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8月26日讯(通讯员 梁馨予 凌源廷)8月12日清晨,湘西州保靖县水田河镇梁家村的薄雾还未散尽,一处老旧木舍前已响起温和的话语。“大哥,您看这监测对象发展到户产业奖补条款,您家的大通草种植正好符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贾祖红半蹲在门槛边,浅灰色T恤的褶皱里藏着晨露与汗渍,左手稳稳托着政策文件,右手攥着的钢笔尖微微下垂,目光在纸面与老人布满皱纹的面庞间来回流转。他的声音轻缓却坚定,像山间清泉浸润着人心——这是他驻村八年来,重复了无数次的姿态,也是一位基层驻村干部对“为民初心”最生动的注解。
从税徽到泥土:一颗初心的扎根
1974年早春,保靖县迁陵镇二月坡社区的寻常巷陌里,贾祖红在普通家庭的烟火气中长大。1996年盛夏,他穿上制服走进税务系统,从事税收征管工作的二十余载,炼就了他严谨务实的作风;2004年深秋,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便成了他心中不可动摇的坐标。
2018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湘西,贾祖红主动请缨派驻双福村。有人劝他:“税务工作安稳,驻村脱贫攻坚太苦。”他却摇摇头:“党员就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双福村的三年,他走遍全村178户贫困户,笔记本上记满了“向哥家缺种苗”“彭姐家孩子上学难”,被村民们称为“拼命三郎”。2021年,脱贫攻坚收官,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传来,他又马不停蹄转战梁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贾书记的行李箱就没怎么关过。”驻村工作队的年轻队员胡建英打趣道。从双福村到梁家村,地图上直线距离不过20厘米,他却走了八年。这八年里,他的皮鞋换成了胶鞋,公文包塞满了民情日记,头发从乌黑熬出了银丝,唯一不变的是每次进村时,那双沾满泥土双脚及目光坚定的眼睛。
让“黄金叶”变“金叶子”:一份担当的深耕
初到梁家村,1700亩黄金茶园的浓绿曾让贾祖红欣喜,直到他撞见村民吴碧新攥着鲜叶蹲在路边叹气。“贾书记,茶是好,可卖不上价啊!”一句话戳中了要害——村里没有加工厂,采茶工艺粗放,销路更是“卡脖子”。这“黄金叶”,竟成了茶农的“烫手山芋”。
那段时间,贾祖红的胶鞋在茶园与山路间磨出了新的纹路。2022年春茶季,他带着精心挑选的样品,一天内跑了6家茶企,从保靖县乾旭茶业到湘西州里的湘韵杨茗,得到的答复多是“工艺太糙,不敢收”。至今贾祖红还记得在湘韵杨茗的加工厂尴尬的一幕。老板指着样品皱眉:“这样的鲜叶,我们收了也是亏本。”贾祖红的脸涨得通红,却猛地站起身:“给我三天!三天后,保证送来达标鲜叶!”返程的路上,他给村党支部书记梁洪爱打了个电话:“今晚召集所有茶农,开紧急培训会!”
他跟着老茶农学辨认“一芽一心”,在茶企的加工车间里蹲守三天看工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杀青温度”“揉捻时间”。那几天,梁家村的茶园从凌晨五点就亮起头灯。贾祖红带着村里的老茶师,蹲在茶丛间手把手教:“手指要轻,捏住芽尖往上提,不能扯……”正午的太阳晒得人头晕,他的T恤能拧出水,却笑着说:“多采一斤达标鲜叶,乡亲们就多一份收入。”
三天后,当整车达标鲜叶送到茶企,老板验完货直点头:“贾书记,没想到你们能做得这么好!你这股劲儿,我们服!”。全村年420万元的鲜叶销售额,让茶农们笑开了花。这之后,他又对接县农业农村局,请来茶产业专家开展520余人次的种植、炒茶培训。茶农们说:“贾书记不是来‘镀金’的,是来给我们‘炼金’的。”
风雨夜的承诺:一片赤诚的守护
2024年夏季的一个暴雨夜,贾祖红的手机在凌晨两点急促响起。“贾书记,我家屋顶漏得厉害,床都淋湿了!”脱贫户吴兴松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抓起手电筒就往外冲,村道泥泞难行,雨水顺着帽檐灌进脖子,他深一脚浅一脚跑了壹公里,到了吴兴松家才发现,屋内积水已没过脚踝。
老人手足无措地站在屋角,贾祖红抹了把脸就爬上屋顶。瓦片在雨水里打滑,他趴在房椽上一点点排查,终于找到漏点。“您递把钳子上来!”他在雨里喊着,接过工具就立马用带来的防水布临时修补。等他下来时,浑身早已湿透,裤脚沾满泥浆,手心被瓦片划破渗出血珠。“今晚您先去邻居家凑合一晚,明天一早我们就找人来修!”他边说边帮老人收拾东西。吴兴松看着他的身影,眼眶红了:“这大半夜的,还劳烦你来一趟!”
