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故乡黄金寨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万冲 编辑:易果 2014-04-14 13:18:20
—分享—

  文/石万冲

  清明节快到了,不知道怎么的,我突然凭白无故地想起故乡的好处来,三月,家里的腊肉还在香得很,黄金茶开始发芽了,我两个可爱捣蛋的侄儿该长高些了吧。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买了去吉首的汽车票,车到北站时,吉首城已经万家灯火了。只好在7天连锁开了间房,准备第二天再回去。

  次日早晨8点多,我早早起了床,搭乘同族兄弟的小车踏上了归乡之路。路不远,过马经坳,穿隘口,大概3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我的故乡-----黄金村。这些年,一直在外漂泊,过得不顺,所以当故乡真真切切,一览无遗展现在我面前,拥抱我的时候,我的感觉中也就少了些高兴,多了凄凉。黄金村的名字形成于清朝, 清《保靖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某道台巡视保靖六郡,路经两岔河,品尝该地茶叶后,颇为赞赏,赏黄金一两,奉为贡品,从此,黄金茶就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名,故乡也改名,叫黄金村。

  妈妈早早等候在村口,她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头发也白了。我和妈一前一后走着,很快就到家了,我家的老屋在寨子的中央,五柱八挂,是是曾祖父留下来的,传统的苗族木建筑,虽然年代久远,但因为大哥摆设了许多的现代家具,电器,所以看起来,并不是怎样的破败。

  寨子不大,座落在一个并不开阔的山坳里,是湘西典型的苗寨,几栋刚起不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白色砖瓦建筑自鸣得意,孤独的耸立在百来栋黑瓦木屋的包围中,好象不满同伴的老气与丑陋,想从中突围出来。和建筑一样,在这个小的乡村苗寨,苗族文化和外来文明一直在徒劳地抗争着,老人们穿传统服装,唱苗歌,年轻人穿西装,牛仔裤,听流行歌曲,苗族的文化符号正一点一滴消融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条发源里洞山的小河把小寨一分为二,故乡,一年四季都被光鲜亮丽的绿色覆盖着,山脚及山腰,是苍翠的杂木,再往上多是挺拔的杉木和松木林。点缀其间的,或是绵延在小河两岸的,则是绿油油的黄金茶园,有成百上千某之多,都修剪得整整齐齐。村头,是一棵几个人都抱不拢的松柏,它枝繁叶茂,生命极其旺盛,听老辈人说,它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象个忠诚的卫士一样守候在故乡的村头。

  晚饭是母亲打理的,知道我喜欢吃腊肉炒野糊葱,她特意弄了两大碗。平常很少喝酒的我,破例陪大哥喝了几两。和自己的家人,吃家乡菜,那种感觉和在外漂泊时吃快餐,外买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饭后,大哥泡了刚摘不久的黄金社茶,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天南地北的聊起来,“黄金茶耐冲泡,栗香满口,甘爽浓烈。。。。。是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的大哥,说起黄金茶来头头是道。

  “今年行情应该不错吧”我问道。

  “不好说",大哥脸上的兴奋和喜悦突然一扫而光,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忧郁,

  “现在礼品茶买不动了。”

  “现在工钱又贵,一天要80”,妈妈在旁边说。

  “中央在反腐倡廉啊,没有办法的”,我用一种安慰的语气说道。

  “政策是好,但苦了茶农”,大哥无奈地摇摇头。

  “去年收入多少?”

  “毛收入8,9万,如果是前年的行情,有10多万”

  “不错啊,”

  “要除费用啊”妈妈说,

  “纯收入5,6万有吧”

  “那有的”,大哥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回答。

  聊着,聊着,我们聊到了父亲,“明天你去给你爸挂坟吧,烧烧香,上上酒,20年了,你爸去世已经20年了。”妈妈低头说着,日光灯的灯光和火塘的火光交织起来,映在她那充满岁月沧桑的脸上。她说话的速度很慢,好象在思考着,是不是该把这20年来所有的艰难和辛酸都和盘托出。

  “是的,确实20年了,爸爸是94年7月去世的,那年我刚刚读高三,”我肯定地说道。

  “你爸他命苦,没能赶上今天的好日子”,妈妈仍然低头看着火塘,仿佛能从那里找到一些往日生活的线索。哥哥突然沉默了,不再说话,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又何尝知道哥哥在想什么呢?父亲走后,他用稚嫩的肩膀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任,春播秋收,砍树挖矿,送我们三个小的读书。一直以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父亲的去世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却不知道对哥哥和妈妈意味着什么。

