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治学
那是一个挂在天边的村子,总是在半夜三更时掉进我的梦里。
村子端坐在高高的补足山的山顶上,一条羊肠小道从村口甩下去,七摔八滚后就落进酉水里。
许多年前,村子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烙在我心头上滋滋地冒烟,至今让我满身散发着山村的味道。
我的一生中最早的一声哭叫就响在补足村里。村子由巍峨的补足山托起,犹如送进了云端里。于是,与云一起生活的日子,来不及细数就恍恍惚惚过去了。补足村是一个苦寒的山村,但纯朴得像一张白纸,纯得令人蚀魂摄魄。离开村子后,一躁动,想想村子里的那些纯纯的日子,心就渐渐安静下来,心跟着思绪一步步回到了山村。
于是,我尝到了村子里千年酝酿的酸甜苦辣,品到了山村里一颗颗率真的心灵。恬静、安详、纯朴、原始的感觉,让我周身松弛。紧接着,浓浓乡情,像电流一样划过全身,重重的乡音,像天籁之声穿进耳膜。
眼前浮现出一面山坡,缓缓地下斜。然后是悬崖,深不见底。蓊郁的树木在山雾中若隐若现,树叶在雾中飘飘洒洒。山顶上那块斜坪,懒散地躺着几十栋木房子,房子前面有一株参天古树孤孤地立着,那一树绿叶总是不安静地晃动,像是跟屋子中走出来的人打招呼或欢迎回屋的乡亲们。阳光从任何一个角度射进去,凡是罩在阳光里的房屋、古树、乡亲们皆披上一层金装,显得安然寂静。
每次回村,当我夯哧夯哧呼着气,爬到村子里时,听到的是一声声“回来了啊”,“到家里坐坐”。没有城里人那种一听就知是装出来的异乎寻常热情的话语,因而,我的心中荡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一股甜甜的、醇醇的、浓浓的气息扑面而来。
随便去哪家做客,踏进门槛儿,看见那黄泥土拌石子或石块砌成的墙,那杉木钉制的门,简单得让我的心潮难以平静。
我记得,村子在雄鸡的高歌声中准时苏醒,母亲一声“嗬奇”就拉开了一天的序曲。随之鸡鸭啄食,猫狗乱窜,猪牛羊闹腾。山村在纷乱的和声中,生动鲜活起来。
走近乡亲们,春耕、夏锄、秋收、冬储像经典老歌经久不息地来回响荡。犁、铧、镰、锹、草鞋、蓑衣四季轮回在大山上,绽放了农家人手上的茧花,引领着农家人走近憧憬,拼凑出了山野中一串串的惊喜。
走近山野中,就有娓娓的山歌向你袭来:“六月太阳热又热,阿哥晒变乌梢蛇,人家骂他像黑鬼,我说哥哥好角色。” “一双鞋子费姐心,底子白雪面子新,底子拉的胡椒眼,面子扣的跳三针。”让人沉醉。歌声调剂着五谷生机,滋养着六畜健壮,散发着人丁兴旺的气息。
走近村子里,千百年沉积下来的生活底蕴被排成若干章节,分别标上“除夕”“元宵”“清明”“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中秋”“重阳”“春分”“夏至”“秋分”等等。每一个章节后面牵出若干丰富的内容,犹如一株南瓜藤,抓住它的青藤,就能扯出一个个鼓鼓囊囊的大南瓜,南瓜的大肚子里,藏有一肚子的故事。还有糍粑、糖馓、蒿子粑、腊肉的缕缕清香,是“哭嫁”“拜堂”“回门”“报喜”“满月酒”的阵阵笑声。有了这些精彩的生活细节,山村不得不让人时时怦然心动。
这里是一个盛产亲情的地方。松脂油灯下飞针走线的镜头,火塘边吃大刀肉、喝大碗酒的场景,女人在人前露出胸脯给孩子喂奶的场面等,就像亲情的水,滋养着乡村,灌溉着山野,呵护着山民。
村口是角度最好的观景台,极目四望,巍峨的山峦、奔腾的酉水、崎岖的山路一览无遗。村子里藏着最美的风景,狭窄的岩石路、古旧的老木房、缥缈的炊烟,是现代人渴望能住上一两天的世外桃源。山坡上时时响起动听的声音,清脆的鸟鸣、清越的牛铃、粗犷的号子、悠扬的山歌,原汁原味让人口齿生津。
每次回到村子里,我虔诚而小心翼翼,生怕玷污了村子里每一寸土地上古朴诗意和原始的生态,生怕那刻在心上的烙印会渐渐消散。因为那是我最后的一个休憩的港湾。
来源:《天开文运》
作者:向治学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