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7日讯(记者 梁依林)在保靖县比耳镇双福村,有一名村警,人们称赞他为“可靠的烽火台”、行走的“活地图”,遇到了困难或者危险,总会第一时间向他求助,他就是张志忠,今年41岁,是一名退伍军人,自2019年3月入警以来,他心系群众,兢兢业业,主动担当作为,让一抹警蓝扮靓了乡村的平安底色。
2021年5月3日13点15分左右,地处大山沟的双福村遭遇暴雨突然袭击,张志忠顶着大雨在村里各组开展日常防汛巡逻,当来到山脚组一条小河边时,发现水位涨到了一人多高,河流上游漂来很多木板,张志忠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来不及多想,他大喊着,让在河边围观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随后他跑向了100米外的地灾隐患点,通知并帮助群众转移。13时19分,张志忠准备返回地灾隐患点查看是否有滞留群众,猛然发现对面的山体冒出一大股“黑烟”,接着发出一声巨响,泥土碎石开始松动下滑。他的脑海里警铃大作,第一时间冲向离自己百米远的山下房子,救出了四个人。“我把向权军用两只手一夹就往外跑,刚好跑出来20多秒钟,屋后的壁板就被泥石流给冲垮了,如果是那一下子没有跑出来,我和他已经完了,走不出来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志忠仍心有余悸。13点29分,山脚组所有人刚撤离不久,泥石流便倾泻而下。撤离到地势较高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安全区域后,张志忠清点了受灾群众人数,46个,一个都没少,也没有受伤。这时,他才发现,山下4户村民的房屋都被损毁,堆积物最深达到了2米。“那时我也害怕,我冲过去的时候都在想我这个人还能不能在,还能不能走出来,但是在群众面前,我作为一名警察,老百姓相信我,我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冲上去。”说到这里,张志忠露出了坚定的神情。从发现险情到村民全部安全撤离,张志忠仅用了14分钟。紧急转移完成十几分钟后,比耳镇党委政府及比耳派出所赶到了受灾现场,开始组织后续的应急处置及群众安置。事情过去2年了,但提起张志忠,山脚组村民向魁苹仍然语带哽咽,她说:“我心里一直都记着他的,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感谢。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今天。”
“每天几万步,走出平安路”,这是张志忠总结出的工作方法。从2019年担任村辅警以来,在村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已经成了张志忠每天要做的事。14.2平方公里的双福村,他几乎每天都要走上2万多步。“多行路走访,很多老百姓的困难、矛盾纠纷都是在你走之间发掘的,我有天甚至走上了五万多步,而且走坏的鞋子已经有6双了。”张志忠说完,看了看自己脚上的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村里的独居老人向洪贵身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张志忠在巡逻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后,常常到老人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也常常与驻村工作队一起买好大米、肉等生活物资给老人送去。村民向洪贵紧紧拉着张志忠的手,告诉记者说:“张志忠一天一次到我这里看我,像我的儿子一样,关心我的生活,关心我的病苦。”
双福村由原利湖、且湖两个村合并而来,人员关系错综复杂,矛盾纠纷多,但自从张志忠上岗以来,村民们发现,邻里乡亲之间摩擦少了,笑脸多了。各种矛盾纠纷,小到口角冲突、占道越界,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纷争,张志忠总是第一时间把它们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自2019年以来,张志忠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我作为一名村辅警,在农村平安建设的最末梢,我就像一只蜘蛛编网一样,要编织成一张让老百姓平安幸福的网,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张志忠说。
一审:吴学敏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依林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741/99/1283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