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作为深度贫困县,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村集体经济增长无来源、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群众满意度不理想等难题。为加快补齐短板、破解难题,确保2019年如期脱贫摘帽,保靖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贯彻中央、省、州有关精神,从项目建管制度设计入手,在政府包办上放手,突出激发乡村干群力量,创新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破解了过来项目进度不快、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的问题,有效加快了项目进度,保证了质量,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激发三股活力,以进度共推破解进度不快难题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力量。”保靖县坚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着力在激发乡村干部群众以及制度活力上做文章,凝聚了广泛的建管力量。一是下放职权,激发乡村干部活力。按照中央、省、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湖南省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四自两会三公开”的建管模式,保靖县创新出台了《保靖县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把脱贫攻坚年度项目计划中投资额度较小、技术要求不高且对资质没有强制要求及点多面广的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小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职权交给乡村,让乡镇人民政府当业主,村民委员会当施工队,通过压实责任调动了乡村干部积极性。各乡镇迅速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办公室并配备了精干力量,各村委会快速拉起了村集体施工队伍。2019年,全县共下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529个,总投资近2亿元。二是农民主体,激发农村群众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多次强调,“农民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坚持农民主体。在项目谋划时,各乡镇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会议、院坝会、微信会及上门走访等方式,扎实开展“四议两公开”,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村民自建和村委会统建相结合,引导农户自行实施改厕、户间道及庭院硬化等并给予物资(资金)补助,极大地提升了村民建设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广泛宣传发动后,许多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开展家园建设,如吕洞山镇西游村全村200余户,外出返乡搞庭院硬化、改厕的达30余户。制度的创新,实现了乡村干部群众从过去的配合旁观者转变成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建管力量。三是优化流程,激发项目制度活力。以流程优化谋求效率提升。全县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一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下达后,由乡镇直接发包给村委会组织施工,减少了外来施工队进场环节和时间,也避免了项目层层转包。县财政局根据项目进度将资金及时拨付到乡镇,由乡镇拨到村账或打卡补助给自行施工的农户,进一步简化报账手续,破解了因资金不足而影响进度的问题。项目竣工后,乡镇直接验收结算,不再经过县直部门,减轻了县直部门压力,也解决了过来县直部门因人力不够而造成验收不及时、资金拨付进度滞后等问题。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体小、量大、面广,占2019年度全县脱贫攻坚项目总数52%,占总投资31%。通过创新实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充分激发乡村活力的同时,把此类项目资金拨付及验收工作分解到乡镇,项目进度推进成效立显。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县脱贫攻坚项目支出金额较去年同期多出9000万元,支出比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4.8个百分点,全县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等综合完成情况在全州排名第一。
突出三项监督,以质量共管破解质量不高难题
鉴于过来乡村干部在项目建管上缺乏经验,为保障项目建设廉洁、质量过硬,保靖县从业务、过程、工作三个方面开展全面监督,以实现项目建设结果、建设过程都能让群众认可。一是突出业务监督。在项目实施前,县美丽办、县住建局等部门按行业类别制定了各类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及时向各乡镇交底。在项目建设中,县直行业部门适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按标准实施。县委定期召开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庭院硬化、改厕、户间道硬化等进行现场指导,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4月,所有在家县级领导、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乡镇党政一把手深入乡镇20余个现场点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现场教学、现场交流,助推工作开展。二是突出过程监督。项目实行建设前、中、后公示公开制度,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定期在村、乡镇宣传栏或“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中进行公开。项目交由村委会自主实施后,村干部和村民都想尽办法节约成本,时刻监督工程质量。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乡镇纪委的指导下,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形成了有广度也有深度的监督体系,确保了项目建设透明公开、廉洁规范,过程经得起检验、质量经得起考验。三是突出工作监督。把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纳入脱贫攻坚“三个一”“三清零”管理,按月开展县级领导联点督导,各县级领导、驻村教导员、乡镇主要负责人通过“三走访三签字”做实常态化现场检查,县委督查室每月对项目进度及资金拨付情况进行督查,形成督查通报督促相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问题整改。通过构建系统性的督促落实网络,推动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助推三个提高,以效益共享破解效益不好难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创新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助推政府投入效能、农民务工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乡村治理水平提高,综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为户脱贫、村出列及全县脱贫摘帽持续加力、注能。一是助推政府投入效能提高。过来的农村建设主要由承包商负责,导致部分资金被承包商、建筑公司和乡村干部之间的利益分配所“刮走”,提高了项目实施成本。据统计,和村委会自主实施相比,成本至少提高20%。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由村委会自主实施后,可有效避免政府资金在投入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撒漏,确保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够用到农村农民身上,提高了政府投入效能。二是助推贫困户务工收入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做好贫困户务工增收文章,要求各村施工队优先雇佣本村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并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报酬。据初步推算,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可带动1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参与务工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将有效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利润全部划归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变了过去项目利润被承包商、施工队赚取,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无来源的局面,全县每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平均增长3万元以上。三是助推乡村治理水平提高。当前,扫黑除恶的深化开展及农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创造了基础环境。保靖通过创新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让农民“唱主角”,突出村民自治,坚持过程让农民参与、效果让农民检验、成效让农民受益,干群之间通力合作干事业,无形中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村民阻工扰工现象减少,许多纠纷也能够在村里实现解决,形成了在党领导下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局面,群众也更加满意,为全县2019年脱贫摘帽以及下一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工作基础。
来源:团结报
作者:卢向荣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