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10月29日讯(通讯员 龙依含)春风拂晓,万物清新。在保靖县阳朝乡溪洲村裕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库房内,只见一个年轻的身影穿梭在各农机之间,正在指导工人检修机具,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收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就是“80后”种粮大户—何俊。
何俊,一个逐梦田野的“新农人”,现任保靖县裕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理事长。从返乡创业的“农业小白”变身为“新农人”,何俊一直坚守“粮”心,走稳“稻”路,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种出粮食的“一片天”。
从“农业小白”变身为“新农人”
1982年出生的何俊大学毕业后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外求职,并在广州有着不错的薪资待遇。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得知保靖县正以多种形式盘活土地资源,支持引导乡贤志士发展粮食生产,便萌生了流转田地搞规模经营水稻的念头。说干就干,他与阳朝乡溪洲村、梭落坪村共签订了580多亩稻田流转协议,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攀登。尽管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种田并不陌生,但要论整田、浸种、催芽等,实打实地干起来,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何俊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据何俊介绍,他自2018年开始涉足水稻种植的经历和心得。他表示,种植初期,对病虫害等知识不是很熟悉,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以及积极向县、乡农业部门专家请教,才逐渐掌握了水稻种植的技艺。现在,对于何时除草、打农药、施肥等关键环节,他都能得心应手。通过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种植经验,现在的何俊已从“农业小白”变身为“新农人”。
勤勤恳恳种出粮食“一片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心心念念的原乡,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怀与理想。近年来,裕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何俊带领下,抓导向,做“头羊”,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调整发展思路,按照市场需求,采取“内抓经营、外抓服务”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扩大合作社田土自营规模,大力开展跨区作业服务,整体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得到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肯定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共谋发展,合作社基本实现了水稻、油菜机耕、机播、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加工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固定资产农机装备由成立初期23台套农机具74.8万元资产,到目前拥有大中型小型各类农机90余台套,农机资产总额达300余万元,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合作社多次承担州、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示范项目,2014年全州水稻机插秧现场会、2018年全州冬季油菜机播及秸秆还田现场会,全县机耕、机收、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收及桔秆还田、烟草机械化作业等现场会10次,实现年均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23000余亩;合作社自主品牌建设逐步发展,已注册(酉水良仓)(酉湘情)两个农产品商标,主打本地粮油生产和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申报了稻谷、油菜有机认证。目前已实现自产粮油年销售额500余万元,农机作业服务收入270余万元,营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空间。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何俊表示,在前进路上,他会一直坚守“粮”心,走稳“稻”路,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勤勤恳恳种出粮食的“一片天”。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龙依含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54/63/1538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