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情定川河界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礼 编辑:易果 2016-03-24 22:45:56
—分享—

副标题:——记保靖县野竹坪学区龙塘教学点特岗教师石芸

石芸为学生上课

  红网保靖站3月25日讯(通讯员 彭礼)“川河界上雾沉沉,白天走路要点灯”——当地俗语。

  野竹坪在保靖县素有“青藏高原”之称,在其境内,有一条海拔一千多米、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的大山脉,这条山脉由东北向西南绵延百里,将湖南和重庆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当地人把这条东西走向、横亘百里的大山脉称为“川河界”。保靖县野竹坪学区龙塘村教学点就散落在这儿,24岁的花季少女石芸把对乡村孩子们的情与爱也定格在了这儿。

  龙塘小学,距离寨子200余米,现有一个学前班和一、二年级两个教学班,共有20个学生和2名教师。石芸担任学校的负责人和各年级的数学、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教学工作。

  小女子爱上“高大上”

  2013年,石芸老师顺利通过特岗教师考试,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工作分配完成,她十分高兴,当天下午就去参观了自己的“阵地”。“这是学校?”石芸站在校门口迟疑了半天,向四周回望一圈茫茫大山,此起彼伏没有尽头;学校内,一栋残檐破壁的教学楼孤立在那儿,除了地上有一些丛生的杂草和散乱的碎石,别无它物了。回到家,家人问她学校环境好吗?“除了比较高,其它都还好。”她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违心回答。

  报名的前一天,石芸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和她同一“战壕”的彭宗孝(当地人)老师也到了,两人一起将校园彻底打扫一遍。傍晚,彭老师回家了。石芸准备打扫自己办公、睡觉一体的房间,走近后窗,看见一座坟墓正对着自己的房间。她彻底崩溃了,拖着箱子就想回家,走出门口,看见几个孩子在校园里穿梭。她停住了,想了想,打转走进了房间。这一夜,她没有合眼,闭上眼,一会儿看见那一方矮矮的“土堆”,一会儿又看见操场上的那几个孩子……她思绪很乱。

  后来,学区给她在寨子里找了一处房子,她搬了进去。没过多久,寨子里的人便都认识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经常给她提供帮助,老人们更把她当作了自己的孙女。无数次看见一双双渴望知识眸子,听着一声声亲切的“石老师”,久久不愿散去的离开念头,悄无声息的走了。渐渐的,她习惯了这里的漆黑;习惯了这里的晴天霹雳;习惯了这里的大雾茫茫;习惯了这里的倾盆大雨;习惯了这里的月朗星稀;习惯了蚊虫鼠蚁来“串门”;恐惧的心理烟消云散,她搬回了学校,曾经害怕的土堆成了她唯一的邻居,她爱上了这片土地。曾经她的同学问她学校怎么样,她开玩笑答道:高、大、上。开始同学都很羡慕她来到这么好的学校,后来才知道所谓“高大上”是:海拔高,山大雾大,从家到校骑车一直上。

  “乡村的夜,少了城市的喧闹声。它有自然的声音,蛙声、鸟声、虫声、风声……都是城市不可比拟的……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听这些自然音,是最动听的。 无论心里有多浮躁,在乡村,总能静下来……”这是她曾在QQ上发表的说说。她彻底爱上了这所“高大上”学校。

 

 

 

{Ky:PAGE}

 

 

 

 

 

石芸为孩子讲解作业副本

 小女子唱响“高原情”

  这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校是石芸的“高海拔”舞台,她在这里尽情的演唱着一首“高原情”。

  2013年秋到2016年春,有两位老师“客串”过她的舞台。目前,她以“主角”的身份和另一名当地的男教师李康共同坚守这块“高地”,表演双簧。从石芸走上这个舞台,学校的成绩就从来没好过,两个年级平均分都没超过60分,一年半的时间,石芸终于把问题想通了。以前,两个教师各包一个班,所有科目全是一个教师。“每节课都是一个面孔,别说学生就连我自己也厌烦了。另外,山顶的孩子和山下的孩子相比,明显‘发育不良’。”她这样告诉笔者。2015年春,她决定老师分科目跨年级任教,既可以给学生新鲜感,又可以让教师熟悉知识的链接以及科目的专业化。当年的期中测试,她所教的数学和李老师教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了。石芸看到了希望,就更加有信心、更加努力了。买资料、网上学习、向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虽然没有多媒体,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但她尽量的给孩子们上出不一样的乐趣来。

