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保靖红网 嘉宾微访谈录]专访民间木雕工艺匠——彭学坤
本期嘉宾:彭学坤
本期主持:张晓丽
摄影:张承印
摄像:易果
编辑:彭晗
文字整理:刘玲
剧务:张承印 易果
相关视频见《视听在线》:保靖红网系列专访之五:专访民间木雕工艺匠——彭学坤(上)、(下)
记者:彭师傅,您好,我早就听说您是保靖县里面有名的乡村木匠,今天我们专程来拜访一下您,对您做一下专访,问一问您对土家族的木雕刻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和心得体会,首先我想问一下您我们土家族的木雕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艺,您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彭学坤:可以,木雕刻是我们湘西土家族的木雕,是继承下来的,我们要继续把它继承下去。
记者:木雕刻主要是什么的呢?
彭学坤:主要是用在床上、家具上,有些大型的木雕用在屋上的都有。
记者:雕的什么东西呢?
彭学坤:床上可以雕龙凤吉祥,雕月月红,雕像我们湘西土家的打糍粑、推磨、犁田都行。
记者:那有没有其他一些生活上的花草植物。
彭学坤:就是雕一些牡丹、翠竹这些都可以。
记者:你们是怎么雕上去的呢?
彭学坤:先画在木板上,后再雕。
记者:我还想知道一下,因为土家族木雕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的东西,我们土家族先人为什么要在家具上雕刻图案呢?它有什么样的寓意?
彭学坤:雕在屋上有辟凶辟邪的寓意,雕在亭子里起到装饰的作用。
记者:我也看过一些土家族木匠的资料,对那个滴水牙床比较感兴趣,有五滴水和三滴水,你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彭学坤:三滴水床花草要画的少些,花不能画重复的。
记者:一般雕刻一架水滴床需要多长时间?
彭学坤:雕一架三滴水的床要八九十个工。
记者:您干木匠多少年了?
彭学坤:从十六岁干起的,现在56岁了。
记者: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木匠这个行业?
彭学坤:当初我本来是不想学木匠的,我只想学个轻松点的活,我父亲要我学,我没有办法就走上这条路了,学这个,刚开始去别人家做不让我过手,我就自己先到旁边画,自己雕,雕成成品后,让我父亲看,我父亲看了后就说可以一起做了。
记者:以前您是被迫学习这门技艺,现在好像您对这个木雕情有独钟了。
彭学坤:现在会搞了,就喜欢专了,要把父亲的这门技艺继承下去。
记者:那现在有人跟您学吗?
彭学坤:去年我儿子都和我学,今年打工去了,没到屋,像这些花都是他们画的,还有我那个郎也雕到有。
记者:听说你有一架滴水牙床,是在我们湘西博物馆里面的镇馆之宝,这个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彭学坤:在那里放了两年才拖回来。
记者:就是我们身后这架床吗/
彭学坤:是的,是欧式的,不是土家的。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放在那边去参展呢?
彭学坤:因为我比较爱好这个,我想试着去创下,看评不评的上奖。
记者:最后还是评上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啊?
彭学坤:很高兴,证明了我的手艺,越来越爱搞了。
记者:您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木雕刻的一些程序吗?
彭学坤:可以,做这个一架床的话,尺寸长是六尺五,宽是四尺五,高是六尺五,从床厅到外三滴水大概两尺的踏板。
记者:那您把这个图案刻到床上去有哪些工序呢?
彭学坤:先出架子料,画墨打眼,把架子凑上去,然后再出花板料,然后就画,画好了就该下台子下台子,就一扇一扇的凑上去。
记者:还是要先画,画好了之后再刻上去。
彭学坤:对。
记者:刚才听了您给我们介绍了那么多,我也长了不少知识,现在我身后也是放着一架滴水牙床,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上面的图案和那些雕刻的东西?
彭学坤:可以。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架滴水牙床是五滴水的还是三滴水的?
彭学坤:五滴水的。
记者:有什么说法吗?
彭学坤:五滴水就是讲出了五步就是大户人家睡的,一般的人是睡不起的。
记者:怎么来鉴定它是五滴水呢?
彭学坤:有五个凿岩,
记者:我看到上面雕的有很多的花,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彭学坤:《锦鸡与春哥》是我们保靖土家族最出名的一个戏,像这个人是演戏吹箫的,像这个是我们土家族过春节打糍粑,像这个推磨也是我们湘西土家族的。
记者:这个床有多高?
彭学坤:高有二米四,宽有二米二。
记者:床上面刻着一些我们土家族的一些展示,还有就是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之内的,那些又是什么意思?
彭学坤:像这个芙蓉花是代表喜气的,这个船是表示一帆风顺,像这个竹子,我们叫翠竹,寓意着添子发孙。
记者:这架床我们大概要做多久?
彭学坤:做这家架床要一百多天,像这个龙和凤就是寓意着龙凤吉祥的意思,
记者:反正这架床上刻着的都是些美好的寓意。
彭学坤:像犁田也是我们湘西土家族的一个,吹唢呐也是我们湘西结婚吹号,比较喜庆的。
记者:这架床是你一个人做的?
彭学坤:是的,我一个人做的。
记者:现在没人跟你学吗?
