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客保靖红网 嘉宾微访谈录]——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彭运敏专访

来源:红网保靖站 编辑:易果 2015-05-29 09:17:04
时刻新闻
—分享—

[作客保靖红网 嘉宾微访谈录]——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彭运敏专访

彭运敏速写 张承印 钢笔画

  本期嘉宾:彭运敏

  本期主持:田丽

  摄影:张承印

  摄像:易果

  编辑:田丽 彭晗

  文字整理:田丽

    策划:张承印 易果

  相关视频见《视听在线》: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彭运敏专访 (上、中、下)

    视频网址:http://www.bjrednet.cn/Info.aspx?ModelId=1&Id=13668

  主持人:做客保靖红网,嘉宾微访谈录。今天我们的采访嘉宾刚从北京载誉归来,他就是保靖县普戎镇文化站站长——彭运敏。

  主持人:今天刚从北京回来?

  嘉宾:对,刚从北京回来

  主持人:是搭乘什么交通工具?

  嘉宾:从北京回来坐的是火车,坐火车以后,在长沙又坐了我们保靖到长沙的大巴车,刚到保靖。

  主持人:我看您今天身上穿的这套服装是我们土家族的民族服装,这套服装也是您在领奖的时候穿的服装吗?

  嘉宾:对,一定要穿这个盛装,这是我们土家族的民族服装,到北京去要展示我们土家族人民的风采。上台领奖,在人民大会堂都是穿的这套服装。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介绍下您这次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颁奖时候的一些证书或者奖牌吗?

  嘉宾:可以,可以。和国家文化部,和省里文化厅里的这些领导们一起合的合影。

  主持人:您在哪儿?

  嘉宾:我,我穿的民族服装,这边顺数,前面这一排都是领导,第二排就是我们先进单位的合影,第三排就是先进个人的合影,先进工作者,我在这个地方,穿的是民族服装。

  主持人:对,我看这个。

  嘉宾:蔡武部长,文化部部长。这边这个是人社部的。

  嘉宾:这个是这次领的。

  主持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嘉宾:对,这是奖章。这个就是荣誉证书。

  主持人:来,我们给广大网友展示一下。

  嘉宾:好的。

  主持人:行,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领奖时的心情吗?

  嘉宾:到北京了过后参加人民大会堂颁奖。当时一听到这个到人民大会堂颁奖心里就非常激动,到了大会堂之后也非常荣幸,也感到自豪。这不但是我自己的荣幸,也是我们湘西土家族人民自己的荣幸。这种自豪感也说明我们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这些辛勤劳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肯定,所以我们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非常的荣幸,特别是在领奖的时候,工作了30多年,在基层文化站,工作这么多年了,第一次得到这种大奖,肯定是高兴得不得了。这些也同样是与我们的当地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这些荣誉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全县、全自治州土家族人民的,这些都是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我才有这种荣幸,这也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思想上就是这样一个感受。

  主持人:彭站长,这次参加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领奖,咱们自治州共有多少人参加?

  嘉宾:自治州就我一个人,我们湖南省总共有十个人参加,全国基层文化站先进工作者只有13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有252名,我就是其中一名。代表我们湘西自治州,特别是代表我们保靖、我们普戎,我们土家族人民群众文化事业,所以心里非常高兴。

  主持人:您既是基层的文化站站长,也是我们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戏项目的文化传承人,那我们想了解的是您当初是怎样与酉戏结缘的呢?

  嘉宾:主要是从小我们亨章那个地方,在解放以前,旧社会的时候就有个酉戏班子,所以我在儿时就经常到那里看、玩,这样过后就产生对酉戏的爱了。后来,我小的时候就参加了我们村里的戏班子,后来慢慢地大家就认为我演得好,逐渐地我就更加有兴趣了。所以,后面到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公社成立了个业余剧团,我就参加了业余剧团当演员。当演员的时候,保靖有个王云川,老酉戏传承人,(我)就想自己到这方面多走出去点儿,要多学点儿东西,就到那里拜他为师,到那里学了八个月。后来就渐渐地爱上了酉戏,在每次公社组织这些活动时,自己就在这些方面唱啊、表演、编排,慢慢地就融入到这个爱好中来了。一直就在这个方面,发挥我自己的爱好,也算得个一技之长,特长的形式,特别是一般我都是以男扮女装的形式出现,(大家)感觉到非常新奇,大家都认为我是,莫讲和那些京剧大师梅兰芳相比,当时我们旧社会永顺有个男扮女装比较有名气的,喊个年老五,他们都把我看成这个人,自己就更加热爱上这个。结缘主要是由于当地我们普戎这边,特别是酉水河沿岸的这些土家族。

  主持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您小的时候。

  嘉宾:应该是文化革命的时候。

  主持人:您那时候多大?

