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球场红马甲到养殖新力量 “00”后杨明华的青春担当路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瑞宇 田浩 编辑:吴学敏 2025-08-20 12:48:31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8月20日讯(通讯员 杨瑞宇 田浩)在保靖县清水坪镇清水坪社区篮球场上,欢呼声与哨声交织,“村厨村艺村集 酉水橙BA”系列活动正酣。场边,一名穿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正细心搀扶换下场的队员,递上防暑饮品——鲜有人知,这个忙碌的00后,正是保靖县规模最大养殖基地百益牧业的“新掌舵人”杨明华。

从“叛逆少年”到幡然醒悟:一场除夕夜的成长课

2001年出生的杨明华,成长轨迹曾与“顺遂”二字紧密相连。父母早年投身矿业,为家庭积累了一定财富,他与姐姐杨倩自幼随父母迁居吉首,接受良好教育。姐姐杨倩争气,凭努力考入大学、进入国企,成了家人眼中的“榜样”;而杨明华却因“一切来得太容易”,成了亲戚口中“不听话的头子”,叛逆期的他让父母操碎了心。

2018年考入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建筑设计专业,2022年毕业后,杨明华陷入了迷茫:“离开校园突然觉得,工作不工作对家里好像没什么影响,啃老也挺好。”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半,直到2024年除夕夜,才被彻底打破。

那天,一家人回到父亲杨进的老家清水坪镇坝木村。年夜饭桌上,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父亲佝偻的腰身和眼角的皱纹,杨明华心里不是滋味。彼时,父亲正为一个项目申报焦头烂额,对着晦涩的报表、网络审核流程手足无措——这个要强了一辈子的中年人,在新事物面前露出了疲惫。“这笔资金要是下来,就能投二期,厂房扩大了,和双胞胎集团的合作也能更稳。”父亲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他心里。

正是这场直面家人衰老与不易的对话,让杨明华猛然醒悟:“该扛起担子了。”

接棒养殖基地:从“门外汉”到产业链深耕者

在家人建议下,杨明华回到家乡保靖县黄连树村,参与百益养猪场的建设运营。“养猪技术含量高、风险大,我们走‘筑巢引凤’的路——建好场地、完善设备,引入农牧业龙头双胞胎集团带团队来做专业养殖。”他说。

这份选择,恰逢其时。县里的创业扶持政策成了“及时雨”:税收优惠缓解了资金压力,财政补贴支持技术升级,场地支持让团队能专注业务。“政策托底,让我们敢闯敢干。”杨明华感慨。

如今的百益牧业,已是当地养殖业的标杆: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08亿元,一期工程2021年4月投产,3万余平方米栏舍涵盖公猪舍、污水处理等设施,实现标准化闭环管理;现有员工120人,本地就业率达80%。更难得的是生态账:养殖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免费供周边3000亩桔园灌溉;粪污制成有机肥,送往油茶园、柑桔园,既环保又助农增收。

2025年4月,二期工程将竣工投产,新增能繁母猪0.3万头,预计带动60名村民长期就业。届时,企业年存栏能繁母猪将达1.02万头,年产仔猪20万头,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优质种源。建设期间,工地已吸纳8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月薪4000元的收入,让不少家庭踏实了下来。

今年6月,杨明华正式成为公司法人,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现在主要负责项目资料申报、对接国家补助,协助双胞胎集团采购设备材料。”他说,下一步要扎深产业链——建有机肥厂房,让生猪排泄物“变废为宝”,完善养殖下游链条。

红马甲里的温度:创业路上的公益初心

球场边的红马甲,是杨明华另一个鲜明的标签。创业之余,他总说“要对得起这片土地”。

在清水坪镇敬老院里,他跟随父母带着公司员工送去米面粮油,陪老人拉家常;镇上的“村BA”“村集”等活动,总能看到他穿红马甲搬物资、做服务的身影。“从小在这长大,能为家乡做点事,心里踏实。”

从叛逆少年到创业先锋,从迷茫青年到公益达人,00后杨明华的故事,写在养殖场的栏舍里,写在有机肥厂的规划图上,也写在乡亲们的笑容里。正如他常说的:“家乡的土地滋养着养殖场,也滋养着我们年轻人的根。”未来的路,正等着他用青春与担当,一步步踩实。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瑞宇 田浩

编辑:吴学敏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2/64/152131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