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8月26日讯(通讯员 谭永凯 黄宇 谭玉玲)在保靖县水田河镇中心村,有一位老复员人,群众尊称叫“老功臣”。他的名字叫梁家书。1928年2月10日,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苗族家庭。因家庭困难,仅靠一座油房榨油为生。从小就和父亲一起榨油,练就了一手榨油的技术。
1948年9月的一天,被当地保长抓去当壮丁,先后在北京、沈阳等国民党部队当兵。当时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为了加强上海防务,1949年2月,国民党将2400名官兵用飞机运往上海,他在当中。不久,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梁家书所在的部队毅然和平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梁家书刻苦学习军事技术,能使用各类枪支,在解放舟山群鸟的战斗中,他是机枪射击手,成功地消灭了数十名敌人。由于作战勇敢,战斗结束后,部队给他记二等功,并升任班长。
部队先后解放了浙江、福建两省,解放厦门战斗非常激烈,他乘坐的小船陈旧漏水,很快沉没,梁家书便跳入水中,泅水100多米登上对岸,完成了战斗任务。他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1950年5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厦门驻守5年,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到牺牲战友墓前,举行祭奠活动,寄托自己的哀思。1955年,梁家书复员回到家乡,参加地方建设,不久就担任大队副书记。这位老兵退伍不褪色,非常关心国防建设,他常说:“有国才有家”。
1978年6月,二儿子梁运祥从湖南医学院毕业,时年21岁。他鼓励儿子参军,1978年11月,梁运祥穿上军装,在新疆服役,1981年10月,转业到保靖县人民医院工作。1982年9月,三儿子梁远宽考入桂林步兵学校。他嘱咐儿子要认真学习,不要想家,毕业后在省军区工作。1995年11月,孙子梁洪利应征入伍,在山东省某炮兵部队服役。他高兴地说:“我家三代都有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梁洪利到部队不久,因兵营生活太苦,要求退伍。梁家书亲笔写了三封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孙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梁洪钊读了爷爷的来信,深受感动,便安心在部队服役。
梁家书在革命年代立了很多功勋,在市场经济拼搏中更是能人。改革开放后,他承包村的油坊,在经营过程中,发现设备陈旧,花了很大功夫,结果是体力劳动强度,出油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合算。
梁家书对承包村油房工作进行反思,吕洞山地区是盛产油桐、油菜、油茶籽 的地方,为油料加工提供了充裕的资源。由于加工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于是,梁家书联合梁家梅等五户村民,办一座用机械加工的油料加工厂。他吉首购进榨油机、粉碎机等一系列机械设备,在小河旁建起了一座油料加工厂。
机械化加工油料,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出油率比油坊出油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加工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机械化加工油料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下子传遍苗家山寨,前来要求加工油料的群众不断增多,生意十分火爆。几年的功夫,不仅使联合办厂的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也为广大消费者带了不少实惠。
2000年后,梁家书退出油料加工厂,与四儿子梁远陆一起居住,一日三餐,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国家每月给他发放双定补助1800元,长寿健康补金金200元,生活有了保障。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按时交纳党费,经常为村里搞好工作建言献策。
梁家书已94岁了,但他眼睛好、背不驼,记忆力很好,他能背出儿子们的电话,有时还看《团结报》。每天坚持到公路上散步,与乡亲们聊聊天。他常说:“我能活到今天很知足了,想起那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我很痛心。在厦门每年清明节还能为烈士扫扫墓,现在不行了。”
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位功臣。保靖县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经常到梁家书家里,家看望慰问这位战斗英雄。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谭永凯 黄宇 谭玉玲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22/08/26/11759517.html