  嘉宾:文化革命那时候我将近十一二岁,那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个酉戏了。

  主持人:您觉得当初在学习这个酉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开始比较开窍?

  嘉宾:这个还是得益于上级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1995年的时候我就自费,县里有一个名额,到湖南群众文化艺术学校(进修)。(我)到那里进修了两年,得到了当时的我们老师就是50年代演打铜锣花鼓戏的那个男主角演员李小聪,(就是)那个(角色的)扮演老师彭复光老师,得到他的手把手地教,(在)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对戏剧这一块就更加了解,更加热爱。

  主持人:我知道您在学习戏曲的过程当中,一直坚持拜师学艺,您觉得在这么多老师当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谁?

  嘉宾:首先就是在长沙读书时候的彭福刚老师,然后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保靖有个王云川,他是保靖最有名的酉戏传承人,他那里我跟他学了将近八个月时间,他并且(那里有)像酉戏的这些道具、服装、头饰、纸扎这些。特别是1982年的时候,我扮演一个老汉背妻,一个人扮演了两个角色,下面是个老汉,后头我自己化妆,这样过后他就更加看重了我,就把手把脚地给我教,从唱腔到词句,怎么样排练,怎么样刻画人物的性格,他就讲了很多很多。后来,就是在我们县里花灯剧团有个王老师,王老师他们,罗老师他们经常下来给我们搞辅导,跟他们也学了一些东西。平时自己爱好戏剧,也在这方面经常看中央十一频道,戏剧频道,从中间吸取了很多营养。(自己)边排练,边学习,边演出,边悟出些道理,这样就更加有一定的基础了,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发现在您的整个表演戏曲中,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但是中间有一个角色是小旦“云仙客”那个角色,我想问的是这个角色其实跟您本身是有一定的反差的,您是怎样克服当时的一些困难的?

  嘉宾:主要是这个戏曲在当时七十年代末的时候,那些人唱这些戏的时候,我们村里从上一辈来都没有女演员参加,特别是土家族这边女儿都不喜欢演戏。我们村里就是有四个个子跟我差不多的(男生),都学习这种男扮女装,我一个人在他们中间比较出色些,一直扮演了仙女。我和当时的刘官仲老师编的《在紫云的山高上》,我就扮演了那个紫云仙姑啊,在我们当地的酉戏的传统节目(中),(像在)《槐荫会》、《山伯访友》、《山伯送友》这些上面,我都是以一个旦角的身份出现。平常在这些生活中间,我是以演媒婆为主的,基本上都是演这些女的反串为主的,但是有时候生旦净丑,样样都可以演,你多方面的知识不积累过后,你辅导人家就难了。

  主持人:这个角色在当时轰动一时?

  嘉宾:在我们保靖,在我们普戎,在永顺、龙山、保靖三县交界的地方,都认为我们这里在旧社会的时候我们有个年老五是男扮女装是比较出名的,(大家)都讲我是年老五,像梅兰芳的男扮女装了。心里是这么想,但是虽然扮相、各方面演唱技巧上你有提高,但是还是从那个社会角度来讲,有些人对这个男扮女装有些(非议),“哦,男不男,女不女,就是娘娘腔。”就是这些话(我)听到耳朵里,(但)不管它,我自己热爱的事业我愿意奉献,再怎么样我只要把我的任务形象扮演好,把这种酉戏传承下去,我愿意女扮男装,娘娘腔就娘娘腔吧。

  主持人:再聊一下艺术表演这部分的内容,我知道您除了在拜师学艺之外,有没有把这种日常的生活元素加入到您的戏曲表演中?

