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9月23日讯(通讯员 彭浩雯 彭书凤)“突发心梗,命悬一线,‘鬼门关’前走一遭,幸亏县医院救得快!不用往州里、省里跑,在家门口就把手术做了,捡回条命还省钱省心!”9月18日,保靖县毛沟镇村民李大爷说起前不久就医时的经历,感激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复。保靖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介绍,过去,像李大爷这样的急症往往需要冒险转往州级甚至省级医院,不仅路途颠簸风险极高,费用负担也更重。李大爷的话,道出了该县多维发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群众“近”享优质医疗服务的真切感受。
通过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靖县葫芦镇的梁婆婆对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赞不绝口。他因近期咳嗽前来该镇中心卫生院就诊,不到半小时就拿到了检查结果。梁婆婆感慨道:“现在镇里卫生院能做的检查越来越多,设备先进,还有州里和县里的专家坐诊,真是越来越方便了。”该县自2022年实施医共体建设以来,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资源,组建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两个医共体,建立了人员下派、转诊会诊、绩效考核、重点人员随访等工作机制。两个医共体总院累计选派科主任32人次定期到分院坐诊帮扶,下派1124人次骨干医护人员开展巡诊、义诊和基本公卫服务,为分院开展远程会诊367人次,检查医共体分院住院患者164人次。
通过“柔性引才”破解医疗人才瓶颈。“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国家级医院专家号,再也不用奔波了!”近日,在保靖县中医院“徐书名医工作室”,患者向阿姨激动地说。2022年以来,该县面对基层医疗资源匮乏普遍性难题,通过“柔性引才+名医工作室”的创新模式,成功柔性引进国家级和省级医疗专家18名,建立“名医工作室”15个。“名医工作室”通过定期坐诊、手术指导、科研协作及师承带教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助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团队。这种“专家驻点+团队孵化”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境,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以上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了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跨越。
通过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我家老人年纪大,痛了几天,我们都很担心,幸好你们可以及时手术处理,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日前,家住该县清水坪镇坝木村的彭大伯,因腹股沟包块在该镇中心卫生院成功施行“左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后,患者家属感谢地说。乡镇卫院能做像彭大伯这样的较大手术,只是该县加大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个例,近3年,仅清水坪镇中心卫生院就相继开展了腹腔镜胆囊结石、疝高位结扎加疝气修补、骨折内固定等40余台手术。近年来,该县不断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养注册全科医生140名,其中县直医院44名、乡镇卫生院85名、村卫生室11名。该县对在岗的全科医生每年开展轮训,持续提升他们的诊疗能力,共选派145名乡村医生到县级医院进行为1个月的跟班培训,公开遴选7名乡镇骨干全科医生到州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培训。
该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锚定医疗服务提质、民生健康守护、基层卫生强化、群众就‘近’就医四大核心方向,推动覆盖县、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强、镇活、村稳’的医疗健康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县域就诊率达92.1%,基层就诊率达61.78%。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浩雯 彭书凤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3/67/1530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