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保靖县街角理发店的“五年之诺”:一把剪刀里的城市温度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马愿倩 编辑:吴学敏 2025-08-11 17:26:39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8月11日讯(记者 马愿倩)保靖县汽车站旁,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理发店藏在林立商铺中。褪色的木质招牌下,一张红底黄字的告示格外醒目:“本店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理发服务”。就是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用五年的坚守,为城市里的“橘红色身影”剪出了千余次温暖,也书写了一份关于善意的“长期主义”答卷。

图片1.jpg

“吴师傅,今天还麻烦你给修修头发。”清晨七点,天刚亮。环卫工人王大姐放下手里的垃圾铲和扫帚,推开了店门,熟门熟路地走进理发店,坐在理发椅上。店主吴宗义笑着应了声,拿起围布麻利地系好,推剪嗡鸣响起,细碎的头发簌簌落下。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五年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这位来自隔壁花垣县的理发师与保靖的缘分,始于一场偶然。五年前,吴宗义随亲戚来保靖办事,在汽车站候车时,他发现周边商铺虽多,却没有一家理发店。他立马嗅到这是一个商机:“旅客赶车想修剪头发,得绕到两公里外的正街,太不方便了。”更让他揪心的是,车站周边总有环卫工人顶着烈日或寒风忙碌,汗水浸湿衣衫,头发沾着灰尘黏在脸上,却无暇打理。

“开店不光是为了糊口,能帮人就多帮点。”租下店面后的第一天,吴宗义就手写了那张免费服务告示,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一贴,便是五个春秋。起初,环卫工人们不好意思上门,他就主动招呼:“进来坐坐,剪剪头发凉快些,免费的。”渐渐地,“吴师傅的店”成了环卫工人们的“暖心驿站”。

谈及坚持的缘由,吴宗义的话语带着泥土般的质朴。“我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工地干活,夏天晒得脱皮,冬天冻得手裂,知道下力气讨生活有多难。”后来学理发时,师傅常对他说:“手艺要正,人心要暖,能帮人时别含糊。”这句话,成了他多年来的信条。“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扫净街道,我这点手艺能帮上忙,算啥难事?”

“吴师傅心眼好,我们这帮扫地的,谁头发长了就来蹭剪子,他从没嫌麻烦。”在环卫工人圈子里,吴宗义的“好”早已传开。“以前舍不得花二十块钱理发,头发长了就自己拿剪刀瞎剪。”环卫工向大姐说,自从有了这家店,她每月都来一次,“吴师傅从不说二话,剪得仔细,还总问我们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喝水。现在我们不光头发清爽了,心里更暖。”

五年间,吴宗义没算过到底为多少环卫工人理过发,只记得每天开门时,看到熟悉的橘红色身影走来,心里就格外踏实。他的账本上没有这些免费服务的记录,但在环卫工人群体的心里却装满了写给他的感谢信。“开店凭手艺吃饭,做人凭良心做事。”他常说,“能帮一个是一个,这事儿不难,难的是一直做。”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吴宗义专注的侧脸上,也落在理发椅上客人舒展的笑脸上。剪刀起落间,剪去的是疲惫,留下的是温暖。这家小小的理发店,就像城市里的一盏灯,用最朴素的善意,照亮了平凡生活里的光亮,也让“长期主义”的善意,在街头巷尾生生不息。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马愿倩

编辑:吴学敏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2/55/151922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