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夯沙百人“赛茶”

来源:团结报 作者:田华 编辑:易果 2017-04-05 09:22:32
—分享—

 

  那些山,从地平面隆起,孤独了千万年;那条河,在山谷之间流淌,寂寞了千万年。这里,苗家姑娘的鼓声响过了千万回,黄金茶的香气飘过了千万里。山谷之间,花已开好,擂台已搭成……

  3月31日,雾气散去,沉睡了千年的苗寨在茶香里、歌声中苏醒。

  茶王争霸:茶香四溢

  吕洞山脚的油菜花开的正好, 夯沙村风雨桥边的苗寨老街上,38口标准一致的铁锅一字排开,木楼上的大红灯笼,铁锅中的翠绿鲜茶,交相辉映。上午10点,38组近百人比赛选手摩拳擦掌,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铁锅打磨除锈,茶叶擦拭留香,挑选茶叶。

  上午10点30分,灯笼下,苗鼓前,苗族姑娘跳跃、旋转、击打,鼓声时而欢快清脆,时而高亢激烈;溪流边,鼓声中,熊熊炭火,炙热铁锅,脆嫩鲜茶,参赛选手使出温柔“铁砂掌”,满握茶叶,轻挑细捻,细嫩、娇贵的茶叶腾空而起,在空中旋转,散发出一片清香。

  “这是第一次‘杀青’,需要半个小时,温度要高,而且要稳定。”参赛选手石泽文在交谈之中说到。此时,铁锅沙沙作响,茶叶的水份正在流失,石泽文双手轻重有度地揉搓,对铁锅散发的热量毫不在意。半小时后,第一次杀青完成,茶叶从铁锅转移到簸箕中,摊开,搓捻。这须把握好力度。下手重了,茶梗和茶叶破碎,那就影响形状美观了。下手轻了,茶叶水分排不出,口感涩味偏重。

  据介绍,对力度和温度的掌控是炒茶的关键,上好的原料则是完美茶叶的基础。成功的炒茶关键的是选手能够调动眼耳鼻舌,同茶叶的颜色、声音、香味、口感等方面展开一次“灵魂对话”。

  最后的烘焙时间,原本舒展的茶叶蜷缩在锅底,从落地无声到掷地清脆,紧锁其中的香气和精华正等待着一杯热汤,还茶叶一个春天,给品茶人带来一个世界。

  捉鱼比赛:欢声笑语

  茶王争霸是一个弥漫着香气的无声战场,而风雨桥前的溪流之中已是电光火石,人声鼎沸的激战之地。

  村民挽起袖子,撸起裤腿,手持工具,占据最佳位置,蓄势待发。捕鱼的工具,各不相同,有的是三角形,有的圆形,甚至有塑料筐。在这里,只要能够捉到鱼的工具都是好工具。

  11点,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村民纷纷拿起自己的工具,各显本领。有人凭借位置优势,瓮中捉鳖;有人讲究策略,分工合作,围住堵截;有人熟知鱼性,手到擒来。但鱼是灵动的,在选手的身前背后穿梭,倏忽又消失不见。没有经验的人只能“浑水摸鱼”,刚刚靠近,鱼又消失不见。只能放弃“单位作战”,转而加入大部队的“围剿”之中,采用了“人多力量大”的战略。

  三月的河水依旧冰凉,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选手们的发挥。比赛现场,有村民喝下一杯酒,高吼一声,继续展开下一轮地搜寻。

  捉鱼比赛高潮迭起。尽管鱼儿如精灵,但终敌不过矫健的村民。每捉到一只鱼,村民就将鱼高高地举起,展示胜利,岸上掌声、欢呼声不断。

  经过半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夯沙村获得比赛第一名,排棒村获得第二名,茶岭村获得第三名。

  花田走秀:踏歌而来

  伴着和煦的阳光,悠悠的茶香,撑着油纸伞的苗族姑娘身着节日苗族服饰,踏着细碎的脚步,姗姗而来,走过溪流,走过庭院,走过桥梁,走进了金色的花海之中。

  草长莺飞,油纸伞在姑娘手中旋转,撒下一片春。花海中的姑娘,眼眸中有山,有水,有春天,更有无限的妩媚风情。春风拂面,姑娘清新淡雅,安静柔韧,带来了一阵花香,一缕茶香,像河岸上春风里的柳条,拨动了人的心弦。

  风雨桥上,苗族阿妈围坐一起,你一句,我一句,高亢的歌声带着茶香,被山风带往远处,很久很久以后从山谷中传回一丝回音。

  踏着苗歌的节奏,跟着苗族姑娘的步伐, 放眼望去,溪水潺潺,民居古朴,远处山如黛,水如画。庭院之中,一簇簇紫荆花开得正好。身着苗族服饰,裹着头巾或者带着银饰的苗族人,或是怡儿弄孙,或是穿针引线,或是望着远处的天空,看花开花落,享受春日的暖阳。

  本报记者 田 华

来源:团结报

作者:田华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