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回乡下老家采摘一种野菜,和着糯米粉子和白糖做成粑粑,无论蒸着吃,煮着吃,还是煎着吃,都非常的好吃。这是一款纯天然的绿色糕点,我们早餐就吃它。这种野菜叫水牛花,又名鼠曲草,为菊科植物。村里人叫它白花,因为菜叶子的背面是白色的,它所做成的粑粑当然就叫水牛花粑粑了。
我们走进老家的后山,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好像在说“恭候亲人光临我们美丽的家园”。山间小道的溪水也哼着欢快的曲子在前面给我们引路,右边的田里盛开的金黄色油菜花正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一边走一边把一路的风景摄入手机的镜头里。当走到一块田地边时,爱人说到了。哇,好多的水牛花!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
我慢慢蹲下来,拨开杂草,仔细端详那被春雨唤醒沉睡在泥土里的一丛丛的水牛花,晶莹的露珠在嫩绿的叶子上跳舞,有的枝干体形硕大壮实,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苞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植株上满是细细的白色绒毛,它们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就像绽开笑脸的姑娘,可爱极了!我轻轻地抚摸它,生怕弄痛它,小心翼翼地把它揽入怀里。可惜天公不作美,正如老人们所说的“春天的脸如娃娃的脸,一天三变”,刚才还阳光灿烂,现在却细雨连绵,我们只好提前收工。
回到家里,我们把所采摘的鲜嫩水牛花放在一个大脸盆里,耐心地挑出水牛花中的杂草泥沫,将它用井水清洗四至五遍,洗净后滤干水,再用菜刀剁碎,越碎越好,然后把适量糯米粉和水倒进去,用手反复揉,最后和成粑粑后,把它分成几份,蒸、煮、煎都可以,粑粑不能太稀。婆婆喜欢吃煎的,爱人就用铁菜锅放上一勺茶油,把油烧热后,就把一份粑粑放进去,并用筷子把粑粑分成很多小块,用菜勺压扁,这时要用小火慢慢地煎,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又翻过去,要重复多次,记住千万不能开小差,否则烧焦就不能吃了。等到粑粑煎成金黄色时再加白糖煎,喜欢吃甜的就多放点糖,拌均匀煎一下就出锅。完工后的水牛花粑粑就像伫立在春天溪水边的一只翠鸟,看着就忍不住亲近。我先盛了一碗给婆婆后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了一块送到嘴里,清香柔软,不粘牙,也不油腻,确实味美甘甜。婆婆吃得很香,笑眯眯地说好吃。大家每人也盛了一碗,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我们离开老家时,婆婆要爱人把水牛花带回县城吃,说水牛花的生命力特别强,只要有雨,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可寻见碧绿的水牛花,随时都可以叫嫂子去采摘。还说水牛花能做药,开花时采收,晒干,去尽杂质,贮藏干燥处,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
水牛花粑粑又叫清明粑,不仅是我们乡下百姓喜爱的一种小吃,也是祭祀祖宗的一种常备佳品。清明时节,在外地打工的游子都要赶回来祭拜先祖,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碗水牛花粑粑,既供先人歆享,又为今人品尝,是春天留给远在他乡的游子最有味道的记忆。
来源:团结报
作者:唐常春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