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奔流的酉水在湘西大山里七拐八弯地流淌,水势流着山野固有的野性,在山谷中跳着水波放肆奔腾。有时它也流着水韵的温馨,似柔情淑女轻轻哼吟。不管它流的是湍急或舒展,流的都是远古的神韵。而它的源头又是怎样一处水系?源头有些什么神秘?国庆长假,县作协一行十人去酉水源头采风,探究外人所遐想的种种神秘。
汽车沿着酉水逆势而行,隆隆奔驰在湘西大山的树林里。车轮滚滚辗转着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地的山谷,穿越着湖南里耶、内溪、咱果、桂塘等土家乡镇,晃眼进入湖北来凤百福司,逼近乌龙山大峡谷。
越是接近酉水源头,河道两边的大山更高、更险、更奇。山水交错纠缠,重峦叠嶂,青山吐着水气,好一片亘古的荒野。两岸山色葱绿苍翠,满目是原生态的茂密和黛色。源头的青山把酉水河挤压得越来越窄,让酉水扭曲多变,形成许许多多险滩和静水。尽管弯弯曲曲的河流水质清亮,可它的水性却瞬息多变,难以摸透它无定的脾气。一会儿水性大发,猛然冲涮着险滩,气冲冲地咆哮,怒撒着水珠,溅湿河床岸边的青泥;一会儿水性又很温顺,清亮的河水静静绕着青山流淌,吻着山峦轻轻流去。这一切都别怪水无定性,酉水的脾气是大山逼的,聪明的酉水只为自己水系的生存而绕来绕去。
快到酉水源头,水系的分支河流更多,就像一条动脉血管,伸延着支支叉叉,伸延着众多细流小水。当地老百姓称这些小河流为永灵河、小河、皮渡河、铁厂河、栏河、漫水等河名。每条小河有每条小河的故事,每条小河有每条小河的风情。有宽有窄,有急有缓,有多滩的娃娃鱼,有水草丛中的大头水虾和满身花斑的小鱼群,水清鱼游,甚是迷人。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小河流,人们都称它为小溪。从山沟峡谷中流出的一股股细流慢慢地汇集,慢慢地形成大股水流,慢慢地也就有了河。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中的许多物景都是这样的汇集,不管是山,不管是水,不管是人,它们都是这样聚多成形。
流淌在酉水源头那条较大水流叫白河,白河就是酉水的主流河,白河也是酉水的源头河。白河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双龙喷泉”。在湖北宣恩的酉源山,左山峦右山峦各有一处大石洞,从两处大石洞中哗哗喷涌出两股好大的清泉,如同两个巨大的龙头竟相吐喷着泉水。泉水晶亮晶亮,清亮得润心;甘甜甘甜,甘甜得醉人。它像原野母亲的两股乳汁,流淌在湘西大山里,哺育着酉水沿岸世代土家子孙。两股清泉从洞中流出,流到酉源山下汇成一条不大的小河流,当地村民称它为白河。刚从洞中流出的泉水太清亮了,太阳光一照,清亮透底,水波如同闪闪白银的光亮,白河、白河也就被当地村民叫出来了。
白河岸边有一处山林掩映的小村庄,住着十来户人家,称白河村。这水乡人家居住的都是土家村民,他们祖辈很久很久以前就在白河岸边繁衍生息,过着闭塞而又自给自足的水乡生活。
酉水经酉源山的白河顺流而下,汇聚漫水,流进湖北来凤百福司古镇境内。在这源头流域的酉水河上,突然出现一个世上绝无仅有的山水奇观———卯洞。大自然的奇特,真让人不可思议。滚滚奔流的酉水流到这山谷里,突然被一处半面圆桶形的巨大石壁完全阻塞了峡谷。三面半圆峭壁正好挡住了水流。然而,河水又好似被什么神力所推动,竟然从石壁脚下正中冲开一个巨大的洞口,河水飞灌入洞,奔流直下,猛力穿透大山岭,从山的另一面滚滚流出,这就是神奇的卯洞。卯洞有两大奇观,一是绝壁,二是水穿卯洞。