彭学坤:有我儿子,他现在打工去了,没有回来,等他明年回来了和我一起做。
记者:您还是想把这个技艺传给他。
彭学坤:想传下去,硬要传下去的。
记者:为什么这么想呢?
彭学坤:要把我们这门手艺继续发展下去。
记者:发扬传承下去,希望您能交给更多人我们土家族的技艺,把它继续地发扬下去。
彭学坤:要的。
记者:谢谢您。
记者:在干嘛呢?
彭学坤:准备雕几块。
记者:雕几块,让我们见识见识;我看到您台面上放着许多工具,怎么这么多呀?工具大概有多少种呀?
彭学坤:有十多种。
记者:您现在雕的是什么呢?
彭学坤:现在雕的是亭子花。
记者:那雕这么一块花大概要多少工序?
彭学坤:这一块要先出料,然后画,画好了就戳眼,最后开面四道工序。
记者:那这一架床大概需要多少这种木板?
彭学坤:这一架床需要一百多块小花板。
记者:一百多块,每一块都需要您这样先画上去然后再雕出来。
彭学坤:对,每一块都要这么做。
记者:彭师傅我问一下您这个雕刻的方法大概有几种啊?
彭学坤:有五六种。
记者: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有那几种?
彭学坤:第一种就是面子开出来了要倒菱,这洞眼要搞,花心要立体化,共有五种。
记者:那哪一种比较复杂?
彭学坤:第五种和第四种比较复杂。
记者:我看你的手艺都比较娴熟了,每一种对于您来说都不是那么复杂了。
彭学坤:做这么久了,比较熟练了。
记者:您是把它先刻一个纹路出来吗,然后再把它雕出来,我看您刻,我也想体验体验好吗?
彭学坤:好。
记者:来,您交我怎么刻,我来感受一下,这个叫什么工具呀?
彭学坤:平板。
记者:怎么拿?就这样吗?
彭学坤:手再拿下去点,这根手指不要在前面。
记者:这样?我要把这个雕出来?
彭学坤:对。
记者:这个太硬了,我都没法下手,把这个黑色的要弄出来吗?
彭学坤:对。
记者:哎呀,我连初入行的都还没达到,还是您来吧。
记者:刚才我跟彭师傅学了一下这个木雕刻,我连一个小小的木板都无法雕出来,而我身后这架床它由一百对块木板雕刻而成,可想而知我们这个床的工序是多么的复杂,彭师傅雕刻的手艺是多么的娴熟。
记者:现在您刻的是什么?
彭学坤:现在刻的是站屏,立在床梯上的。
记者:现在这道工序是什么?
彭学坤:现在开面。
记者:好像现在这个葵花的工序比刚才的花雕刻的精致一点。
彭学坤:对,它花细一点。
记者:刚才我们刻的那个花好像稍微要粗糙一点,刚才用的好像是这一种。
彭学坤:是那种宽屏。
记者:那现在您用的这个是什么呢?
彭学坤:现在用的这个是尖刀。
记者:刻一朵花大概要多少工具?
彭学坤:刻一朵花这些工具都要用完。
记者:十多种都要用完?
彭学坤:是的,像这个地方去不的就要用这个,再小的地方就要用这个。
记者: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其他工具的用法吗?比如说您其他的那些木雕啊。
彭学坤:其他的都就是用这些。
记者:现在这个是细的尖刀,还有另外的那些工具的用法您能从那里面拿一块给我们看一下吗?
彭学坤:可以,这也是一块站屏。
记者:好像比刚才那个要大一些。
彭学坤:对,
记者:这是滴水床里的第几块?
彭学坤:是第一块,像雕这个花就必须用这个宽屏,这个线就要用这个小的了,要这样斜着。
记者:我看到这种花是这样子,这种您用的是什么?
彭学坤:这个是用的小的。
记者:像叶子上的这个小纹路呢?
彭学坤:小纹路的就拿这个。
记者:一架床这种站屏大概要多少块?
彭学坤:三滴水的要四块,五滴水的要八块。
记者:在画的那道工序我们还没有看到,您接下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好不好?
彭学坤:好。
记者:您现在准备画的是什么?
彭学坤:准备画一个简单点的,向日葵。
记者:看了您画的感觉不仅您的雕刻技术比较精湛,你的画工也比较结实,不仅要雕刻好,画工也要求比较高。
记者:您画的这个图案是用于床上的是吗?
彭学坤:是的。
记者:那除了床,还有其他的家具可以做吗?
彭学坤:可以。
记者:我看到我们身后还有许多其他的雕刻的家具,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比如说您后面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这是什么框子?
彭学坤:这是相框。
记者:这个好像要稍微简单点,要做多久呢?
彭学坤:这个要一两个工。
记者:还有我身边的这个椅子,这个是什么椅子?
彭学坤:这个以前叫太师椅。
记者:这也是您一个人做的吗?
彭学坤:我一个人做的。
记者:什么时候做的?
彭学坤:去年做的。
记者:其它的还有什么吗?
彭学坤:还有这个圆板凳。
记者:好像做的蛮久的。
彭学坤:这都有一百多年了,是我奶奶那时候留下来的,风车是我们自己扯谷子用的,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个花轿也是我自己做的,做的有两三年了。
记者: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花轿上面的篷子。
彭学坤:以前都是有这个顶,没有这个顶就不像了,这个顶是可以揭开的。
来源:红网保靖站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10/13/588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