这样的守护,早已融入贾祖红的工作日常。通过常态化走访,他发现村里2户农户未通居民用电,8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屋顶漏雨。为了争取为农户通电及房屋加固维修资金,他三天跑了四趟镇政府,又与县住建局、电力公司主管领导及科室工作人员多次协调,终于争取资金18.5万元,解决了两户农户通电问题,为每户落实了政策保障。当最后一户的屋顶换上新瓦,他在日记里写道:“群众的安居,是我们最大的安心。”
从“险坡”到“四小园”:一份执着的耕耘
2024年6月28日,雨下得格外急。州里的地质专家在梁家村九组的陡坡前驻足,指着新出现的泥土裂缝严肃提醒:“再下雨可能滑坡,必须马上铺防雨膜!”贾祖红当即拉响党员应急突击队的集合哨,三十分钟后,十余名党员扛着工具赶到现场配合镇应急分队。暴雨如注,每个人的衣服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贾祖红钻进齐腰深的杂草丛,清理碎石、设置警示牌,又和大家合力铺开防雨膜。为了固定膜边,他们砍树枝、用手搬石头压实,三个多小时后,防雨膜像一块“防护盾”盖住了隐患点,他才发现自己的胶鞋里灌满了泥浆。
应对险情的同时,贾祖红更想着“长久之计”。2025年初,他积极响应县里“四小园”行动——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禽园,整治村里的“脏乱差”。起初,有村民嘀咕:“搞这些花架子有啥用?”他没辩解,拿起锄头就清理村口的杂物堆。那堆杂物积了十几年,烂菜叶、破家具混在一起,臭气熏天。他一锄头下去,手上就磨出了血泡,却继续抡着锄头。
党员干部们跟着干,村民们看在眼里,渐渐动了心。78岁的老党员梁昌成第一个加入,把家门口的乱石堆改成了小菜畦;年轻人帮着刷墙画壁画;妇女们自发打扫公共区域。三个月后,村里的卫生死角变成了菜园,臭水沟成了小花园,连孩子们都多了玩耍的去处。梁大河侍弄着菜畦里的辣椒,笑着说:“贾书记不是来工作的,是来跟我们一起过日子的!”
泥土未干,初心不改
抽屉里,“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县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证书整齐码放,却蒙着薄薄一层灰——贾祖红很少翻看。他的手机相册里,更多的是茶园丰收的场景、村民搬进新房的笑脸、孩子们在“四小园”里奔跑的背影。
2025年3月,组织上任命他为水田河镇片区集团帮扶乡村振兴联络人。担子更重了,他却笑得踏实:“从双福村到梁家村,再到整个片区,都是为乡亲们服务,没啥不一样。”有人问他,八年驻村苦不苦?他指着脚下的土地说:“你看这泥土,能长出庄稼,能养活人,沾在脚上,心里才踏实。”
如今的梁家村,黄金茶的清香飘出大山,安全的住房里传出笑声,整洁的村道上满是生机。贾祖红依然每天穿着胶鞋走村串户,裤脚常沾着泥土,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他说:“只要乡亲们还需要,我就一直走下去。”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馨予 凌源廷
编辑:彭梦媛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2/60/1522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