  嘉宾:有,有,有。

  嘉宾:因为我自己是从事群众文化辅导这块工作的,当然,平常见的这些东西,这些素材都要把它收集拢来过后,要结合当时的实际,因地制宜,我自己编写了一些小小的小戏曲。比如像反映农民工进城,特别是现在提倡孝道、崇尚孝节这些。(比如)一个农民工到城里打工后,到城里买了套房子,要把乡里的老母亲接到城里享福,这方面的内容。还有现在外出打工的这些(人),特别是春节的时候,特别想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想念打工的儿媳,在屋里留守的儿童和婆婆们想念他的爸妈,想念她的媳妇,这方面也编排了一些。

  这个酉戏它主要的骨架,它主要的句式就是五五七五的句式,前面两句都是五个字,中间第三句是七个字,最后一句,第四句也是五个字。所以,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自己可以编,唱腔,剧情变换的时候可以转换,溜溜腔,棒棒腔,这些方面。像要高兴得时候我唱溜溜腔,唱棒棒腔这些,可以把它转换,所以就说对这方面几十年来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来了,结合实际怎么去发挥我们这个酉戏的特长。酉戏它主要就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老百姓一看就是什么人物,他唱的什么句子,又不是那些词句比较华丽的,它就是朴素的语言。

  主持人:您可以现场给我们来一段,举个例子吗?

  嘉宾:比如讲像古典,传统戏曲中间山伯出门的时候有一段。

  (现场演唱《山伯访友》片段)

  你看它这些句式,相当朴实,又不是什么老百姓一听,他就听得懂。听得懂呢,它就容易接受,受当地老百姓喜欢。

  主持人:您目前从事的文化站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嘉宾:我基本上在我们普戎镇从事这个文化站工作已经三十二年了。一开始的时候组织业余剧团的时候叫公社,那个时候就在剧团里任团长,做这些编导。因为1979年的时候县里做调研,我之前说的跟王云川老师学了以后,到保靖城里演了一个男扮女装,装了一个老汉背妻比较轰动,并且上了《中央民族画报》。那样之后回去了就充当了业余剧团的团长,一直到1988年后我才正式聘请为普戎公社文化站辅导员,辅导员过后一直到1995年后,得到我们县里的领导,特别是我们县里的领导彭司礼推荐我,自己自费到长沙学习,学习回来过后,才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文化站站长,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辅导员这么经历过来的。

  在一个地方到目前为止将近33年了,我今年都是满58岁了,到59岁里面了。所以,在那个地方已经工作那么久,群众文化这一块我们普戎那边,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爱好,把一片热心投注在上面,主要什么事情都要自己热爱,热爱过后它才有信心去做这种事。你讲边工作边学习,积累经验了过后,更加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所以自己干起来就更加有劲了。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欢迎我,反正每次下乡到老百姓屋里,老百姓都是非常高兴,“你到我们这里唱一段呀?”,唱一段就唱一段,“那我以后喊谁谁谁跟你来学。”“欢迎,欢迎,欢迎来和我学。”我都是非常乐意的。现在就是讲有六、七十岁的人也在和我学,七、八岁的小孩儿也和我学,甚至这个酉戏这块是我传承的重点,特别是那些群众文化,开展这些广场舞,老百姓现在农村里农民休闲时间比较多了,农忙过后大家都开始跳广场舞,跳这些健身舞,这些我们到下头莫讲是香饽饽,反正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人物,非常需要的人,所以我们到下头就有我们的市场,工作起来才有劲。

  主持人:文化站的工作除了日常的表演,还有哪些工作?

  嘉宾:文化站包括很多方面,一个是群众文化,包括民间体育,还有文化市场管理,特别是还有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有农家书屋管理。2008年过后我们文化综合服务楼建立起来了过后,上面(给我们)配了一些电器设备。比如像老百姓农村里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要查阅资料,(可以)通过我们的多媒体室去查阅,直接能够给老百姓服务。还有诗词、书画,我们每年还做这个为百姓送春联活动,今年我还到农业局、林业局找了一些关于养殖种植这方面的书籍,现在准备把它们清理了过后,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同时和送春联一起送去。在我们全镇摸底的九个村里面的种养大户,看他们需要不需要,然后送给他们。作为我们本人来讲,我们文化站的工作是一个万金油的,什么都要来得一点儿,要一专多能,莫讲是那么全面,至少要自己搞这些辅导要吃得开,这些就是文化站的具体工作。

  主持人:在文化站工作这一块,您觉得目前面临哪些困难?

