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镇比耳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头 编辑:易果 2014-04-04 15:35:56
—分享—

  文/石头

  一个美丽的土家小镇,座落在酉水岸边,2014新年过后,我来到这里的一所学校,开始了我人生中一段新的旅途。小镇不大,人气也不足,走在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什么行人,五天赶一次场,平常街上没有卖菜的小贩,这和许多多的湘西小镇的确有不同之处。我感到奇怪,问了我的在这里当副校长的大学校友向生,他告诉我,这里自从开发柑后,农民的生活殷实富足了,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许多的青壮年也外出务工,所以自然就没有了以前的繁华热闹。

  这里的民居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砖瓦房,以二,三层居多,新建不久,白茫茫的一片,散落在酉水河的两岸。和土家族语言一样,它也是被同化了的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小镇有几条不长的街道,老街有几栋破败的老木屋,依然顽强耸立在酉水河岸的岁月风雨中,好象在向人们诉说这个酉水小码头那些已经随风而逝的过往岁月。

  比耳学校就座落在新街尽头的小山包之上,石板台阶,弯曲起伏的林荫小道,砂石铺就的400米跑道,标准的篮球和羽毛场,乒乓球台,少年宫,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就农村学校而言,这里的环境和硬件,在整个湘西都是一流的。比耳学校在保靖县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以前有高中部,师生二,三千人。现在今非昔比了,如今小学到初中只有300多人,老师也就30左右。但站在校园里,看着那满目苍翠,生命力旺盛的松柏树,仍能闻到空气中具有一种历史沧桑感的学术文化气息,多少莘莘学子曾经在这里发奋图强,追求人生理想,从这里走出了多少农家子弟,校园里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现在保靖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从比耳学校走出去的,曾经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今天人去楼空。

  从比耳码头沿酉水上行10公里,便是著名的湘西古镇里耶,向下可达保靖县城迁陵镇,甚至可到常德,那时酉水河运非常发达,桐油,粮食,盐等商品都是用船来运输的。如今修了碗米坡电站后,比耳码头只见几只破船的身影。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亮宽的硬化公路四通八达,上去清水坪,里耶,下通保靖,农村渐渐富足却日见冷清,学校也没落了。人们开始离开自己的故乡,离开祖祖辈辈曾生活过的土地,逐渐向城市涌动---------这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我不必伤怀,而应庆幸,是的啊,看着满山遍野的柑子树,看到幢幢气势恢宏的各色建筑,有许多人还去城里卖了房,变成了城里人,难道我不应该为今天的农民高兴吗?

  我是个失意之人,在城市漂泊了多年后,现在又回到了农村,来到小镇比耳,它的美丽风景,它的小巧玲珑,它的安静,以及它久远的酉水河文明深深吸引了我。我的学生们纯真而可爱,性格活泼大方,给人带来信心和活力,他们心灵的地图上一尘不染,充满了宽容,热情和爱。加上老同学向生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到学校里面的人和许多我打过交道的社会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学校单纯,社会复杂而且虚伪。给孩子们上课之余,自己洗衣洗裤,早晨跑跑步,当然还可以散步田间地头,看农民劳作,听鸡犬相闻,天晴时头顶上蔚蓝的太空,静静的思念情人和亲人的夜晚,清晨,刚醒过来时窗外的鸟鸣声,所有这些,让我重新找到了那久违了的自我存在的感觉。相比之下,我在城市中的生活如同行死走肉,吃外买,住宾馆,出门打的,坐公交,衣服放干洗店,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身心疲惫。城市在繁华和给人提供更多生活便利的背后,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人与人之间一些肮脏的交易,拥挤的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紧张冷漠的人际关系,差强人意的治安。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正如不是每一个都能适应农村生活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城市生活。对我而言,比耳小镇,是我梦中的理想之地,是个经过多年城市漂泊后可以静心,和思考人生的好地方。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头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04/03/58911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