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扬州旧处可淹留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世兵 编辑:易果 2017-09-25 10:08:48
时刻新闻
—分享—

  “扬州旧处可淹留”。这是时任扬州总管杨广写下的一首赞美扬州的诗首句,“淹留”可作“久留”理解。可见杨广对扬州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他忘不了扬州的秀娥娇娃长袖清歌,一到扬州就忙着广征美女;他忘不了扬州的碧觞佳酿珍馐美味,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赵元楷向他献了佳肴美食,一下子越级提拔为江都郡丞;他在洛阳登上了皇帝宝座,玩腻了父皇的宠妃,也饱览了中原风光,时刻想起令自己心旌荡漾的扬州,于是脑袋一拍,开通大运诃,“陆地去行舟”,到扬州潇洒走一回。

  时至今日,历史任由我们怀想,彼时的扬州具有何等的魅力?足以倾倒一代枭雄,征战杀伐,金戈铁马,纸醉金迷。当时的旧处如彼时的旧处,烟花明月弥漫在历史的天空,任由后人复后人一遍遍怀想。

  “隋炀帝下扬州,一心看琼花,陆地去行舟。到头来,万里江山一旦丢。”这一首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民谣,比史官看得透彻,比正史更加公正,逃不过人民的眼睛。

  其实,当时的扬州是没有琼花可看的,若有,也是唐朝以后的事,经过韩琦、欧阳修等历任地方官题诗著文,“炒作”一番,名声大振,成为“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奇葩。既然没有琼花可看,杨广兴师动众开挖运河,一心要到扬州来,这是何苦呢?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此琼花非彼琼花———美人,美景,美食,人世间的尤物,足以成为隋炀帝下扬州的借口。

  杨广爱扬州,爱入骨髓;隋炀帝下扬州,下出了代价。这条运河的老祖宗叫邗沟,已流淌了1100多年,到隋朝,杨坚、杨广父子两代征召360多万民夫,以250万民夫的生命和无数资财为代价,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取弯就直拓宽加深了邗沟,形成了首尾相接南北通航的大运河。

  无数人泣血,成就了一个人的梦想———“陆地去行舟”。杨广的大驾从洛阳起程,一路浩浩荡荡,那规模,那声势,那排场,那舳舻首尾相衔前后长达100多公里,远远超过当今国家元首出访出巡。再说乘坐的龙舟,在两岸牵挽纤绳称作“殿脚”的有900人,每条船里还有“殿脚女”100人,这些女子的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不但皮肤白皙,脸蛋甜美,形体修长,沿岸背缆而行,展现出的曲线美,极大地满足了杨广的声色之欲。沿途还建有许多豪华的宫殿,其奢华程度远超当今的国宾馆,其中,最为出奇出格的当数迷楼。“凌烟摘星,飞云宿雾,玉柱金楹,千门万户,复道连绵,洞房回互。”迷楼里有100多个房间,每房都有佳人,陪吃,陪舞,陪睡,足见杨广的骄奢淫逸。

  杨广在扬州观赏了万秋山的松鼠,金钱墩下碧波里的鱼虾,以及象牙林、葵花岗等美景后,回到宫里,叫御厨按照这些景色做出菜肴,并亲临御膳房,一边品菜一边赏景。御厨们绞尽脑汁,终于做出了“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金条”、“葵花斩肉”四大名菜。他一一品尝过后,感觉甚好,于是大摆宴席,宴请江淮一带士绅和手下官员,一起大啖扬州的珍馐美味。

  好日子在莺歌燕舞中悄然流走,危机四伏。杨广也觉察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担心自己没有好下场,用镜子照了照自己,对萧后说,我这颗好头颅,还不知道被谁砍掉。果然,不久宫廷发生政变,被人用一条练巾活活勒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晚唐皮日休认为,杨广若没有干那些荒唐的事,治水的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不仁而有功”,清初学者顾炎武的概括更加准确。

  一波一波扬州的时光,一幕一幕扬州的往事,凝固在《老扬州烟花明月》里,跌落在泛黄的故纸堆里,扬州与扬州往事,终将一一老去。

  扬州旧处,可曾“淹留”?只有烟花明月默然注视着。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世兵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