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访茶树王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三清 编辑:易果 2015-04-20 09:08:53
—分享—

  文/石三清

  去黄金村看茶树王还真不容易!

  从迁陵出发,经水银,下水田,过马尾,翻排捧,穿越十字坪,到夯沙转道吉首,再从吉首奔马劲坳,过隘口到黄金村,一路上道路多变,由保靖路段到吉首路段,由吉首路段再到保靖路段,时而在山顶时而在河谷,时而在乡村时而在城镇,蜿蜒曲折不说,在狭窄、陡峭、岔路又多的村道行驶让一行人捏了几把汗,司机更是辛苦。

  幸好沿途的风景靓丽,又是在春天,花草树木换了新装,透过车窗放眼望去,马尾松、水杉、云杉成山成片,红的、白的、绿的山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交相辉映。汽车奔驰,云遮雾罩,山峰时隐时现,仿若穿红戴绿、楚楚动人的苗家阿妹。打开车窗,暗香扑鼻,直入心肺,真让人心旷神怡。偶尔听到久违的山歌,还是情歌,心事竟被激活,回想那逝去的青春时代。此情此景,正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行驶其中,忘了城市的喧嚣、市井的吵闹,静享祥和。

  黄金村处处是茶,道路两旁、山腰山顶,只要有土、有点面积都种了茶,山连山、地连地、田连田、埂连埂,一垄一垄的茶树,高的齐胸口,矮的齐膝盖,枝头上都长着新叶,雀舌一般,青翠欲滴。

  采茶的人很多,到处都是,德文德翠(苗语:姑娘小伙)、阿公阿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班,边采茶边对歌声、说笑;牧童戴花戴草、翻滚打闹,牛从田埂进茶园被大人骂了才想起还有任务,捡起花草帽子狂奔而去……

  我们是奔茶树王而来的,无暇驻足欣赏这定格在山间茶园的风景,马不停蹄地往黄金村六组、向着有400多年历史、闻名于世的茶树王奔去。我和黄金村的乡亲都是原螳螂乡人,参加工作之初还在老家的单位上过好几年班,下队来过黄金村无数次,和这里的乡亲都熟,他们用黄金茶招待过我,遗憾的是,茶喝了却没有去茶园看茶树过,不知道茶树王是哪棵,几十年后看到,真有点百感交集:茶树“封”王了,我也老了。我静静地对着这棵有着408年树龄、主干高4.5米、树冠幅度5.5×4.82米、围径1.2米、主干围径0.95米、年产茶500余克、茶香飘数里的“茶树王”观望,它虬枝舒展,状如撑开的大绿伞,老叶郁郁葱葱,向上斜生,新芽鲜嫩翠绿,叶肉肥厚。我是搞金融的,对于它的生产值特别感兴趣,问当地人这500余克茶叶能卖多少钱,当地人神秘一笑没有告诉我,我从他们脸上流露的表情看出:商业秘密,价值不菲。

  我表情凝固地站着,看着,春风吹来,树冠左右摇摆,树叶拍打着树枝,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仿若向游客们讲诉它400多年来的不平凡历史:

  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1545年)农历四月,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从保靖宣尉司(今保靖县县城迁陵镇)取道往镇溪(今吉首市)巡视兵防,行至保靖六都的鲁旗(今保靖县葫芦镇)深山老林,一行人有多人染瘴气,到两岔河(今黄金村)苗寨,染瘴气的人已不能行走,苗族向姓家老阿婆看到,从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采摘树叶煨汤给染瘴的官员服用,这些官老爷饮汤半个时辰后瘴气立愈,陆杰十分高兴,当场赠送向家老阿婆黄金一条以表谢意,回去后还将此茶上报朝廷申请为贡品获批,岁贡皇朝帝君,从此,两岔河几个自然寨命名为“黄金村”,黄金村里的无名茶树命名“黄金茶”,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写下传奇。

  408年风雨,当初的无名茶如今名声大噪,2011年4月长沙中国茶祖节上,从“茶树王”采摘加工的100克茶叶拍卖得9.8万元的天价,黄金茶也被很多人评为“中国最好的绿茶”,续写了传奇,而我,在传奇里当一名虔诚的观众,为家乡的黄金茶喝彩。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石三清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5/04/20/58879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