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哭 嫁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 旭 编辑:易果 2017-03-24 16:27:48
—分享—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湘西妹子, 浓郁的民族文化充斥了我的生活。最让我久久不忘的是哭嫁。

  湘西的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它沉淀了出嫁女的丰富而纯朴的情感。土家的哭,并不是单纯的号啕大哭,而是哭与唱结合起来,用带有哭腔的歌曲,把想对亲人说的话唱出来:哭骂媒婆的狠心,离别父母的不舍,兄弟姐妹的分离等。

  而且不是一个人哭,亲戚里的姐姐妹妹也陪着一起哭,碰上姐妹多的人家,一屋子土家女子陪哭,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逼婚了呢!哭嫁也是整个土家族婚礼最精彩的部分。

  在九十年代初时,我十岁,姑姑出嫁前一天,白天,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帮她张罗出嫁事宜,来帮忙的亲朋好友纷纷相互道喜,祝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比较奇怪的是,到了晚上,姑姑房门紧闭,三姑六婆都聚在里面,姑姑在自己闺房里面小声哭泣,断断续续。年幼的我又急又怕,认为她遇上伤心事,

  我赶紧问奶奶,姑姑怎么了?奶奶说,不要去打扰她,哭得越久越好。这种回答,我惊呆了!

  凌晨,离姑姑出门时间越来越近,房间的小声哭泣变成了略微大哭,而且我清楚听到大姑婆哭中带唱:

  苦命的女儿哟,娘家今天要送走你咯,一口饭一口水养大的女儿哟,你狠心哟,就要给别人做女哟,喊人家做爹娘哟,服侍人家爹娘哟,娘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婆家处处要勤快哟,清早起来要端水,伺候人家去梳洗,上午帮郎把田犁,中午回家去生火,酌(放)米煮饭等人回……

  接着,姑姑用差不多的调子哭唱着回复着:

  狠心的媒婆哟,阿爹阿娘养我不易哎,你为何乱点鸳鸯谱,早早把我送出门哟,服侍人家弃爹娘咯,家里姊妹这么多,狠心把我分离哟,阿公阿婆来送我,趁早把我领回家,莫要把我嫁出门……

  姑爷来接姑姑出门了,房间里面所有人瞬间变成集体号啕大哭,甚至哭中带骂,骂媒婆,哭爹娘,哭唱一轮又一轮,用着差不多的调子,诉说着各种出嫁的感情,声音越来越大,凄婉缠绵,每一个在场的人似乎都被感染,沉寖在伤感之中,直到姑姑被送进花轿里。

  闺房外的人都围了过来看热闹,大家并没有劝阻的意思,而是面带笑容,纷纷议论:这女儿孝顺!哭得好,这么舍不得娘家。长辈们也不忘来逗我:你姑姑今天就要“卖脱”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了!年幼的我开始有了点理解:原来这就是哭嫁啊!

  姑姑不仅是出嫁的喜悦,同时也有离家哀伤,亲人的分离之痛苦。此情此景,我不由得也伤感万分,想到真的要失去姑姑了,我跟着一起越哭越伤心,变成忘情地大哭。这个插曲,后来经常被大人拿来开我玩笑:姑姑出嫁,你把她都哭赢(超过)了唻!

  长大后,我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他,决定结婚的那个月,拍婚纱照,布置新房,张罗嫁妆,规划蜜月。恋爱的喜悦,出嫁的激动,那段时间感到空气里都充满幸福甜蜜。出嫁那天,哥哥背我上花车后,婶婶哭了,她站花车外,紧紧拉着我的手,边哭边细声唱:

  大女儿,走了啊,到别人家去咯,跟人家做女去哟,莫和公婆去顶嘴哟,莫跟新郎去吵架哟,好生把日子过……

  我早已忘记哭嫁这回事,内心诧异,平时不善言谈的婶婶,现在怎么哭了,我激动和幸福的心情,一下子被婶婶的眼泪拉到了现实:我真的嫁了!这一切不再被漫天的幸福而掩盖,我仿佛真实的触摸到了我的真实婚姻,我未来的生活变化:我离开了我的父母,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眼泪马上就在我眼眶打转。

  我明白了:这就是哭嫁的魅力吧!

  今天开始,我结束在家当女的生活,嫁为人妇,所有的生活都在分水岭上流向另一个阶段,丈夫,公婆,将来的孩子等都将进入我的生活,我不再独自承欢父母膝下,不再是时刻要哥哥保护的妹妹,我变成了两个家庭共有人。父母和亲人对我的爱和付出,我要拿什么去报答他们?还没有开始对他们尽孝,我就要步入另一个家庭……这些感情,让我情不自已,跟着婶婶的眼泪一起哭了起来。

  我是真不舍啊!虽然哭得不明显,哭得不激烈,哭得不面向亲朋好友去证明自己的“孝”,但却是我有史以来最难过,最难忘的哭。

  鲜花簇拥的婚车,仿佛在用它强烈的喜庆感在掩饰我离家的悲伤,但这一切被粉饰的喜悦,终究被哭嫁悄然掀开,出嫁的我,哭出来的是不舍家的温暖,是父母无私的养育之恩,是自己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是兄妹分离的痛楚。

  哭嫁,哭出来的并不是不幸,而是紧紧和幸福相连的哭。因为,土家的哭嫁风俗解释为:哭得越凶,媳妇越孝顺,家庭越和睦,这里的哭,是吉祥的哭,哭,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 旭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