  “明天带你两个侄儿一起去,我那里有两瓶酒鬼”哥哥又开口了。

  夜深了,我们分头睡去,我躺在床上,没有一点睡意,趁我不注意,父亲的音容笑貌和许许多多的往事浮上心头。父亲个子不高,身材偏瘦,他的口才很好,晚上,家里点着煤油灯,我们10多个孩子围在他的身边,听他没完没了讲故事。夏天,生产队中午休息的时间,父亲喜欢带我们兄弟几人去河里找鱼,那个时候,小河里鱼很多,父亲拿个8磅重的铁锤,用力打在石块上,里面的鱼儿会自己翻白出来,个把小时的功夫,便可满篓而归。秋收的时候到了,我们喜欢等在故乡的村头,等爸爸妈妈收玉米时给我们带许许多多的玉米柑回来。有一次,父亲还带我们步行去吉首卖牛肉,以前我们村的孩子没有人去过那么大的城市,回来后,我们在伙伴面前吹了两个月。这就是我的童年岁月,简单,纯洁,梦想不多但都能被父亲一一化为现实的岁月。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堂弟万龙也是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个人,对他印象如此深刻,不仅仅是因为同情他坎坷不平的命运之路,更是因为他是我最好的童年伙伴,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他比我小两岁,是我叔叔的大儿子,从小在吉首长大,那时叔叔在吉首工程公司工作,29岁那年,叔叔不幸得病英年早逝,婶娘只好带着他们兄弟家俩回到老家,一年后,改嫁本寨一户叔辈人家,那时岁万龙只有5岁。新家很穷,没钱送他读书,他天天打着赤脚放牛。虽然童年不幸,但他确实聪明,勇敢,是我们同龄人的精神领袖,小小年纪,他就能把从他外公那里学来的苗歌(他外公是我们村的苗歌王),和从我爸爸那儿听到的故事,一句不挪的唱出来,讲出来。和他在一起就是那么有趣,捉蛇,捣鸟窝,烧蜂子,小河涨水了,我们一起跟大人放木排,去吉首马经坳镇的木材站。故乡的天地是我们的舞台,他总是能从贫穷单调的农村生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童年也就多了些甜蜜,少了些寂寞。后来渐渐长大,离开他到外地读书,每到周末或假期,我都要回到家乡,和他一起上山放牛,听他用树叶吹唱苗歌,或听他讲一些希奇古怪的故事。到保靖民中读高中后,回家的次数少了,长大后对他的情感依赖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他命运的同情,那么聪明的孩子,却从未踏过学校的一天门,这是谁的错呢,是他父母的错,是社会的错,或是命运的错?94年,我在保靖读高三,5月份,他在帮我家插完秧后,因为摘了别人家的几个枇杷,村里要罚他,他跑了,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故乡,去天涯浪迹,至今遥无音讯。7月份,我父亲病逝。在一年的时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童年伙伴,和我一直视为精神偶像的父亲,都早早相继离开了我,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和遗憾,这种空白和遗憾是此生无法弥补的。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现在我开始明白,我们都必须为成长付出代价,各种各样的代价,人生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现在我们还拥有什么,我妈妈,哥哥和弟弟们一直站在我的身后,我们彼此牵挂和深爱着对方,多少年来,我们相互搀扶着,走在崎岖不平的人生之路上。

  第二天,用过早餐后,我想四处走走,三月暖烘烘的阳光普照着湘西大地,因为黄金茶的声名远扬,家乡现在确实富裕了,和我的童年时代相比,一切真的不可思议,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所以,小时候故乡的模样也只有在记忆中拼命寻找了。在故乡,我感情最深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门前的小河,小时候经常在那里洗澡,捉鱼,那时候,河里面鱼特多,什么样的鱼儿都有,算起来应该不下30种,年胡子、桂鱼、鱼……有许多我现在还叫不来名字。我沿河滩逆流而上,因修了沿河公路,小河彻底改变了模样,童年时代经常洗澡的河塘,也不在是记忆中的形状,更可悲的是现在河里很难再见到鱼儿的踪迹,走没多远,碰到本寨的大伯,他告诉我,每到夏天枯水期,人们喜欢用农药闹鱼,所以鱼儿少了,有许多还绝了种。没有鱼儿的小河,是没有生命的,想到这点,我无心情再走下去,于是绕上公路,准备去爬寨子后面的外婆坡,小时候,和万龙放牛,去外婆家,或是去葫芦读中学,都要爬这个坡。坡很长,弯弯曲曲,全是古人用大块的石板铺就而成,路两旁,古木参天,有松柏,有枫树,即使是炎热的夏天,走在里面,也凉爽无比。坡头,是一块开阔的平地,其中还有一块很大的岩板,足足有50,60多个平方的面积,上面板栗树遮天蔽日。夏天,坐在岩板上,一阵山风吹来,那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小时候,放牛回家之前,我们都要在这里小栖片刻,牛在草地上悠闲的吃草,我们在石板上打扑克,有时候还忘记了回家。我拾级而上,路两旁,长满了野草,比以前荒芜了不少,玉米地已经种上郁郁葱葱的黄金茶,山上也没有了牧童的身影,我努力的寻找,想重温那些年少岁月中遗失在故乡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但一切都找不回来了,时光不能倒流,生活不可能再重来一次。

  这次回来,高兴中又带伤感,故乡变了,不再是童年时代的模样,曾经的伙伴也各奔东西,忙于自己的生活。唯一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故乡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恒久存在着,并且将永远传承下去。我要再一次离开故乡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个承载了我童年所有喜怒哀乐的地方,这个让我在遥远的他乡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永远的根,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妈妈又一次站在村头,目送儿子远行,大哥把装有腊肉和黄金茶的包递上车给我,说了一大堆嘱咐的话,车子渐渐发动了,故乡的山水慢慢向后退去,变得模糊起来。我知道,自己还年轻,不管以前我做错了什么,都只能代表过去,今天我再一次鼓起勇气,从这片我热爱的土地出发,迎着前方朝我汹涌而来的浪头奋力前行,去继续探索我还未完结的人生。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万冲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04/14/58910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