  嘉宾:主要是我们湘西这块经济比较落后,投入有点儿少了。就是讲下面这些老百姓,村里这些父老乡亲们要开展活动,大家积极性相当高,但是大部分要他们自己掏钱,你像我们每次开展活动的时候,每次都是无偿地开展活动。有时候像哪家屋里做红白喜事,补点儿我们坐车的车费,买点儿化妆品的钱,给点儿就一点儿,没给就没给,因为我们这些都是自娱自乐的。你要讲困难总是会有,问题是我们地域局限,我们这边湘西比较贫穷,特别是我们普戎,土家族聚集的地方,大山里面,出门三步就要爬坡下沟的,所以经济比较落后,又没有什么产业,又是个农业大乡镇,主要是缺经费。

  二则像公共设施这块,像老百姓搞点儿活动,下雨了就没有地方去搞,下雨了有时候几个人到哪家屋里,客厅里,堂屋里(表演),就是这样的,所以参加的人有局限性,你场地窄了,他做不了,再则你到老百姓屋里搞,老百姓他们之间不方便,公共设施建设投入还是个比较困难的地方。还有呢,现在就是像专业人才这方面(比较缺乏),这几年虽然大学生毕业到我们边区来,他到这边毕竟还是太闭塞了,你像上个网都上不好,到那里太清苦了。即使有的人到那里去了,他思想上还是想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是(想)往上面爬,他是想尽量做点儿政绩的工作,一下好往上走,而不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为当地的文化事业服务。要占领这块阵地,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你特别是像农村这块文化的,我们不占领,那些大牌赌博的就把它占领了。我们开展这些娱乐活动,老百姓它自然爱了,你把他们引到正道上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素质。

  像去年我们场上有家经销店里,又卖东西又摆麻将机子,到他那里输钱了过后,你只要给我当件衣服,我就给你借钱。为了这些事情我们就编了节目,让老人家到那里唱,唱了过后他觉得还是不好意思。你玩玩耍耍的你让人家当衣服,甚至有些自己女子买的金箍子都当了,当了七八百块钱,后头有给他退去,这些都是早两年时候的(事情),所以,(我们)开展了这些活动后就逐渐地少了,甚至有次我们拍了个照片,他们打到牌的,到下午了我们要唱我们的,(他们讲)“那我唱不出来”。(我们讲)“快把词拿出来,麻将堆在桌子上,四个人唱词放到桌子上,最好最好。”用我们的文化正气,占领你那个歪风邪气,把你那个盖下去了。(我们)做的这些事情,这些都是深有感触的事情,所以就是讲农村里这一块就是三个方面缺乏,一个是资金投入,二是公共设施比较薄弱,三是到农村专业人才辅导方面,专业人才缺乏。

  主持人:彭站长,在酉戏的保护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嘉宾:主要是这种文化它比较古老,它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过后,接受起来比较难,就是学戏曲表演这方面呢,它总觉得好像没有那些现代舞(那么)来劲,那么火爆,但是从这几年过后,慢慢地好些了。非物质文化这块不仅仅是酉戏这一块,还有当地的民俗风情,我们普戎那里我还从2007年开始就收集了关于土家族这一块的生产生活用具,比如像木雕的,纺织类的,草编,藤编,竹编这些。我将近都收集到有三百多件,还有老百姓这些花雅床,雕的雕刻的这些花网,这些它都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史,这些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就拿土家织锦来讲,一个时代(同)一个时代花样不同,现在你看它都可以打人物了,打出来花又不同,原来就是花、鸟,鸟都是进步的、后面(才有)的,起先就是我们乡里人讲的那种螃蟹,打的这些是因为他们只见过这些东西,现在外面的世界非常精彩,把外面的元素集中来了过后,土家织锦就比较丰富了。特别是在土家织锦这一块,我们那里还开了几期培训班,就到我们普戎那里。我们保靖的土家织锦传承人叫做田明花,她现在眼睛有点儿差了,但是她培养出了两三个能手,可以接替她的,传承接力棒,这个也是一个方面。

  主持人:您对培养传承人这方面有没有困惑?就说可能传承人很少,年轻人可能更喜欢一些您说的现代舞,或者是其他的有更多选择的,可能不会去选这些传统的戏曲,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担忧吗?

