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寻陇木峒文化根脉:专访土家族文化研究专家向治学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翔尹 王旗定 编辑:彭梦媛 2025-07-16 16:34:24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16日讯(通讯员  肖翔尹 王旗定)近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源来如此”IP调研团在陈云老师的带领下,专访了保靖县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向治学。此次访谈围绕陇木峒村的历史溯源、土家族文化传承、生态与人文价值等核心议题展开,为调研团揭开了这座湘西古村落的神秘面纱。不仅是一次田野调查的实践探索,更是学校以 “行走的课堂”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助力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图片1 拷贝.png

 陇木峒溯源:从家族迁徙到民族融合

向治学首先解析了陇木峒的历史渊源。他说,关于村落起源存在两种说法:一是以彭氏家族为主,其先祖800年前从江西迁徙而来,属于家族分支;二是从远古时期追溯,认为陇木峒在“远古时期”就有先民活动,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八百年前从江西迁入的彭氏家族,最终融入了当地土家族,而非简单的民族更替。”向治学说,这种民族融合正是武陵山脉文化的显著特征。带队教师陈云提到,调研团关注的“源”启陇木峒项目,灵感源自当地“世代打水”的历史记忆,恰与陇木峒的发展历程相呼应,体现了先民利用智慧资源突破生存困境的精神。

图片2 拷贝.png

 土家族文化:语言、艺术与生活智慧

访谈中,向治学详细介绍了土家族的文化标识。他提到,民族特色语言与服饰是民族身份的核心标志。保靖县目前仍有近3万人使用土家语,并现场展示,如“米基卡”意为“本地人”。尽管服饰传统有所简化,但青蓝布制作的民族服饰仍在节庆中展示,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图片3 拷贝.png


历史遗迹与生态价值:古村落的双重馈赠

向治学介绍,陇木峒所在的保靖县四环城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遗迹,包括3.6万枚秦简、青铜冶炼厂等,印证了此地曾是洞庭郡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陇木峒村本身植被覆盖率超70%,生物多样性丰富,吸引德国专家长期驻留研究,堪称“内陆世外桃源”。

“一个小村庄竟走出两位北大学子,这与当地的山水环境、家教家风密不可分。”向治学认为,陇木峒的生态与人文优势相互滋养,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密码”。

传承与创新:古村落的未来图景

针对文化传承,向治学提出三点设想:一是建立研学基地,吸引大中小学生及专家学者开展实地研究;二是系统整理民间艺术,如不识字却能演唱情歌的民间艺人作品;三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例如通过电子音乐创作大赛,让土家语、山歌等元素焕发新活力。访谈接近尾声时,他特意拿出自己编写的《首八峒考略》,赠予调研团师生,这份带着温度的资料为研究增添了更为厚重的底蕴。

此次访谈为“源来如此”调研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与研究方向,也为陇木峒村的文化保护与开发注入了新的思路。正如向治学所言:“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唯有深入挖掘与创新传承,才能让古老文化永葆生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将继续以调研为桥,连接校园与社会、传统与现代,让学生在触摸历史、对话文化中,成长为兼具学术功底、文化温度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育人目标。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翔尹 王旗定

编辑:彭梦媛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1/50/151310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