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亨章这个地方,出了一位名叫彭振的土司王。他精通“四书五经”,善于纳谏,爱民如子,成为历代土司王的楷模。
彭振当上土司王后,不像其他土司王那样整天在土司王府寻欢作乐,不问政事,而是三天两头,出去巡视他所管辖的七七四十九个土家山寨。每到一处,他都要亲自过问当地土家子民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土家子民对他无不感恩戴德。
有一年,土司王彭振带领他的侍从到马虎寨巡视。这里世代居住着谢姓、彭姓、王姓土家子民。巡视中,他发现王姓人最多,一出现打斗,年轻后生就蜂拥而上,三下五除二便可以摆平对方,叫“捶子”。谢姓人肯出秀才,每每遇到纠纷,就替人家打抱不平,无往而不胜,叫“钉子”。彭姓人喜欢购置田产,陈谷子堆满仓库,十年八年也吃不完,叫“谷子”。每到天旱、水涝年头,好强的王姓人和谢姓人联手。王姓人去抢彭姓人的粮仓,谢姓人便替王姓人打官司。谢姓人中有一个外号叫谢八萝的秀才,打官司何等了得,写的状子可以闹死一河的鱼。王、谢两姓一联手,彭姓人总是吃亏。这样,马虎寨连年争斗不休。了解到这些情况,彭振土司王就想:“你们都是我的土家子民,干吗不好好相处,偏要争来斗去呢?”于是乎,他把马虎寨谢姓的族长谢八萝召来,问:“马虎寨出了你这样响当当的秀才,怎么还缺少教化?”“是你土司王昏庸无道!”谢八萝也不是一般老鼠药,讲话像锥子戳一样,句句见血。“我昏庸无道吗?”彭振土司王问。“你们土司王立了一个让土家子民痛恨的规矩,就是无论哪个男子结婚,你都享有初夜权。”“这个……”土司王彭振被问得哑口结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然而,贤明的彭振土司王,并没有向谢八萝发难。
这一年的秋天,土司王彭振下令废除不晓得延续了多少代的土司王的初夜权,并在马虎寨设立私塾,由王府出资,聘请精通汉文化的私塾先生,来教化谢、王、彭三姓的子孙后代。经过三年的教化,马虎寨的土家子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后来,土司王彭振又亲自把“马虎寨”寨名改为“马福寨”。你想一下,连马都感到幸福美满,更何况是生活在这里的土家子民?
土司王彭振活了九九八十一岁才去世。生前,他留下遗嘱:不要为他修建豪华坟墓,不要用贵重物品陪葬,要将他葬在亨章西北方的山坡上,那里,他能看到波光闪闪的七彩沟,能看到镌刻着抗倭土家壮士英魂的红石林,更能为七七四十九个土家山寨的土家子民永远团结、和睦祈福。
为了纪念土司王彭振,马福寨等七七四十九个土家山寨的子民们不要土司王府出一两银子,自发为土司王彭振修建了坟墓。墓道深达七十余丈,狭窄的过道里,有规律地隔了四十二道岩板。每天夜里,七七四十九个土家山寨的土家子民,便轮流为彭振土司王守夜,一直坚持了很久很久。如今,当你到亨章的万山丛中行走,就会发现,其他历代土司王当年豪华的坟墓连踪迹都无法追寻,唯有土司王彭振的坟墓依然留存于青山绿水间,只因岁月的原因受到一点点损坏,完好的坟墓昭示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崇高永存。
作者:张发军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