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安琪
一池醉 张静珊 摄
千古名城,雁城衡阳;石鼓书院,文启湖湘。船山、茂叔哲人先贤镌刻万世文章!
百年师范,南路学堂;红色学府,风云激荡。湘耘、克城革命先辈铸写千载辉煌!
———《致母校衡阳师范学院》
《尚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推而言之,师范之道在探教育之理,寻授业之道,启吾民之智,引社会之风。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是对“师范”二字最好的诠释,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记得当年,刚入大学,以幽默博学著称的廖建平教授就对我们这些学子说道:“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大学要做三件事,谈一次恋爱,当一回学生干部,读完一百本政史哲名著”。在大学谈一次恋爱会让你明白人生有很多东西需要你学会放弃和珍惜;当一次学生干部教你如何管理一个班级,当好一个班主任;读一百本书是要丰富你的学识,具备教师应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
大学四年,老师总会喋喋不休的说道:“你们得记住自己是一名师范生,要时刻注意修身立德,格物致知,要光明正大, 具有应有的品行,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岁月匆匆,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迫于就业的压力,我们积极备战国考、省考,研究生等考试,“头悬梁、锥刺股”,汗洒文综楼,泪奔怡心湖。毕业三年,兄弟们相聚小聊,我们35人的政教班,4名同学考上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5名同学通过国考、省考成为了公务员;8名同学考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4名左右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还有部分同学正努力考试,致力跳出农村教师的圈子。全班仅有的5名男生没有一人从事教育,更别说农村教育。被历史学教授唐林生老师称之为“十年才能碰见的一个好教师苗子”、我系首个获全院“准教师五项技能大赛”特等奖的邓X,在从事两年的教育后告别了教师队伍。
奈何,我们选择了师范,最终却又要选择“背叛”!
君可知,为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为培养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的老教授付出了诸多的心血!
清晰可记,临近毕业,我写下了《浅析X地区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的毕业论文。论文答辩时凌云志老师十分认真的问我:“那么你原意去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去吗?”。我十分诚恳的说道:“不愿意,我认为目前教育之现状,能改变教育者而非教师”。老师平静地说道;“所谓改变并非要一个人去力挽狂澜。作为教师,是用自身的学识和人格去影响身边的学生,引导学生,哪怕能影响一个学生也是成功。就像我长期从事‘国培’和师范教育,就希望能影响更多的农村教师和有志青年致力于农村教育。当然人各有志,你的选择并非错误”。那一刻,我想凌云志老师也许很‘受伤’”。
到如今,老师的话依然清晰可记。当年毛笔字老师在讲台上炫耀道:“像我这个名气的,在衡阳一幅字也能卖个千把块,看你们写的这个毛笔字啊,就这基本功,要达到我这个水平,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名师范生,练好‘三笔’(毛笔、钢笔、粉笔)是十分必要的,可关系到你们的饭碗啊”。那一段时间,在我们班掀起练字高潮,到处拿着字帖练习,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的杨柳被我们尊称为“大师”。
清晰可记,大二时期,七点早自习时间,教室传来一片朗朗的读书声,因为要拿教师资格证必须要过二乙,要想进好学校起码要过二甲。那一段时间,连最懒的寝室好友“梦仔”都练起了普通话。最后,全班几乎全过二甲,连我最不看好的“榜爷”竟然过了二甲,“梦仔”也过了二甲,一口平江腔的“海公公”不但过了二乙,还比我高了0.1分。
清晰可记,每当周一和周三晚上七点,206教室会响起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声,因为我们学的是政治专业,所以我们要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民生;因为我们将来要当老师,所以我们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综合起来,我们就搞个时事政治谈论和各项演讲、辩论赛,让大家畅所欲言,在激烈的讨论中、辩论中“迸裂”出思想的“火花”。我还记得那次在和榜爷争论“中国人氏族血缘的传统观念对当代人情关系的影响”时,两个人湘西汉子拍起了桌子,差一点打起来了。最后,在“大哥大”的劝解中,他骂我一句“固执己见”,我骂他一句“自以为是”而和平解决。
忆历史,“天地君亲师位”,我们把老师搬上了神龛,备受尊崇。我们可以讲是这是受“官本位”价值观和“礼治”思想的双重影响而形成的“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但不可抹杀的是我们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传统美德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可。
思如今……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李安琪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10/16/588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