  嘉宾:担忧现在从我这块,从我们保靖来讲,担忧不是太大的。因为这几年都也可以,特别是2008年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过后,老百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他们有)“民族的才是真正的文化”的认识。他们有这种认识了,所以非常珍惜这一块。即使他家里有一个人学,有些人不同意,他不支持,但是最起码(他)不报着反对的态度。你要讲有什么困惑呢,主要是讲到下面像这些老百姓这些,好多都是他自发组织起来的,硬要是政府办个培训基地过后,拿出一笔资金过后,每年固定时间,请一些人到那里教了过后,这样就更加好。

  还有,就是开拓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这方面,有了这块产业、这个平台过后,干这一行的人就比较多了。比如像我们的土家织锦培养了那么十几个(徒弟),后头有几个就慢慢不干这行了,有几个就走出去了,甚至就到我们周边的龙山、洗车、张家界到这些地方去。因为我们这边市场经济买这些东西,它没有形成一个平台,所以它经济价值就提不起来,它只有走出去了,走出去了过后才体现它的价值。他就说,“哎呦,我们学这么多没有用,反正卖不到钱。”这是比较困惑的。

  主持人:您的家人支持您做这些吗?

  嘉宾:我的家人,从我来讲,我最不支持、最不理解我的就是爱人。我爱人讲你一辈子跳跳唱唱,跳也跳不出个名堂,能当饭吃?特别是那个时候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家里农忙的时候要做生产,要去务农,我们是半边户,还要养儿带崽的。还有,她特别反对我的就是有一次,我家里爸爸是教师,教师子女在1985年、1986年的时候县里有个进修学校,我从1983年到1986年到我们亨章小学带过课,代课的时候还是想做这些表演没有出头,要学一门知识代课,代课就开始补课,自己从那些初中数学开始看起,就去考进修学校,并且考上了。考上了过后是9月18号开始报到,这边8月30号文化局就给我下了聘任书,我就只喜欢自己喜欢的这项,就不去那里读这个书了,那时候读书只要一年,进修学校一年过后就可以转为国家正式老师。好,她就是这点儿不理解你。她讲,“你爱玩爱耍了过后,你那里就得铁饭碗。”特别是我(做文化站辅导员)1997年才正式转正,正式吃国家财政工资,开始都是聘请的,十几年都是像这样过来的,所以这点儿上她有点儿不支持。现在看到孩子们都大了,负担也少一点儿了过后,反正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她也没有什么意见。再一个,我跟她讲,“你每次看到我在台上演戏,你到底下笑的时候你不讲了?我给你带来高兴你不讲了?”呵呵。

  主持人:我们还了解到您成立了一间土家民俗成列室,我们想知道的是您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件事情?

  嘉宾:对、对、对!自己本身是土家族人,我是土家族的后代,对土家族的民族文化肯定非常热爱,加上我们从事文化工作过后,看到受外来文化的冲蚀,我们这里好多文化基本上都丢失了,像一些土家族这些器具,比如像土家族这些木雕的,民族民间的工艺,那个时候流失了过后,大家都开始(想要做些事情)。开始的时候我都穿这个自己织的麻布,土布做的这些衣服,我们小时候都穿过这些衣服,后来慢慢地大家都不穿这个衣服了,织布的人少了过后,我认为这些应该是我们土家族的特色,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应该让我们把它保护下来,让后代晓得我们土家族是能够织布的人,所以在我到1992年的时候,州里在我们那里设了个扶贫点,我到一次圩场的山歌会上,每逢初一、初六赶集,文化站有这方面的责任,要组织唱山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用山歌这种形式(去宣传)。(那天)我就看到看到我姑姑她背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是用一个背篓背着,上面放着一个斗篷的形式,盖着一床打花被子,被子特别漂亮,我就看上了。她讲,“这个哪里漂亮?土里土气的。”我讲哪里土?从她那一句话她认为我们这个东西土气过后,那我就想到了我们土家族人就是要讲究土,土里土气的才是我们的文化,那个时候又有一次我到姑姑家里,过节到她家,他们把那个被子都没有当个东西,随便扔在木材上,当成现在背柴的那个垫肩,背柴厚了怕压着背心,就把那个垫着上面,我就把它偷了。她讲,“我背柴的垫肩到哪里去了?”我讲,“这个你垫什么肩,你要垫肩我给你买个皮肩来,我要把你这个拿去。”她问,“你拿这个做什么?”

