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师大科文学院实践团三下乡纪实:青春星火燃湘西,共绘民族团结卷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秋芳 编辑:彭梦媛 2025-08-07 14:07:29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8月6日讯(通讯员  田秋芳)铃鼓震天,茶香满径,七月湘西,是民族大合奏的序曲。应共青团保靖县委员会之邀,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睦族星火·共绘湘情”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以推普、非遗传承、直播助农、公益帮扶等行动,深化民族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奏响民族团结的青春乐章。

推普连心:架起民族“语言桥”

“您看,‘这个多少钱’用普通话说是这样……”在夯吉苗寨集市,队员们手持手册教村民实用话术。针对当地方言为主、交流有障碍的情况,他们聚焦交易用语等实用场景,帮助村民提升普通话交流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语言动能”。

图片2.png

深入集市推广普通话

实践团还开创了儿童普通话趣味实践课堂。在迁陵镇民瑞社区,以生动案例讲述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带领孩子们穿越汉字演变的时空长河。“身体拼汉字”“童声颂中华”等课堂模式,提升了少数民族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更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童稚心田。

非遗传承:激活文化“新引擎”

“苗拳不光是打,更是苗族的精气神!”苗拳传承人龙承道边示范边讲解。湘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实践团化身“文化寻访者”,走进夯吉苗寨、沙湾村,探访非遗“守艺人”。从他们口中聆听传承故事,感受热爱坚守,亲身领略非遗魅力。

图片3.png

学习铜铃舞

石平青老师敲响苗鼓展示了苗鼓的多样种类与生活应用;魏品付老师深入阐释了土家铜铃舞背后的梯玛文化内涵。实践团成员认真倾听、记录,甚至主动学习体验苗拳、苗鼓、铜铃舞等技艺,他们化身“新媒体宣传员”,将所见所感制作成短视频,通过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非遗魅力“破圈”,为乡村文化振兴开辟新路径。

电商助农:拓宽致富“新路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实践团深入夯吉村青年创客之家、碗米坡镇农产品展示馆以及各大集市,调研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湘西的茶树菇,炖肉特别香!”吕洞山青年创客之家的直播间里,队员们当起助播,将课堂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能力,学习新媒体如何为农产品拓宽销路、为农户增收赋能。

在碗米坡镇,农产品销售也焕发新貌。当地依托“公司+农户”模式,整合辣椒、猕猴桃等资源,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推动“山货”出村进城。队员们通过参观展示馆,切身感受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销售模式,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见证了产业振兴带来的乡村蝶变。

图片4.png

参与助农直播

公益帮扶:画好团结“同心圆”

夯吉苗寨的石德香婆婆家,队员们送上粮油,虽语言不通,却在婆婆教苗语、队员教普通话的互动中暖意融融。福利院中,孩子们抱着新书笑开颜,老人们看着实践团给他们拍的“银发相集”忆起了往事。“给予也是获得,爱与触动是双向流通的。”实践团成员动容道。

他们还与镇政府宣传部门紧密协作,拍摄夏日防溺水宣传片。从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科文学子们以专业素养与滚烫热情服务乡村所需,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切实行动。在民瑞社区民族团结主题小课堂,“指尖传非遗”“共绘民族同心圆”“跃动民族魂”等寓教于乐的课堂学习,在孩子们的宣扬声中结束:“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图片6.png

与民瑞社区孩子们共上民族团结小课堂 

星火聚力:延续湘情“新起点”

实践尾声,实践团成员向保靖县团委做了总结汇报,成员们讲述了深入乡寨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实践团返徐后将延续性开展的“来自科文的一封信”“线上课堂”等活动的初步设想与规划。“科文学子们用实际行动深化了民族情感联结,这正是‘籽籽同心’的鲜活体现。”团县委负责人田月点赞道。

图片7.png

在团县委合影留念

星火虽微,可聚燎原之势。这个夏天,实践活动的结束绝不是终章,而是“苏湘情谊”新的起点。点点青春星火,正汇聚成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绘就更加绚丽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秋芳

编辑:彭梦媛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2/98/151833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