三面堵塞峡谷的绝壁,有300多米高,200多米宽,悬崖陡峭,惊石墙立,横拦在酉水河上,真是天作地成。高耸云天的石壁陡峭光滑,与河水相映朝辉。让人惊奇的是,悬崖石壁上隐隐约约有许多花纹图案,似天篆似人镌。有莲花,有特奇的野兽,有天桥。石壁正中上端有一偌大的石洞,叫仙人洞,相传是邪派仙师申公豹仙居之地。洞口旁幽邃隐现的图案似菩萨坐莲,众神旁侍,幽香飘袅。右边峭壁上还有数十朵倒垂莲花伴着朦胧的仙鹤起舞,清姿亭亭,杳渺飘逸。特别是若隐若现的九龙摇曳、凤尾屏开、麟龟隐伏的图案,更是曲舞蜿盘,生动徘徊,在河水雾气的萦绕中,胜似蓬莱仙境。真有仪态万云之状,千仞幽刻之意,让人仰首而惊呆。左边峭壁上有更神奇的图案似天书赐刻,竟一版一版的如同诗文楹联,隐约而朦胧地镶嵌在飞壁之上。有一颗偌大的黄色“门”字特别显眼,正正方方地嵌于峭壁。不知是意含这里有一“卯洞水门”,还是上天告诫人类要迈过许多磨砺人生的旖门,寓意深刻。在这颗“门”字旁有一副整齐的楹联,若隐若现地垂挂在峭壁上,似天书对垂,即模糊又清晰,是明非明,让人在绝壁卯洞前会产生许多联想。
传说有人梦中解读出联意是:三面绝壁堵江水,一门卯洞开清流。传说虽是传说,传说中还夹着一段精彩的神话故事。相传商周,纣王无道,人中仙姜子牙从西岐起兵伐纣。乘五溪之水行至五福地界,被邪仙申公豹挥三面巨石挡住水路,申公豹端坐悬崖之巅声曰:“三面绝壁堵江水。”姜子牙闻声甚怒,挥杏黄旗一指,大声喝道:“一门卯洞开清流。”酉水顿时冲破石壁,形成今世之卯洞。这流传甚远的神话故事,倒也说明一个人世间的道理:正必压邪。我想传说终归是传说,精彩传说,神奇联对,这恐怕也是后人解读卯洞自然天成的诠注吧。
再说水穿卯洞的奇观,在于卯洞形态之宽大,洞型之雄伟,天下绝奇。洞长218米,宽58米,高38米,三个8数尽显卯洞气势之恢宏,形态之壮观。船进洞中,就像漂浮在暗湖中的一叶扁舟,水面太宽了。听向导说,洞中原先是三级水滩,一滩高一滩,每滩落差竟有5米,是一处险滩河段。现下游修了水坝,险滩变平湖。洞中可同时行驶五只大船。洞内两边石壁光滑如削,而且显现有犀牛化石和一些古怪野兽化石印影。考古学家说,千万年前这一带是古生物繁衍生息之地。游船行在洞中,抬头仰望滴着水珠的洞顶,光滑平展,犹如刀削一般。那青石光平的洞顶,像镶嵌的玻璃天顶,在河水的映照下,青光闪闪。这卯洞水景,这绝壁风光,如同陈设在山野的书画美展,太神奇了,太丰富了,让人感慨万千,望景而遐思。让古今探幽者心慕其胜。古代来凤知县林翼池就曾有诗文叙《卯洞记》:
川流潭滦,急湍涌激;
逐浪放流,高瀑难测。
蹊径迥绕,蜿蜒尤绝;
深窈湾栾,怪灵幽异。
卯素仙琢,兹洞之奇。
卯洞虽处于边陲僻野,荒蛮之地,仍不失古人于斯赋文,可见这酉水源头的文化之厚重,自然山水之迷人。卯洞之河是酉水的源头,酉源山是酉水发源地,一条酉水流逝了千万年,它是水之源,也是酉水文化的开源之地。酉水源头流下的是水,流淌的却是文化。一位学者曾这样说过:文化的渊源在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山水风光,是一切文化的母文化,有了大自然,就能产生一系列子文化,文学的、民俗的、人类学的等等一切。酉水文化的渊源是湘西的大自然,是酉水源头,是源于武陵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一条酉水河流淌着千年文化,滋润着土家民族的世代文明。酉水源头,是河之源,是文化之源。
作者:宋 涛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