  后头我拿了,从我亲戚家里一样一样的,今年得一样,明年得两样,有时候下队,看见了人家点的桐油灯,灯盏,我看他们都不要不紧的,随便扔在那里,我就把它捡起来,这么慢慢边收集,边捡起来捡得一百多样了。好,一直到这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的时候要做这个普查,大量地要收集这方面的东西,特别是要这些素材的东西,你光光就是些文字的,没有实物在那里展现,你说明问题就说服力不够,所以后头每次下到村里搞演出的时候,我就下到屋里跟你给一瓶酒、一包烟把你那个给我换了,就这么兑换。后面大件的东西,木雕,花芽床,花板,有时候自己掏点儿腰包,把它买下来,后来就买的买一些,找的找一些,要的要一些,捡的捡一些,这么多,慢慢地大约有一间房都摆不到了。

  主持人:现在总共有多少件了?

  嘉宾:现在大约有383件。它是分几大类的,包括木雕的,竹编的,纺织的,还有篾编的,藤编的,蓑衣,这些都有。最没有的就是代表性的石刻和石雕这些,这些东西比较笨重,没有地方摆,但到我们保靖湘西这一块地方大部分都有,特别是那些墓,古墓上雕刻的一些东西,都有它的文化内涵,并且墓子上把每个历史时代的东西都刻在上面的,所以除了这个石刻没有收藏,其他的类型都收到有。有这么多东西过后,你老是摆到那里也不行,激发不起他保护,他热爱你这种文化,要有一个展示的地方,所以我想到了,要把它展示出来,特别是让学生。近几年来,像湖北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到我那里参观了几次。

  主持人:就是群众路线学习的时候,都是看您那边的展示?

  嘉宾:像我们当地的学生,我一年要搞三到四次展览,把这些东西都到我大厅里摆好过后,让这些人去看。展览过后就成立了一个陈列室,这样过后,只要有人来,我就可以接待他,他就可以看一看。展示出来才能起到这个传承保护的作用,你不能把东西老放在里面。我就是从1992年过后就慢慢收集这些东西,开始的时候好像就是一种自己的热爱,到后来2008年的时候,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全国开展普查后,国家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那我就想我这些东西要受到保护,我就要更加把它规范性地陈列起来,这样就陈列下来了。

  酉戏这一块有我们普戎的、亨章的比较年轻的业余团队,曲艺这一块有三支团队,还有就是广场舞,土家族的摆手舞,土家打溜子,土家民俗展演,这些都有,我没有具体的侧重,反正是群众文化哪一块都有。目前来讲,年轻点儿的,像这些走村窜乡演出的有个彭万娣、向安菊这些女孩。这是一个进步,原来唱这个酉戏一般都是男的装女的,现在她们都敢演这些人物了,女扮男装,男扮女装都有,她两个是年轻点儿的。从我自己来讲,现在和我一起到文化站,现在已经合并成文体管理综合服务站,我的儿子彭正果到那里跟我学,他在创作记录上面给他讲一些,他也给我提供素材,帮我到电脑里发点儿资料,平时下乡的时候跟到我一起学习。现在跟到我学的最好的就是我家女儿,平常我们爷俩到一起演出。到我们亨章那个地方,男演员中间也有个男扮女装的一个人,但是还在跟着学,名叫彭正学,长得比较清秀的一个小伙子,论家族来说他也是我的侄儿,我的一个晚辈。他自己呢,平常有点儿爱唱歌,唱卡拉OK这些。“伯伯,我和你演次戏?”我讲,“要的,我明天给你搞一套服装,你跟着我学。”要讲徒弟多,从1995年过后,大约有三四十个人。年轻的目前就是这几个,有些和我同龄的,有些比我年轻十来岁的,像三十岁以下的目前就这五个孩子。

 

    主持人:您现在还带着这帮徒弟走村入户地演出吗?

