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蔸枇杷树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方君才 编辑:易果 2018-04-23 10:33:13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书海佚闻

  读罢《项脊轩志》,才知世有归有光。文章平铺直叙却也美丽得愁人,“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其实,文中春风词笔已初露端倪,它并不显山露水,藏着掖着,就是不让你猜到他到底想要写什么,那些文字安安静静,好似在四合庭院,悠闲自在地散步。阅后,满满的享受,享受之后还是享受。是的,是享受,如沐春风!我从没发现一个人的散文可以这样写,淡淡的情绪,通篇都是这样,没有太多转折。

  于茫然中搁笔续尾,也是无为有处的淡然和沉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妻子深情怀念竟用这种最朴素的手植枇杷树的方式来表达,一蔸枇杷树,开花结果,平常不过,却是直抵人心的。文以载道,大路朝天,我们也不会各自两边待之,从不敢疏忽了这一股清流,它潺潺流淌,不妨着谁,也不碍着谁,当你读到了文章细腻处,入了心,也便入了戏,涓涓细流瞬间变成浩瀚的大洋,这便是归有光的魅力。他在明朝的书海,一枝独秀,写尽朴素人生,尝够世间冷暖。从头到尾,似乎看不出情感起伏跌宕,读毕,穆然敬仰,胸中波澜壮阔,内心情感细腻处,早已一片泛滥。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其时被誉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切切实实,当之无愧。

  归有光出生在江苏昆山宣化里一个日趋衰败的大家族之中。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与世长辞,此时家境遽败。但凡文人陷入窘迫之境,心中必有极大落差,也激发了归有光内心深处的奋发,也只有奋发,才能改变现状。即便是不能改变现状,他总也有个发泄情绪的突破口。之于归有光,也许唯有文字可以一解千愁。在文字里你可以是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是,总之,沉浸其中,自娱自乐,终其一生,何乐不为?

  少年归有光在外游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采风吧!看见路旁有一堆白骨,暴露天光,遂动恻隐之心,蹲下把白骨掩埋了,回家后即撰文祭奠。由此可见,一个学者为人为学不可小觑,内心的柔软、对世界的怜悯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悲天悯人、细腻柔软的情怀,成全了他十八岁那年写就的情真意切的《项脊轩志》。

  也就是这种困境,让归有光过早懂得人间苦难,安下心发奋苦读。归有光风貌隽永,天资聪慧。五岁读朱熹,九岁能成文,十岁洋洋洒洒写出了千言的《乞醯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归有光满腹经纶,但参乡试却屡屡受挫,五上南京,五次败北。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35岁了,再赴南京,主考官张治大为赏识,将其拔为第二名举人,期望能更上一层楼,尽早考上进士。归有光此时已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无所不博。归有光的古文、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誉为“昆山三绝”,以其学识,考取进士应稳操胜券。同年冬,归有光踌躇满怀地雇车北上,应次年礼部会试。始料未及,他竟名落孙山。归有光一生八次落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其间惨淡经营,寒窗数年,也未见其果,算是背运逆流成河了。

  人生终归这样,哪里又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是不易,如果你觉得容易,那肯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属于你的那份责任。归有光一生恰恰如此,如果身边没有那几个女人替他负重,又何来自在作文,后人谁识归有光?

  南下返乡,归有光移居嘉定安亭江畔,开启一边读书应试、一边授学论道的模式。归有光一直过得窘困不堪,全赖妻子王氏打理家务维持生计。在安亭,王氏置田四十余亩,吩咐下人开荒犁田,用水车引流灌溉,精打细算,所收稻黍尽供家人、弟子食用。归有光得以安心致学、纵论文史,大江南北弟子满门,声名鹊起。闲下来的时候,归有光也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悠然无比。或是有了风轻云淡的生活,才有了行云流水的文字,这种柔软的力道看不见摸不着,让人魂牵梦萦,那也是和他的女人攸关的。

  上天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仕途不顺,那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没有生活能力,但归有光却拥有亲情和爱情的双料面包。也正是有了这些女人,才有了《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文章,为我们勾勒了温馨和睦的家庭画面。除了母爱,归有光一生中是相遇了几个好女人的。

  一蔸枇杷树,是归有光为第一个女人魏氏所做。我丝毫不怀疑他对每一个女人的爱,他对生命中每一个女人都是发自肺腑的真爱。娶魏氏、纳寒花、续王氏、娶费氏,也并非始乱终弃,而是生命中所经历的必然,也是人生因果。有传言道,归有光为取悦小妾寒花,将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砍了,我笑出眼泪了,我不相信!一个内心柔软的人,他也做不出来。

  1528年,归有光在家乡迎娶妻子魏氏。婚后5年,魏氏病逝,给归有光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儿。这时候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站了出来,她就是魏氏的婢女寒花,她承担了抚养两个孩子的重任。“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区区200多字的《寒花葬志》,为我们勾勒了难以磨灭的寒花形象。然而,寒花陪了归有光四年,也撒手人寰离他而去。

  还是回归到1535年吧,30岁的归有光开始续弦,迎娶了18岁的继室王氏。其实,王氏才是归有光最需要的女人,也是归有光最需要感恩的女人。

  得王氏打理家务,归有光衣食无忧,安心从文事教,这个年龄段,是归有光激情创作的最好时光。稻子成熟时候,酿成甜酒,王氏总是让长辈先享用,然后才是自己品尝;收获了大麦、小麦,制成美味的酱料,也是先孝敬长辈,然后才自家烹饪。遇到不顺心的繁杂琐事,也不告诉老公,诸般委屈,王氏都默默承受,无怨无尤。归有光喜欢古书籍,哪家破落书香门庭若有零散书籍,王氏便着邻里妇人代为寻购。短短几年,她收购的各种书籍达几千卷。

  1550年,归有光四十五岁,继续赴京会试,继续落第,他走了几十天陆路才回到家。此时,正是芍药花怒放的时节。王氏悉心准备一桌好酒菜,慰劳老公。归有光羞愧地对她说:“老婆啊,对不起,我没出息,你就一点都不怨恨?”王氏莞尔一笑:“这样很好呀,老公,我们又可以一块去山上采药打柴,你也可以吟诗作赋,有什么可怨恨的?我喜欢还来不及。”王氏对丈夫落第回家,没有半句冷嘲热讽,反而百般宽慰。

  1551年,王氏34岁,染病不幸去世,归有光伤心欲绝,对王氏却没有枇杷树可写了。他找来一个画师为她画像,口述王氏生前容貌,画师沉默半天才开始作画。归有光老泪长流,写下《王氏画赞并序》:“哀窈窕,思《关雎》,杳不见,乘云霓。堕明月,遗轻裾。风萧萧,惨别离。来陈宝,景帝珠。何珊珊,是耶非?”是呵,王氏这样善良贤淑的女子,一定是到天上做仙女去了。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是归有光真正成长的开始。

  归有光能把凡间俗事写成千古绝唱,这是一门真功夫!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仅此一句,传唱后世数百年,已是前无古人。如若文学不死,必将继续传递下去。一蔸枇杷树,历时五百余年,已然枯萎老去,而盛开在文坛的那蔸枇杷树,想必依旧是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总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情结,只因吟咏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亦因有了那样一段美丽的爱情在春光里流转,归有光或者也像吴越王那样,心底一直在默默念叨: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可他到底对哪一个女人爱多一点?陌上花开,那蔸美丽的枇杷树下的情情爱爱,也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了。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方君才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