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哉,印山。
山形如印,高压群峰。俯视苗砦,如可指数。(1)印山高耸,直指苍穹。山形奇特,气势恢宏。擎天之柱,立地之峰。齐天坡(2),烟笼雾锁;燕子坳(3),霞飞云封。东眺雅果(4),雨洗三千峻岭;西望吕洞(5),云横十八危峰。悬崖之险,石叠双层如壁;穷地之高,木立千寻为峰。峭壁通衢,千年翘首飞鸟;今朝圆梦,一道高路蟠龙。驱车绝顶来宾客,无限风光在险峰!
美哉,印山。
天潭龙洞(6),西出印山。一天风露,万丈深潭。青山繁茂,几处落霞孤鹜;碧波荡漾,万古秋水长天。寅卯冲(7),百丈深谷如壑;将军岩(8),千寻石柱若鞭。危峰嵯峨,低丘连绵。天王庙宇(9),惟遗绿弇。双连山,看清风落照;孤松岭,望素月流天。牌楼坳(10),镜屏山(11)。层林尽染,枫叶如丹。烟笼长水,雾罩远山。烽火碉头(12),一片竹松掩隐;牛头山里(13),几多荆棘斑斓。大将点兵(14),勇士这般卖力;铁军藏洞(15),壮怀如许冲天。虽不见,古人征战苦;却犹知,夕照凯歌还。双狮抢球,绝妙风情茶树堡(16) ;九牛争栏,壮观景象架桥湾(17)。 牧者放歌,凑趣空山脆鸟;诗人敲韵,惊魂月夜鸣蝉。龙潭天造,杜塘人添(18)。细浪轻舟,渔父起杆钓晚;短歌清笛,牧童驱犊归栏。亭榭闻歌舞,画舫醉红颜。问径雷公洞(19),挂臂彩云间。洞壁双飞,原是巨龙蛰起;良田一片,无非泉水滴穿。洞外仙人桥(20),飞架峭壁间。印山大峡谷(21),溪水小罗天。峡谷幽深,神秘青烟石洞(22);清泉甘冽,壮观飞瀑银帘。晴天涌浑水,暴雨流清泉。促水塘(23),高而悬。蓝天衬白云,绿波生紫烟。龙口塘(24),激流洄漩;螺蛳岩(25),尖顶朝天;一线天(26),古木藤缠。抬头望,绿树蔽日;俯首看,黑水拍岸。磕头山下,攀援猴山。立足猴儿头(27),举手触青天。仙姑洞解乏(28),农家乐饱餐。野味山珍,好客民风淳厚;山庄胜景,任君诗酒流连。兴未尽,假已满。踏歌惜别,握手言欢。
壮哉,印山。
印山古城,历史雄关。嘉靖筑城,千总戍边。青街石板,古韵依然浓厚;商铺酒楼,游人随意走玩。军民商贾,鱼水交关。看千门竞盛,观万家争先。乾嘉讯卡,烽火如斯变幻;北门炮台,布防何等森严。刀光剑影,将士骨暴血寒。奋战沙场,誓死捍卫尊严。抗争造就英雄,战火历炼俊贤。古城老树,见证百年。俱徃矣!箭楼星闪耀,炮台月阑珊。山奇水秀,湘西无双福地;虎踞龙盘,苗疆第一灵山。客游印山胜地,恰逢舜日尧天。
周明仁 作者系退休教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注释:
(1)、此句引自《永顺府志·卷之二·山水续编》。原文:(印山台,县东南七十五里。山形如印,高压群峰。俯视苗砦,如可指数。即葫芦砦汛驻防处。)
(2)、齐天坡:古丈县默戎镇新窝村后的一座高山。
(3)、燕子坳:葫芦镇半白村与水田河镇中心村交界的山坳处。
(4)、雅果山:古丈县境内的一座高山。
(5)、吕洞山:保靖县夯沙乡吕洞村的一座高山,苗族人民尊奉为“苗祖圣山”。
(6)、龙洞天潭:印山村西去一千米处天然形成的百亩深潭。
(7)、寅卯冲:印山村西去一千二百米处,印山古城“右哨”崖下,百丈深谷。
(8)、将军岩:寅卯冲谷底,天然形成的一大一小两根百米石柱。
(9)、天王庙:明朝天启四年(1526年)由吉首鸦溪天王庙发起在印山修建的天王行宫,遗址在印山古城西百米之处。以往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菩萨巡游”活动。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10)、牌楼坳:印山古城东去百米之处。原有“紫气东来”牌楼一座,坳下丹枫成林。
(11)、镜屏山:坐落在印山古城东去三百米处,如“半璧宝镜”,故名镜屏山。
(12)、烽火碉:坐落在印山古城东五百米处“左营”枫香坡东山之上。
(13)、牛头山:枫香坡“左营”后山,在牛鼻孔的上方。
(14)、大将点兵:在沉香湾与书落湾之间的一座高山,俗称“人脑壳”山。
(15)、藏军洞:印山古城东五百米处“左营”枫香坡东山之下。
(16)、茶树堡:印山古城东去三百米处的圆顶山。
(17)、架桥湾:茶树堡东侧的一处田湾,相传是“九牛共一头”的风水宝地。
(18)、杜塘:印山村麻阳寨东边,人工修筑的百亩水库,供游客垂钓观光。
(19)、雷公洞:印山古城后山百米之处,六月天下雨前洞中吐雾纳烟,雷鸣电闪。解放前巫师作法,拿龙祈雨于斯。
(20)、仙人桥:雷公洞外的峭壁上,天然形成的一座石桥,故名“仙人桥”。
(21)、印山大峡谷:从印山古城后的火冲坳上盘山而下,十里峡谷,千米峭壁;百步换景,目不暇接;若摄影采撷,可满载而归。
(22)、汾水洞:大峡谷中峭壁上的山洞,洞泉长流,晴浑雨清,瀑流大似帘,细如链。
(23)、促水塘:大峡谷右侧,崖高百尺,溪水飞流,直射塘中,水声谷中轰鸣。雨过天晴,夕阳返照,常见彩虹出现,便有“绿波生紫烟”的景观。
(24)、龙口塘:磕头山峭壁下一石窟,呈蛟龙张口形状,溪水直冲穴中洄漩。
(25)、螺蛳岩:大峡谷底部,巨石如螺,倒匍溪中间。螺口朝下,尖顶朝天,将溪水一劈两边分流。
(26)、一线天:螺蛳岩下游,两岸峭壁直立,横柯交错,枝叶蔽日。峡谷阴暗,碧流看似黑水。若山洪暴发,则惊涛拍岸。
(27)、猴山:在龙洞天潭后山,海拔一千多米。清乾隆年间,斩龙掘脉,曾掘猴儿头脑髓,斩猴儿双臂,迄今遗迹尚存。
(28)、仙姑洞:在印山古城东去五十米处的杨塘水井下坎。一进山洞门,便见一座钟乳石,如仙姑梳头,故名“仙姑洞”。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周明仁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5/04/20/588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