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案头月光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世兵 编辑:易果 2017-05-23 08:24:30
时刻新闻
—分享—

  

 

  石 健 摄

  当欲望澎湃成一团团蘑菇云笼罩头顶的一片天时,人与案头渐行渐远。

  或许暂时地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月色之下,案头之上,方寸之间,人生处处不案头,低头或抬头,上方总悬浮着一轮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或缺或圆的月亮,月光洒满来时进程,去时归程。

  独坐案头,宁静的内心沉醉于文字营造的情境,思绪飘飞于千里之外的丰都鬼城。城内一佛室大门口嵌联曰:山水即案头文章,文章乃案头山水。佛眼看世界观人性,那一份通透与洒脱,异于常人,观照世道人心,就像天边高挂着的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你在或不在,去或留,她总在那里,窥视你内心隐藏的秘密。林语堂先生对于案头人生自有独到的见解: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乃地上文章。作家的自我体悟,别具一格,超越时空,与佛家的幽思同为异曲同工之妙境,豁达之中别有一番生趣,始终弥漫着一缕缕浓情的人文关怀。

  世事无常,人生的案头处处月光,或凿暗偷明,或寂静幽清,让人警醒,亦使人感怀。人生需要月光相伴,高悬于案头,不离不弃。然案头的月光,或即或离,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牵引着人生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度过中年,从中年迈入老年,从老年轮回生命的起点,归入尘土。

  少年时,人生的案头是故乡一帧水墨田园图,案头的月光是一页浓郁的乡村风情。这里有野趣丛生的山野,有如歌的牧童短笛,有如云絮的炊烟,有波光粼粼的田园,有金黄的丰收稻垛,有如虹的岁月长河,有如脊背的山峦,有如画的民俗长卷,隐藏着大千世界的秘密,让少年痴迷沉醉,平添些许追寻秘密的好奇,迷醉少年的眼神。月光下的少年像鲁迅笔下的闰土,朴实而率真,枕于床前明月光的幻想,迷于凝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遂于古藤老树昏鸦的苍凉。

  青年时,人生的案头是一张仄仄的课桌,案头的月光是一册薄薄的课本。课桌之前,一块斑驳的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神采飞扬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课桌之间,一群青年手捧课本,随着师者的节奏起舞,口中念念有词,书声琅琅,满室书香。青年的目光被神秘多姿的世界牵引,青年的心事密藏在书香里,流连忘返。 月光下的青年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柯察金,冲动而奔放,在与雷锋、张海迪互动与神交中,学校与家庭的对话里,上演一幕幕属于自己的青春偶像剧。

  少年不再,青春已逝,恍入中年,人生的案头是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案头的月光是一部宏大的社会叙事。少年的人生知识,青年的人生阅历,不足诠释社会的纷繁与复杂,只是间隙性加注了人生步履的音符。人到中年方懂鲁迅杂文的真义,开悟于萨特“存在即合理”的名言,恍然大悟于苏格拉底的河流。月光下的中年就像满江红里的岳飞,壮怀激烈,扛责任和担当于肩头,苟利国家生死已,且因祸福避趋之,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的义利并重或先义后利。

  蓦然回首,已入老年,人生的案头从社会与家庭回归自然,案头的月光恍如陶潜心底的田园,悠然见南山。此时的人生已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迈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终归“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就像暮日的天空,辽阔深远,彩霞满天。

  人在或不在,月光总在;人生或来或去,月光永驻。案头的月光,总让人生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世兵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