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未离开

来源:团结报 作者:龙 敬 编辑:易果 2019-01-03 09:52:13
时刻新闻
—分享—

  没有晚自习的夜晚,一个人在宿舍静坐,打开电脑听歌,想写点什么。沉思时,眼睛移到近旁的垃圾桶,一张白纸高出桶沿半截,引我注目。白纸没有一点儿褶皱,黑色垃圾袋衬出它的洁白明亮,一黑一白,色调极不协调,如满头青丝夹着一根白发。它应该是我前两天整理房间时随手丢弃的,当时匆忙,没过多在意,只当它是一张无用的纸。现在,它似乎挣扎着,翘首以盼,不甘入桶。

  我侧身伸手将它拿起。白纸从中对折,两半吻合,齐整洁净,隔光透出字迹,打开一看,主题是“迁陵学校实习教师汇报课活动安排表”。到迁陵学校实习,那是七年前的事儿了……我的名字写在第三组,课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导老师:彭司燕。

  不知不觉,这张纸静静地躺在暗角里有七年了,那段过去的时光已经模糊,好比要好的旧人,因生计而各自忙碌着,好久没有互通消息,一时突然想起,却总是想不全他的名字。好在,我们有着记忆。记忆是神奇的,它可以引领我们回到过去任何一段时光。

  今夜,这张纸带我走进了记忆的深处。

  那时,实习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处处有指导老师帮衬,一对一的指导,有不懂的或者不会的还可以甩手不干。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都清楚我们还是没毕业的学生,久在校园的樊笼里,现在好容易挣脱了束缚,难免任性些,于是,对我们的管理不是很严。保靖县城虽然不大,可我从没来过,遍地陌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不敢有丝毫的妄为,处处留心,步步小心。同县的同学和我不一样,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熟知这里的一切,用他们的话说,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随口都能说出有关这里的故事。我成天像“跟屁虫”似的跟着他们混,穿街走巷,到哪儿都觉得新奇好玩。

  走进小城,感受着这片天地的一呼一吸,了解着酉水河的一点一滴,聆听着只墙片瓦的一言一语,之前的陌生感日渐消散,小城对我慢慢地敞开胸怀,变得熟悉且温暖。

  我们经常沿着酉水河边新修的沿江大道散步,眺望对面的狮子庵。一次,一个同学讲起了庵名的由来,他指着狮子庵方向的山崖说:“看狮子庵的洞口,形状像狮子张开嘴巴,里面住的是尼姑,所以叫狮子庵。”另一个补充说,大文豪沈从文曾在里面借过书读,他写的《边城》也有保靖城的影子。对于庵名的由来我不太感兴趣,但听说可以进去借书,这倒是好事:沈从文借过的书,读过的书,假如我得以一观,该是多好。存着私心,不敢示人。

  后来的某一天下午,我独自去了狮子庵,想悄悄地进去借书读书。去的路上,我都想好了,假如能借到书,以后的每一天我必定按时来,争取在离开县城之前把里面所有的书籍都看一遍。等我爬到门口的时候,大门紧闭,门帘上悬挂有几个字——谢绝外人入内。扒开门缝往里瞧,什么也没有瞧见,又站在高处踮起脚尖,人不过墙高,正是焦急的时候,忽然从里面传来木鱼的声音,声音传送清香的味道,声声入耳,丝丝缠心,此时方才醒悟——佛门净地,不得无礼!吃了闭门羹,心凉凉的,我在门外徘徊良久,感叹这一门之隔,阻了去路,断了念想,只好折身返回。

  在保靖逗留的四个月时间里,同学们陪我去了附近很多可去且有名的地方,摩崖石刻“天开文运”,森林公园袁吉六的衣冠冢,酉水河岸边的老码头(残存的旧址),碗米坡水电站。

  当然,也有难熬的日子。周末一到,人去楼空,整个学校只剩我一人,形单影只。同学们在城里都有去的地方,他们要么回家去了,要么暂住亲戚家,实在没地儿去的,就泡在网吧,吃喝拉撒玩睡全在那儿,最后的目送者总是我。我留下来也是迫于无奈,因为县城远离我的老家,不仅来回坐车不便,而且当时家里人给的生活费很紧张,车费又贵,回家不划算,城里没有沾亲带故的亲人,寝室就成了我临时的“家”。两天两夜,从早到晚没人说话,着实无聊,我开始善待孤独和寂寞,自己跟自己交流,遐想一些不着边际的趣事,学着在孤独中充实自己,在寂寞里壮大自己。

  一个人的日子,正适合读书写字。于是,我学会仔细翻看《小学语文》月刊,累了就拿同学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临摹,这样来回交替,时间就被打发掉了。周末的傍晚,我常到一家粉馆吃碗细粉充当晚饭。每次去,店里总还剩一碗的量——满满一碗,肉多汤少。老板娘是个中年妇女,她心细,对我很照顾,她总会使我想到我勤劳纯朴的母亲。

  饭后,我不愿意去人多喧闹的地方,喜欢沿着回家的那条路走一走。边走边想着白日里看的书写的字,走着走着心里会莫名地舒朗明亮起来。

  《小学语文》月刊是彭老师专门从家里拿来给我看的。开始的时候,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求我看这些专业的书,还嘱咐我要好好地看。同学们天天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学生打成一片,而我呢,一天到晚不是看书就是备课写教案,拿着写好的教案到她面前说课,然后回来继续修改,如此往复,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一次讲台没上。我着实憋屈生气,认为这是故意刁难,但我清楚自己是个实习生,得尊重指导老师,所以又不敢放肆,最后决定不去听她的课,不和她见面,天天待在寝室。我没去,她也不恼,天天按时打我电话说明她上课的进度,要我有时间要多听课学习,如果实在听厌烦了她的课,可以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我气大着呢,心想打死也不去听了。

  大约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发现彭老师给的每本月刊上的空白处,都有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彭老师的读书心得和感悟!她的认真和水准,把我镇住了。我开始反思与彭老师相处时的一言一行,才发觉她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严格要求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和带的每一个实习生,能碰到她这样的老师,真是我的福分,我差点就错怪了她,也差点错过了她。

  渐渐地,我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开始踏踏实实跟着她学习。她看到我的认真劲儿,也勤勤恳恳地教我。就在那节汇报课结束的时候,她疾步走近我,满脸笑意,说:“这节课好多了,我很满意。”

  工作以来,我常常以彭司燕老师为榜样,尽力做好一名教师。近几年,我也带有实习生,更能体会到她当时对我的良苦用心。现在回想起来,彭老师当时说的“满意”,其实更多地是想表达对我的一种鼓励。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离别的那天,以为再也不会见到彭老师了,没想到毕业一年后,我出了车祸,躺在州医院动手术。三天后,她竟然来看我了。她表情凝重,眼里泛着泪光,欲言又止。我当时不能动弹也不能讲话,只见她走到我的床头,低下头来,轻声在我耳边说:“好好养伤,会好的。”

  现在,我偶尔碰到彭老师,她依旧没变,纤细的身姿,整洁的衣饰,深邃的双眼,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她是个勤快利索人。

  今夜,一张纸勾连出许多人事,细细地回忆,刻骨铭心。夜深人静的时刻,我把它夹在相册里,往后的日子还长,留个念想。

来源:团结报

作者:龙 敬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