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辣子/渣海椒
(图中上面散着的是渣辣子,下面的饼不是)用包谷粉和辣椒在坛子里研制成的,炒的时候特别费油,但是特别好吃
5、酸罗卜
湘西人腌萝卜别具特色。在湘西城乡,只要有人群来往的地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湘西人不管男女老幼,不论文人农夫,都喜欢蘸着鲜红的辣子汁吃腌酸萝卜片、酸萝卜梗。腌酸萝卜泡制的方法很多,各家自有绝招,拒不外传,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这种味道只能品尝,难以言传。
6、萝卜丝丝酸菜
搞三下锅的时候下在边上最有味了。没找到大图
7、米豆腐,放点酸辣子,酸菜KUO KUO、酱油,葱。。。。。。。。想想口水就出来了
8、糍粑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8、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小时候一群小孩子最喜欢站到压糍粑的板子上跳,图上是高粱糍粑,还有糯米糍粑,包谷糍粑等
9、血灌肠(最前面那盘是)
为湘西苗族名菜。炒过的灌肠粑,形圆,红白相间,色暗黄,略有粘性,拌有辣椒末、大蒜段、生姜丝、酱油等调味,香气扑鼻,味道可口。既能以菜下饭,又可当饭充饥。它的主要原料是猪血和糯米。把糯米灌于猪大肠内蒸熟而成,故称灌肠肥,简称灌粑。苗家食用时,把它切成小圆块,入锅加少许油翻煎成两面黄,添些佐料,成上等佳肴,并当作礼品馈赠亲友。
10、蒿子粑粑/草粑粑
好象是清明节的时候吧,年数长了忘记了,在山上采些那种草回来,具体叫什么草我忘了,我们都管它叫粑粑草.然后大人们把草捣碎了做粑粑...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