娘”。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县里扶贫车间的酸萝卜滞销,她一次直播带货就卖了8万多元。

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湘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男青年找媳妇不用发愁了,施林娇还代表姐妹们通过直播发布了“上门女婿”的标准,“第一个条件,必须愿意和我们一起建设十八洞村。”对于这个“从小就光着脚在大山上踩来踩去”的苗家姑娘来说,把小家建在这里,共同为家乡打拼才是她向往的生活。

环境治理 回应市民“向往的生活”

如果说精准扶贫开启了湘西山区的好生活,那么水清岸绿则是常德市民多年的期盼。

与湘西群山环抱不同,常德市区江、河、渠纵横交错,湖、塘、池星罗棋布,年均降水量超1360毫米,是典型的南方丰水型城市。一条大河穿城而过,连通着市内的白马湖、柳叶湖,30万居民沿河而居。古时这条河盛产紫色的菱角,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穿紫河。

在20世纪数十年的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受开发强度高、污染排放大等因素影响,城市雨水调蓄、渗滞能力逐渐减弱,内涝问题和水体黑臭成了老百姓的“心头之患”。穿紫河变成了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水沟,一度成为常德城市污染的主要区域。水上旅游巴士的船长彭礼刚说,河水又浑又脏,住在附近的居民“再怎么热都不敢开窗户”,大家纷纷“逃离”岸边。

“这片芦苇就是净化池。” 常德市海绵办负责人张杰举着两杯刚刚从管道中打出来的水样。一杯宛如墨汁,“这是夹带了泥沙杂质的雨水。”另一杯清澈透明,“过滤干净的才能排进河道。”这几年,通过先进的生态雨水净化技术和治理排放源,常德市已经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水体无黑臭、热岛有缓释”。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唐朝诗人刘禹锡所描述的穿紫河又回到了常德。“河边的房子涨价很快,从两三千元噌噌涨到七八千元,走出楼门就是大公园。”原来在外做水产养殖的彭礼刚,也在2015年成为首批水上旅游巴士的船长,他感觉“干净漂亮,痛快了。常德人每天都会在水边玩”。

精准施策 升级市民“向往的生活”

位于湖南东部的株洲市,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要比湘西、常德好一些。如何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精致,让惠民政策真正可以急百姓所急,解百姓之所忧,株洲市把注意力瞄向了那些“不起眼”的地方。

“我们这里男女厕所蹲位比例是1∶2。”株洲市城管局的谷丽萍科长说,女性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1.5到2倍。株洲在2018年开始进行“公厕革命”时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这几年在新建、改建的400多座公厕中统一使用了这个标准。株洲中心广场公厕管理员说:“过去女性上厕所排队的现象已经基本没有了。”

株洲古称建宁。这些公厕被称为“建宁驿站”,是希望这里不仅是公厕,还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谷丽萍说:“建宁驿站还充分考虑到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修建了残疾人通行便道,配备了母婴护理台、幼儿坐便器、无障碍设施和紧急呼叫装置。除此之外,还有中央空调、新风系统、WiFi、手机充电器、急救箱和免费饮用热水服务。”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很方便。市民活动、我们停车小休都在它附近。就连约车找不到地方都以它为坐标。这里已经不是厕所,更像是地标、休息站。”

除了如厕蹲位,株洲市还聚焦学校学位、医院床位、小区梯位、停车车位、就业岗位。他们从自身感受出发,切实破解“入学、看病、上楼、停车、如厕、就业”这六大民生难题,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让民众烦心、操心、揪心的事,可能是生活贫困、环境恶劣的大事,也可能是排队如厕、没有车位的小事,但是不管什么事,湖南人相信只要上下一起努力解决了,才能让大家都过上向往的生活。


记者手记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归

第一书记欧三任刚到翁草村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好的项目没有人实施。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湘西、湘北,甚至湘东。

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回来了。从崇山峻岭的湘西州、张家界,到江边水乡的岳阳、益阳、常德,再到城市群密集的长株潭地区,无论是风景秀美的苗寨,还是工商业发达的城镇,回家奋斗,成了此次采访的主旋律。

施林娇、彭礼刚,还有蘑菇屋的主人石泽辉都回来了,搞直播、当船长、开民宿,利用在外面学到的知识在家乡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成就自己的同时还能造福乡梓。与他们有同样经历的人还有很多……

以前在迪拜打“洋工”赚“洋钱”的龙书伍,回到十八洞村,带领大家修桥铺路、开民宿搞特色农业,2017年还当选村支书;以前在广东做记者的李平,回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和乡龙尾巴村开起了民宿,2019年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外宾,收入200多万元;以前在深圳打工的胡建红,和老公双双回到浏阳河进入蓝思科技,从基层做起,现在已经是人力资源部的项目主管……

李平说,我是看到家乡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才下定决心回来的。胡建红觉得,在家门口打工挣得不少,还能方便照顾家人……他们在这里土生土长,谁又真正想要离开?就像施林娇“从小光着脚在大山上踩来踩去”,走得再远,心里总会挂念那片生养自己的地方。

过去,回家创业可能并不容易,如今,政府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解决了,把惠民的好政策落实了、落细了,大家自然而然都回来了。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归。守着老人和孩子,在家乡开创一番事业,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欧三任曾经的苦恼也就不存在了,生活会自己良性地转起来。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 谢威 黄威

编辑:彭振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