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负中秋月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耀成 编辑:易果 2016-10-08 10:07:54
—分享—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丙申岁月,人过天命,时值中秋。闲游节日晚景,轻拂额头鬓发,总爱回味朋友的真情与美意。触景生情、思来想去,猛然觉得这挂在夜空的中秋之月,才是我不离不弃、终身难舍、相伴永远的知交。天涯海角,岁岁年年,花前柳下,陌陌阡阡。她陪伴呵护的真情,从不因时间的变迁、地位的升降而变得肤浅和清淡。只有她一直在信守着白头偕老、海枯石烂的铮铮誓言。

  莫负中秋月,当学会清纯。像她那样包容而又无私。她忍受着云袭风侵,她承受着云遮地掩。她的身子曾几度被扭曲,她的光芒曾几度被抹去,但她仍然从从容容、循规蹈矩、永恒前行,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止,圆满的特质从未改变。面对坎坷的经历,她从不怨谁;面对失去的光辉,她从不怪谁。她只知道用行动诠释自己的处世哲理;她只懂得用真诚书写自己的奉献和作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她以其宽广的胸怀,勾起我们对朋友的牵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她以其明亮的身子,激起我们对故乡的眷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她以其开放、包容的心态,消除独处的孤单和寂寞,成为我们的朋友、亲人和恋人。

  莫负中秋月,当学会尽职。像她那样皎洁而又乐于担当。诗人李白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她虽洁白如玉,但却从不自傲,总给人以似水的柔情,以明亮的清辉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孤独时,漫步月下,她就是形影不离的伴侣,知心语,悄悄话,彼此敞开心扉,尽情倾诉,勿需顾忌。高兴时,描画月色,她就是五彩缤纷的美景,小工笔,大写意,相互烘托渲染,挥洒自如,信马由缰。在月光下,我们感悟了夜晚的漫长;在月光下,我们领悟了光明的美好;在月光下,我们在懵懂童年学会了遐思;在月光下,我们在青春岁月萌发了美好的梦想。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行于夜晚,没于晓晨。踪迹、坎坷实难预知,名誉、功过仕途难测。但她却执着有加、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她给人的启迪是不要恃才轻为,而要以才利人,光为民发,辉为民用。身为天上之月,就该不怕风雨兼程,就该不畏云浸雾扰,就该敢于走向黑暗,缔造光明。要在黑夜中,焕发出月的精神,要在征途中,履行好月的责任。哪怕身败名裂、粉身碎骨,也要完成自己光荣的使命。

  70年代初,生产队狠抓春耕生产,年少的我们时常随着父母,趁着月色在山坡上搞深耕。刚刚挥得动锄头的手臂酸痛无比,于是,我们埋怨生产队长“晚上还叫大家挖土”。每当此时,父亲总喜欢指着圆圆的月亮,童话般的告诉我们:“这么好的月亮天,我们不把土挖好,等到雨天、月黑天,不是更难搞了么?你们年龄虽小,但‘多个鸡公多点力’啊。”从父亲的话里,我们逐渐懂得了光阴的涵义,也深深体会了一家人凭公分吃饭的艰辛。久而久之,我们趁月劳作已成为习惯,挖薯、除草……掌中的血泡慢慢变成老茧。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中秋之月神奇而又美妙。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神奇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她不仅融进了文人骚客的诗里,也融进了我们的心间。当我们与朋友忍痛离别之时,我们会回味后羿与嫦娥的凄婉,赌咒那背信弃义的蓬蒙,若不是他的见利忘义,后羿与嫦娥又怎会分别。当我们的理想愿望不能如期实现时,我们会拿月里的吴刚来比对。扪心自问,是否自己愿景美好,但却修习不力?头脑中,那颗伐而不倒的桂树,也会提醒我们,自己的追求是否被扭曲?是否被戏弄?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的旅程实在是变幻莫测,好在中秋的月亮总在我们身边,院子里、小河旁、阡陌间,花丛中、雪地上、树林边,在与月的拥抱中,在与月的相守里,我们可以诉说相思之苦、团聚之甜;我们可以倾诉离别之恨、重逢之喜。我们祈求世上不再有天各一方、望眼欲穿的悲剧;我们祈愿凡尘不再有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悲哀。我们珍惜中秋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每一个夜晚和瞬间;我们祝愿人间有情人终成眷属、平平安安、永远永远!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耀成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