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清风微拂,月光透过窗台,宁静自然,清晨,雷声轻叩,雨音轻吟,屋檐潺潺,倚窗纳凉,温水沏茶,杯底活色,杯口生香,凑鼻临香抿一口,咂摸着茶味,手捧一卷书,悠然轻抚无声。
读书无时,开卷有益。
不知何时起,出门习惯在常背的米色双肩包里塞一本近日未读完的书。在等候的时刻,打开书来,正好可以打发时间,平复浮躁的情绪。纸张滑过指尖发出的声响,轻柔得几乎如同缝衣针落地,但由于我心宁静,一时竟盖过周围的嘈杂声,字里行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和情感在脑中来回穿梭重叠,渐渐地淡化了眼前的尘世喧嚣……在低头执卷与抬头掩卷时,时间悄然已逝。
朋友们都知晓我喜欢读书,喜欢逛书城,更知道我的背包藏有好书。他们也是爱书人,时常一起聚玩,累了就一起读书,高谈阔论,放宽心境,尽情酣畅,相互陪伴和分享,懂得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像这样的朋友一年不见不会想,十年不见不会忘,彼此在笔墨上相识相知,在爱好中相交相会,在岁月下相惜相助。
素心人对素心事。这个米色双肩包陪伴我风里来,雨里去,五年的时光更迭,如今丝毫未损,整洁干净,只是经年月风雨浸洇出旧色,溢满古朴的味道。和朋友一起穿街走巷,他们感觉它不搭调,劝说我换一个,被我一口回绝。它陪我一人在外的日子,不胜计算,满装干粮,跋山涉水,累了拿它垫坐,困了用它枕头,紧紧地护全我的随身物,满载喜爱的书,怎敢心生丢弃的念想?家里的书是我常逛书城经过精挑细选,一本两本地装在背包里像蚂蚁搬家一样,一本本地背回来的。几年过去了,新宿舍一隅摆放的书,堆在一起不知比背包重了多少倍?它的主人在书海中阅尽多少繁华与沧桑,早前的翩跹少年如今已然蜕变,换了一副平常心来面对浊世的荒凉,捧一杯清茶静心品味多姿多彩的生活,翻一本经历坎坷的书激励自己坚定攀爬的步伐。
岁月堆积,书味渐浓,书多杂乱,无处堆放,偶尔想温故一本旧书,发现它垫在最底层,总要倒腾半天。来回折腾几次,才能把它翻找出来。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我也学学文人雅士们弄一个书房?不久,在网上商城买了一个简约式书柜,运回的当天下午,自己动手组装,等把所有的书整齐有序地摆放进书柜后,霎时豁然开朗。书的气质,书的高雅,书的味道弥漫整个房间,感觉自己也沾了很多文字的气息,有点自命非俗、飘飘欲仙的感觉了。窄小的空间放了一张床,挤了一个书柜,床与书柜之间只留有不足半米的过道,房间看起来更小了。这样的“书房”满目简陋,但很温馨。同事们羡慕地夸赞并“戏谑”说:房中无物可比书“贵”。
每本书都是有故事的,每本书都有它特殊的经历。《红楼梦》一书经大学语文老师推荐,时常捧读,喜爱至今,毕业后工作无定处,辗转奔波不便携带,放在老家差点被老鼠“偷读”了去;《茶花女》一书是学姐毕业时低价处理的,我看完简介,内容触动青春年少的情愫,不忍让好书“低价处理”就按原价买了;《于丹精品集》、《白河左岸》、《品三国》、《红与黑》……是好友赠送的,它们融注着浓浓的情谊,时光渐逝,友情不变;有两本书是我投稿参加活动,经由主办方转赠作为鼓励,它们浸满自己努力的汗水。
好书,浅读则心情轻松,神思愉悦,深读则爱不忍释,回味无穷。作家贾平凹劝谏读书人:喜爱一个作者,不仅只读他成名的书,应该系统地去读他所有的书,详阅他的生平事迹,联想每篇或每部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如此,一篇文章可以透析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一本书可以大致了解一段历史。
有时间,多读点书吧。月亮起了,夜静了,从书架上拿起那本夹有书签的书靠在窗前,月华如水,心境恬淡,呼吸绵长。
来源:团结晚报
作者:龙 敬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