  嘉宾:还演出,特别是过年前后,哪家屋里有红白喜事,我们编排的节目哪一种形式的都有。喜庆的我们就演喜庆的,崇尚孝道的,要演董永和七姐这些,演卖身葬父这些,体现古代这些行孝的这些人,利用这些在灵堂给老百姓讲怎么去孝敬父母,怎么去行孝。别人家里做红事,结亲嫁女的时候,我们就演刘官仲老师演的紫云山,天上的仙女看上了下面这些勤劳善良的青年后生,就演这些。反正这些节目到我们当地是非常受欢迎的,一图吉利,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三是老百姓也喜欢这一块,所以我们每年下乡演出,送戏下乡,至少没有低于八十场。那他们(演出人员)有些还收点儿费,加起来一个月有些人最低能得到五六百块钱,有时候有些人得一千多块钱。还有这些迎亲,打溜子这些都组合到一起,它不是单纯的就是演戏,所以这些方面很多年轻人也好学,主要一个就是现在打工出去的多,以中年人为主,五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上这帮人。带徒弟反正也是我的责任,我是这方面的传承人,再则你是当地文化站的一个站长,你练文化工作都不认真去搞,你怎么对得住自己拿的这点儿国家工资呢?

  主持人:您从事戏曲工作的表演,从事文化站的工作都是特别有热情,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支撑您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是什么?

  嘉宾:动力一个就是爱这行,主要是热爱。其次就是边工作、边学习,人生不学习,它就不觉得这个里面博大精深,这个值得你去爱,通过学习了才可以逐步提高。首先,还是要学习政治思想素质,你要晓得我做这些是做什么,带来什么有益之处。我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讲,我(在台上)笑了过后,那些父老乡亲会笑;我到台上哭的时候,他们跟着我哭,这就是我要坚持下来的动力。我就是像和大家都混为一体了,好像就是从灵魂深处感受到这种喜悦和快乐。还有呢,每次做出一点儿成绩,上面的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说明我这个苦起来、累起来还是有意义,不是那么不受人欢迎的。人生一辈子就是两个字,名和利,我不看重利,我只看重名,得名了过后不讲那么名垂千秋,但有老百姓到大街上见我,比我年纪大的还喊我彭老师,哎呀,得这个尊称了我就心里高兴,所以这些就是支撑我一直热爱这项工作的激情和源泉。

  还有就是我爸爸是当老师的,他一贯都教导,你做个什么要像个什么,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你爱哪行就把哪行做好起来,做好了你同样也可以得到。今天得到了这个全国性大奖,好像证实了我爸爸的这种话,我心里实在感到高兴。虽然爸爸离开我去世了四、五年,但是他对我们寄托着这些希望,特别是他过世的时候,我自己在他灵堂上也唱了我这个酉戏,得到了老百姓的表扬。“真正的孝子,把你的戏都带给你父亲!”我边唱边哭。因为我们每次演戏的时候老百姓都高兴,特别是自己的亲人都更加感到高兴,你看我家儿子演戏演得那么好,我屋儿做的事情做得那么好,我就讲获得个这么一个大奖,所以感到欣慰,到这里老人也应该会感到欣慰的,这些都是支撑我热爱群众文化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还有我当地的老百姓,我们的群众基础都相当好,比如像我在做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调查的时候,我到棱角山下到山里的寨子去,和人家守牛,守羊,一起到那里。这些东西你专门认真地像开会那样跟人家问一句答一句,那些东西我总认为比较空洞,有点儿太直白了。要和人家通过闲谈,闲谈慢慢地转化到那个上面的东西就比较好。我给他讲了个关于山庙的传说,他说当时棱角山根本就是没有庙,就是湖北的一个长工和他家小姐,从湖北逃婚出来到那里。原来人们就是靠酉水河才能走出去,他们从棱角山下来过后,就是现在首八峒那个地方,就是沙湾村那里,女的走夜路摔了跟头,脚摔断了就动不得了,动不得就直接在那里住下了。很早以前就没有这种传说和事实,我又想他讲的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呢?我又到龙山县的坡脚村乡里,在一个姓田的人家里住了几夜,称两斤肉,带点儿酒,和老百姓到他屋里,因为我爱人姓田,把人家尊称下,什么都给我讲了。他说,“那有这回事,我们这里都救过孩子,当时我们寨上有个小孩从吊脚楼上摔下来,唯独庙上的那个长工经过就把这个小孩救活了。”哦,那证实了传说中的正是湖北人,然后我才在材料中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讲,群众文化工作就是离不开群众,就像是鱼和水样的关系。

