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保靖县阳朝乡:精准扶贫到全面振兴,我们在“路上”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高楚倩 编辑:彭梦媛 2025-07-18 14:56:45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17日讯(通讯员 高楚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于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方法,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地区情况想明白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的问题,帮助乡亲们找到致富路子。阳朝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优秀做法,借鉴十八洞村脱贫经验,分析复兴镇甘溪村“一核五共”案例,探寻一条精准扶贫、全面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扶贫先扶志,筑牢脱贫之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同样也是乡亲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定星盘”和“压舱石”。百姓有精神、有理想、有志向,肯干、敢干、想干,乡村振兴就有希望。只有让百姓真正认识到脱贫致富靠自己,国家、政府是辅助,是后勤保障,精准扶贫才能落到点子上,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一方面,要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关切,确保后续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阳朝乡政府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宣传讲解“政策包”“工具箱”,创新“组合拳”,免费为村民发放油菜、玉米、早稻等种子;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洪涝、干旱等灾区,解救被困群众,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实际问题,对村民诉求“零时差”回应,村民疑难困惑“全链条”解答,有效拉近了政民距离。另一方面,要丰富百姓娱乐生活,以文促进精神上的觉醒,帮助摆脱“无欲无求”状态,提振精神,只有生活有意思了,乡亲们才能有劲大步向前迈。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儿童节、土地文化节、春节等节日,都是阳朝乡热气腾腾的时候,百姓们在台下看着各种节目,听着脱贫的故事,拿着奖励的证书、奖金,用力的欢呼雀跃着“生活真美好时”,脱贫的“种子”已悄然在村民心中埋下。

proxy (2) 拷贝.jpg

脱贫靠发展,增强产业引领。贫困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要想脱贫,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摈弃“照搬全拿”的思想,借鉴优秀脱贫案例,取其精华。从陕西梁家河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脱贫做法到贵州花茂村农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些都是贫困地区挖掘自身长处和优势的生动实践。湘西作为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圣地。阳朝乡充分调动各村书记积极性,打造一村一品,根据各村海拔高低、土地状况、水资源分布等特点,研判各村发展方向,引领各村开展油茶、葡萄、辣椒、红薯粉等产业,以先富带后富,能人带动后人的形式,发展村里经济,当好“服务员”,做好“后勤工”,将评判的“指挥棒”交给群众,以实际的成效、村集体的收入、调研的结果来评判产业发展是否到位,确保脱贫攻坚落到实处,全面振兴有序展开。

proxy (3) 拷贝.jpg

防贫需跟踪,践行一一理念。服务群众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做好脱贫工作,不仅仅是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还要让其永久不返贫,走上稳定的致富之路。一方面,阳朝乡政府坚持一月一党课培训,为党员干部加强思想建设,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政治定力,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摆脱怕麻烦、怕做错、怕担责的躺平想法,树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勇于前往一线,直面挑战,接受考验,在政策落实最末端奉献青春力量。另一方面,持续坚持一对一跟踪脱贫户生活、务工、健康、人口等情况,通过上门走访、微信沟通、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多坐群众的“热板凳”,倾听群众的“心里话”,计算群众的“生活账”,确保全面覆盖,不漏一户,及时了解监测户、脱贫户的现实状况,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与相关部门协同处理,多方研判,快速上报,落实保障政策,让防返贫跟踪真正落到实处。

proxy (4) 拷贝.jpg

脱贫不殆,扶贫不止;全面振兴正当时,青春奋斗书华章。把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如既往地作为奋斗的目标和重点工作来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娱乐场所,顺畅道路交通,引进智能服务,美化人居环境,推动物流进村......,将农村生活打造成为越来越令人心驰神往之地,不断助力城乡融合,分担一线城市负担,吸引年轻人返乡常住,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高楚倩

编辑:彭梦媛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1/51/151354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