  课堂中,有时要用到图片来说明问题,学校没有教具,她就自己学着画,往黑板一贴,即达到了数学课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些课要用到立体教具,她就到处找类似立体图形的物体来充当。牙膏盒、易拉罐、粉笔盒……堆满了她的办公桌。“变废为宝,更能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她向笔者介绍到。没有橡胶泥,她带领孩子门去土里抠黄泥;没有乐器,让孩子们敲酒瓶。她的一举一动,孩子们看在眼里,明在心里,都非常争气。2015年两次期末考试,一年级和二年级语文平均分均在70分以上,数学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排在了学区的前列。2015年底,她用自己动情演出的揽下了学区的“特别贡献奖”。 “最让我高兴的是廖雨朋(化名),以前没有一次考及格,2015年春考了75分!”他激动告诉笔者。

  她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但从不以成绩选择对孩子的爱。因为学校海拔太高,天气预报在这里几乎失效。于是石芸天天对孩子们强调上学要带上雨伞。可是,一次放学时突降暴雨,廖田湖偏偏没有带雨伞,还没出校门全身淋透。石芸见此情景,连忙把她叫入自己的房间,生火给她烤,直到全身全部烤干,才送她回家。春天,因农活较忙,很多家庭来不及做早饭,孩子没吃饭就来学校。石芸知道这里的情况,便叫那些孩子和自己一起吃早餐。

  2016年3月10日,保靖全县突降大雪。“川河界”进入“冰川”世纪,被大雪地毯式覆盖,分不清那里是地,那里是天。这一天,石芸烧了很大的火,不让一个孩子冻着,让全校学生烤火。她的点点滴滴感动着那些“不懂事”的孩子,春、夏、秋、冬,她的办公桌上总是会有孩子门带来的礼物:胡葱、蕨菜、野山笋、李子……这是多少钱也换不回的“山珍”,表达了孩子们对她满满的爱!

 

 

 

{Ky:PAGE}

 

 

 

 

石芸为孩子们盛粉条

  小女子诠释“女汉子”

  “这里不比界下,她干不了多久,没多久就会走的。”石芸初到学校任教,老百姓这样议论感到。一般的女孩子在这里确实干不了多久,可她用自己的行动让老百姓收回了这句话。

  两位老师原本教学任务重,还要给20张嘴巴充当“火头军”。龙塘小学,交通不便,夏天停水,下雨停电是家常菜。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营养餐就难上加难了。每周日两位教师,用摩托车从山下的完小拖食材,夏、秋两季还行,春、冬季节两人的脸上与双脚都冻起了冻疮。遇到停电,刚上完课的两位教师,下到伙房劈柴烧火给孩子们弄营养餐,李老师劈柴烧火,石芸洗米洗菜,两人忙的满头大汗。吃完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下午的课又开始了。遇到停水,李老师主动发挥男子汉的气概,拿起水桶走进寨子去挑水。石芸老师巾帼不让须眉,也带上桶,跟着去,着实一个真的“女汉子”。懂事的孩子们也不落下,老师去挑水了,他们刷锅洗碗、刮洋芋、剔豇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完成大家的幸福午餐。

  “虽然,以前食堂各种设备落后,烧火、挑水确实挺累,但是我们从没让孩子们饿一餐!现在,修了新伙房,各种‘家业’齐全,我们的负担减少许多,也为孩子们节省了许多学习时间。”石芸告诉笔者。正是这“女汉子”的爱心与付出,才让孩子们吃上了热腾腾的营养、知识大餐。

石芸和孩子们一起打扫校园

  就是这一份小小的责任,石芸在“川河界”用自己的行动烙下青春的印记,诠释着一个教育者“高大上——高尚、大爱、上进”的真谛。

扫描二维码

加入“保靖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新鲜资讯任你获取!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礼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6/03/25/58845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