  主持人:要接地气。

  嘉宾:对,主要是要接地气,你大道理讲好多他都记不到的,你潜移默化的,形象地、生动地做出来他都记得出来的。比如上次我编写了个《三嫂子劝赌》,一般认为是女人舍不得花钱些,男人那一睹了什么都不管。我就编了,“女人生就嘴巴多,三个媳妇一面锣,男人管粗不管细,发家致富少不了我们这些多嘴婆。”像这样的编写,“过去我们穷山窝,有吃有穿没有几个,改革开放政策好,才有如今的好生活,可是有些人不求上进人懒惰,一天到晚就赌博,打麻将讲是筑长城,玩纸牌讲是捉麻雀,新郎官瘦了一块壳,新娘子变成了黄脸婆。看到人家谈恋爱,心里好像……”这一讲出来,老百姓就笑,现在我走到哪里去,有些人就刚三嫂子,我又变成个三嫂子了,所以就说这些老百姓反映了过后,我们做起来也有劲,如果老百姓不反应,不支持你的话就非常难开展工作,主要是要把心与老百姓样的,与他们同歌、同舞,同悲、同乐。

  主持人:对于您这么多年从事戏曲工作的经历,我们也通过采访整理了一个VCR,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嘉宾:谢谢,谢谢。

  表演节目:《三嫂子劝赌》、《十八里相送》

  主持人:在北京领奖的时候,对于非物质文化方面领奖者之间的交流有吗?

  嘉宾:有,这块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特别是民族文化这些东西,你要把它变成一个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东西,特别是现在搞文化旅游这一块,文化是灵魂,没有这个灵魂的东西,你一切都是个空壳壳摆到那里,放到那里是不行的,所以讲我们大家共同的认识就是怎么传承、保护和利用它,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今后的工作,今后的任务比较艰巨。

  主持人:您短期内和长期内有什么工作计划吗?

  嘉宾:短期内就是想,这一两年之类就是把我这个非物质文化民俗陈列室这一块做好,要整理,多办几次展览,以宣传的形式宣传出去。比如哪个物件时做什么的,在当时是代表什么时代,起着什么作用,让大家都了解,这样过后他才晓得,哦,这都是我们的东西,我们要怎么去保护它,现在主要是以保护这一块为主。其次,就是要发展我们的乡村旅游,利用我们这些非物质文化这些名片的东西,比如你像就是饮食文化这一块,像土家腊肉,糍粑、糖膳、糙米,粉粑这些,这些你都可以做成产品出来,这些就是饮食文化。还有就是竹编,藤编,这些民间工艺品做出我们土家族的特色方面的东西出来。土家族最出名的咚咚奎,吹木叶这些,山上这些叶竹子特别多,现在就是说很多人吹不来,我就把它做好了过后,拿到全国各地都吹,那不是更好了吗?

  主持人:下次您再去领奖的时候把这些也带上。

  嘉宾:对,带上,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土家族的文化。

  主持人:认识我们土家族的一些民俗、风俗。

  嘉宾:对,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应该从这些方面去保护,有了保护力度再谈利用,利用是循序渐进的,一个时候急不来。

  主持人:好,行。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专访。

  嘉宾:我也很荣幸,第一次接受专访,感谢保靖红网。

来源:红网保靖站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5/01/30/58886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