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吕洞山精准扶贫”系列报道之一:扶贫精准快 刷新吕洞山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张承印 吴正凯 彭林 编辑:易果 2016-03-30 22:53:58
—分享—

扶贫精准快 刷新吕洞山 张承印 摄

美丽苗寨千年等待 彭壤图 摄

各级领导共谋吕洞山精准扶贫发展 张承印 摄

各级领导了解精准扶贫产业发展 张承印 摄

  红网保靖站3月28日讯(记者 张承印 通讯员 吴正凯 彭林)吕洞山位于保靖县原夯沙乡境内,因一颗“吕”字横贯一座山体而得名,犹如一位怀揣一金一银两个饭碗的男子。但多年来,该片区一直是捧着这金碗银碗不知所措,其充盈的资源长期被埋没。2014年,全州竖起精准扶贫的旗子,吕洞山片区作为我州4个实验区之一,实实在在唱响了扶贫攻坚三部曲,并于2015年12月把原夯沙乡正式更名为吕洞山镇。

  脱胎换骨

  脱胎,首先必需换骨,路就是改变一个贫穷地区的骨架。保靖县把“路网”建设作为对吕洞山片区扶贫的开头戏,对原夯沙、水田、葫芦、水银以及周边县市相连的道路进行了扩宽、改道、硬化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修整,确保周边乡镇大道互通。针对该片区夯沙、梯子、吕洞等十几个村寨原来羊肠小道相连的局面,该镇修建了环形公路,实现了村村硬化路相连,并根据有些村寨原始布局的结构铺建了户户相接的青石板路,新建成吕洞山、大峰冲和夯沙风雨桥等旅游步道,同时凿开景区与景区贯穿线路,修建了德夯至吕洞山之间三公里长的旅游观光道路。到目前为止,保靖县对吕洞山片区的道路建设已投入资金7500万元,并辅以电网、水网和通讯网等相应设施建设,“骨架”已成规模,经济通道全面打通。

  有血有肉

  坚实的“骨架”已基本构架完整,那么,要想成为万众注目的美男子,就要“有血有肉”,且“血肉”要艳。

  黄金茶是吕洞山区的主要经济产业。近几年的黄金茶已名声在外,发展势头良好,为了进一步拓展该支柱产业品牌,升华精准扶贫的“精”字内涵,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在原有的茶园面积上新扩建2000多亩的精品茶园。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一条龙生产链,组建领导班子,实行风险共担、利益互赢的对等理念。同时,为了突破茶叶市场销售的固有模式,在夯沙村建立了黄金茶系列精品产品展销中心,使保靖黄金茶的名头更好地响亮在全国乃至世界。

  吕洞山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很适合多种名贵药材的生长,同时也为了突破“血肉”单一的经济产业瓶颈,该地区又发展药材种植面积近千亩,花卉观赏基地500亩,真正实现了“有血有肉”丰腴的经济联合体。

  面容俊朗

  经过“脱胎换骨”和“有血有肉”打造,其健硕的“美男子”已成型。精准扶贫的第三步曲就是对该地区的面貌进行一番精雕细刻,挖掘出原生态的美,打造出其俊朗脱俗的面容,大力发展吕洞山区的旅游业。

  保靖县把该景区建设开发列入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高标准改造了夯沙特色产品街、景观台、吕洞山祭祀台和十字坪500亩花海,重建风雨桥,修建各景点停车场,扶持村民建造独具苗族特色的农家乐及苗家宾馆300户左右,并对五行苗寨作了精心合理规划改观;支持村民发展具有苗族文化的服饰、首饰和一些精巧的工艺品。极力推动吕洞山风景区快速、稳步地向4A景区迈进。据最新数据表明,该景区2015年接待游客66.78万人次,仅旅游业总收入就达到9978.78万元,接近亿元大关。

  “吕洞秘境,苗祖圣山”这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保靖县委县政府实行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

扫描二维码

加入“保靖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新鲜资讯任你获取!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张承印 吴正凯 彭林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6/03/28/58844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